寂靜的黎明,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正匆匆趕去與他熱戀著的有夫之婦幽會,如果一切順利,他們會私奔。然而,這個他憧憬了許久的好日子,卻被一場飛來橫禍徹底地毀滅了。
這是肯·福萊特最新出版的小說《暗夜與黎明》的開頭。故事發(fā)生在中世紀黑暗時代的英國,海盜肆虐,貴族階級明爭暗斗,神職人員貪婪縱欲,老百姓朝不保夕,喪失自由的奴隸任人宰割。在這樣波云詭譎的歷史中,3個年輕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他們能否沖破黑暗的迷霧,找回心中向往的公平和正義?
熟悉的情節(jié)、熟悉的筆觸,一下子就把人拉進故事里去,欲罷不能。又是一部典型的肯·福萊特作品。這位以歷史驚悚小說著稱的作家,素有“通宵大師”的綽號——幾乎部部都是上千頁的大部頭,但因情節(jié)引人入勝,讓人禁不住通宵達旦閱讀。他的書暢銷全球,擁有強大的粉絲團。
早在2019年,《暗夜與黎明》還未完成時,這部作品就已被全球10多家出版社預定。等到正式上市,半個月內(nèi)迅速席卷歐美各大圖書銷售榜單。近日,其簡體中文版出版,粉絲們歡呼聲一片:“那個讓人徹夜不眠的男人又回來了。”
01 中世紀的權(quán)力、財富和情愛
《暗夜與黎明》書名取自《圣經(jīng)》里的一句話:“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這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歷史時期,對小說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背景。”肯·福萊特說。為了還原1000年前的英國,寫作之前,他專門走訪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大教堂、奧斯陸的維京海盜船博物館等地。
此外,他還仔細研究了一種巴約掛毯,上面有人物畫像的刺繡,講述了11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的故事。
肯·福萊特在書里描繪了一幅中世紀社會生活的細密畫卷。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下,3個主人公登場,分別是代表底層人民的造船工匠埃德加、代表上層階級的諾曼貴族之女蕾格娜、代表新宗教的修士奧爾德雷德。因維京海盜的襲擊,計劃私奔的埃德加不得不改變計劃,來到德朗渡口,從造船工變?yōu)檗r(nóng)民;蕾格娜愛上前來跟父親談判的夏陵郡長威爾武夫,并最終嫁了過去;奧爾德雷德從諾曼底回到了夏陵,并在沿途的德朗渡口認識了埃德加。三人的命運裹挾在一起。
“這是3位英雄,他們每個人都想改變現(xiàn)狀。也不一定是為了自己,他們有時只是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肯·福萊特說。在小說中,他尤其欣賞女主人公蕾格娜,一個出色的獨立女性。
蕾格娜頗具“大女主”的風范,她出身貴族家庭,卻不愿順從母親的意愿完成一場政治聯(lián)姻,而是要嫁給自己愛的人,并且“要成為自己丈夫在產(chǎn)業(yè)上的共同管理者。”后來,她經(jīng)歷了愛情的失望,成為貴族斗爭的犧牲品,但即便如此,還是從一個少女轉(zhuǎn)變?yōu)樾闹浅墒斓挠赂遗浴?/span>
這是一個關(guān)系到權(quán)力、財富和情愛的故事,3位主人公最終穿透中世紀的黑暗,迎來黎明。“邪惡大行其道時,我們絕不能視若無睹。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殘酷、愚昧和痛苦的世界,我們要讓它變得更好。”肯·福萊特說。
02 英國版金庸
肯·福萊特的成功并非偶然。
1949年6月,他出生在英國威爾士的首府加的夫,自稱是“煤礦工人的后代”。他從小喜愛文學,12歲時就熟讀莎士比亞,18歲考入倫敦大學學哲學。畢業(yè)后,他回到故鄉(xiāng),到報社做記者,但不滿足于寫新聞報道,后來改行到出版社當編輯。
工作之余,他開始寫小說。起初,他用西門·梅爾斯、伯納德·羅斯等筆名創(chuàng)作了一些小說并出版,都沒有什么反響。1978年,應企鵝出版社之邀——他們想出版一部冒險小說,肯·福萊特寫了一部《風暴島》,署了真名,沒想到一舉成名。
