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雜志文章

為什么人人都愛袁隆平

他自稱“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自帶有趣靈魂,撓頭、擼貓、說英文都能上熱搜
2021-11-19 11:34:48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 作者:崔雋
大號 中號 小號

2021年5月22日,成都市民前往位于郫都區(qū)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技館”,悼念袁隆平。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當天,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吃完飯空盤的照片。“不浪費糧食是對袁老最好的告慰。”“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很認真地一粒一粒都吃干凈了。袁爺爺,一路走好。”
  當天下午,靈車從湖南省長沙市的湘雅醫(yī)院駛出,人們夾道相送。一位B站博主拍攝了14分鐘的送別視頻。為了能多送一程,好幾次靈車遠離了視線,她和周圍許多年輕人又跑著追了上去,直到跑不動為止。她在字幕里寫道:“是什么樣的人能促使我們這樣追逐呢?我想應該就是國家脊梁、民族驕傲吧。”
  哀悼、悲痛、感激、懷念……很少有一個人的逝世能引起14億中國人如此強烈的情感共鳴。為什么大家熱愛袁隆平?有人寫了一句話作為答案:“我好像與他有一面之緣,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里。”
  袁老的學生、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建武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上世紀60年代到現(xiàn)在,從畝產(chǎn)量三四百斤到1000多公斤,袁老師和他研究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讓我們端牢了自己的飯碗。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感謝他。而這樣一個人,只要你接觸他,就會發(fā)現(xiàn),他是個很普通的農(nóng)業(yè)工作者,吃得簡單,穿得簡單,樸素極了。他又是那么好玩,像老頑童一樣。這樣一個‘星’,你很難不去追。”

沒架子、接地氣的袁隆平,讓大家總有一種親近的感情,因此人氣極高。圖為2013年,袁隆平在武漢大學演講,學生蜂擁而來。
  “他不僅是雜交水稻之父,還是我們農(nóng)民的‘父親’”
  在湖南,人們會親切地稱呼袁隆平為“袁嗲嗲”。很多人都見過袁隆平陪著夫人鄧哲一起逛市場的樣子,也見過袁隆平獨自在超市看完米價,高興走掉的樣子。在去往雜交水稻中心的路上,許多小店的招牌都有袁隆平的題字。沒架子、接地氣的普通人袁隆平,讓大家總有一種親近的感情。
  曹小平是袁隆平18年的“專屬”理發(fā)師。她和她的理發(fā)店見證了袁隆平許多重要的日子。2019年去北京領共和國勛章前,2020年90歲生日前一天,袁隆平都特地來理發(fā)。袁隆平對發(fā)型有自己的主張,他喜歡短短的板寸,腦門處帶點圓弧度。每次剪完頭,他總會俏皮地說上一句:“哈!我又年輕了!”

曹小平是袁隆平18年的“專屬”理發(fā)師。
  今年袁隆平住院期間,曹小平經(jīng)常向工作人員打聽他的身體狀況,得到的回答是“還好”“還可以”。但她心里還是放不下。她記得之前有一次,袁隆平住了21天院,回來時連家門都沒進,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理發(fā)。見面時袁隆平用一種求安慰、求關(guān)心的語氣說:“小曹,我住了21天院,你知道嗎?”所以她想,這次有機會一定去醫(yī)院給袁老理個發(fā)。但沒料到,這成了一個永遠的遺憾。
  5月23日,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一位來自湖南沅陵的農(nóng)民帶著全家,驅(qū)車400公里趕到長沙,送袁隆平最后一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哽咽著說:“他是我們的恩人,我們是農(nóng)民,靠種莊稼吃飯的……他不但是雜交水稻之父,更是我們農(nóng)民的‘父親’。”
  采訪中,李建武也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提到農(nóng)民朋友和袁隆平之間的特殊情結(jié):“十幾年里,我們出差到基地,都是和農(nóng)民打交道。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很多人要和他合影。袁老師從來都是很配合很和藹,哪怕十幾二十個人排著隊來。逢