《風暴島》是一部間諜懸疑小說,后更名為《針眼》,講述二戰(zhàn)期間,同盟國將要登陸諾曼底,反攻德國,設(shè)置了虛假的部隊來迷惑德國。德國最優(yōu)秀的間諜“針眼”發(fā)現(xiàn)了盟軍登陸的秘密,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要將情報送往柏林。小說中引入了丘吉爾、希特勒等人物,渲染故事的真實性,將讀者一步步帶入。
1979年,這部小說獲愛倫坡獎,《時代》周刊 、《紐約時報書評》紛紛稱贊,還被譯成30多種文字,成為肯·福萊特的第一部暢銷書。緊隨其后,他又先后推出《三角諜戰(zhàn)》和《麗貝卡之謎》,復制了《針眼》的成功,由此奠定了在驚悚諜戰(zhàn)小說界的地位。
諜戰(zhàn)小說寫久了,肯·福萊特也謀求轉(zhuǎn)型。此前,他曾一度沉迷于研究中世紀教堂的構(gòu)造和建筑,想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但猶豫不決。1983年,意大利作家翁貝托·??频男≌f《玫瑰的名字》出版,這本講述中世紀故事的作品成了當年的暢銷書。于是,他也開始動筆,撰寫一部有關(guān)英國人如何建造大教堂的小說。
1989年,肯·福萊特完成《圣殿春秋》一書。故事發(fā)生在12世紀,地點是虛構(gòu)的——英格蘭一個叫國王橋的地方。這部小說共973頁,剛一出版,美國媒體異口同聲地批評,將它詆毀得一無是處。《紐約時報》稱作者“對語言毫無鑒別能力”,譏諷小說中12世紀的人物說著20世紀的話。然而,市場的反應則在意料之外——《圣殿春秋》是當年全美第九暢銷的小說。
后來,《芝加哥論壇報》承認,肯·福萊特實際上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見的新類型作品:驚悚歷史小說。
成功探出第一步后,肯·福萊特在歷史小說之路上越走越遠。他寫就《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永恒的邊緣》,組成“世紀三部曲”,時間線從1911年一直延伸到2008年,講述美國、德國、蘇俄、英國和威爾士,五大家族的祖孫三代在各自的大時代下發(fā)生著各自的“小故事”。三部小說都是大部頭,但部部暢銷,打破了大部頭看不下去、賣不出去的魔咒。
因為其故事刻畫、人物塑造能力和充滿歷史感的特色,肯·福萊特被中文世界的廣大書迷稱為“英國版金庸”。至于為何熱衷于寫歷史,福萊特說:“我想讓讀者在歷史中尋找答案——為什么世界是今天這個樣子,為什么我們會以現(xiàn)在這樣的方式活著。”
03 沉浸式寫作
在歐美出版界,肯·福萊特的名字就是暢銷的保證。他的 31 部小說被譯成 33 種語言,在80多個國家出版,累計銷量超 1.7 億冊。在歐美國家?guī)缀跛袝甑娘@眼位置上,都能找到肯·福萊特的書。
談到作品暢銷的原因,肯·福萊特分享了一種“沉浸式寫作”的經(jīng)驗。“寫作時,我會想象讀者的感受。我希望可以讓讀者身入其境,人物痛苦時,他會感動流淚;人物面臨危險,他也會心跳加速。其實小說所描寫的情感都很簡單:愛情、痛苦、擔憂、害怕、嫉妒、報復……一點都不復雜。”
當年寫“世紀三部曲”,肯·福萊特整整花去7年時間。從最初設(shè)定的以3個家庭為主線故事,延展至5個家庭,又將一戰(zhàn)、俄國蘇維埃革命、二戰(zhàn)、東西方冷戰(zhàn)到女權(quán)運動、民權(quán)運動、水門事件、肯尼迪遇刺等事件穿插其中,展現(xiàn)人物命運和種種糾葛。
肯·福萊特作品的另一大特點是,注重歷史氛圍的真實再現(xiàn),絕不因為寫的是小說就隨意對歷史進行“演義”。當年寫《三角諜戰(zhàn)》時,他窮盡所能找到所有資料,小說出版后連以色列的摩薩德都懷疑是情報機構(gòu)出了內(nèi)鬼,有人把信息泄露給了作者。
后來寫《巨人的隕落》,小說里出現(xiàn)了很多真實的歷史人物,如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英國首相丘吉爾。完成后,他找來8位歷史學者看稿糾錯。“我的原則是:要么某一場景真實發(fā)生過,或者有可能發(fā)生;要么某些話真正說過,或者有可能說。”也正因如此,他的書不但是通俗小說,還可以作為了解歷史的入門讀物。
如今,肯·福萊特已經(jīng)72歲,依然堅持寫作。除星期天外,每天從早上7點寫到下午5點,中間休息兩次。寫作時,他會準備3塊電腦顯示屏,正中間是正在寫的小說;左邊是小說的大綱,提醒每個章節(jié)的故事內(nèi)容;右邊則是一個電子表格,里面是角色的名字、年齡以及外貌特征。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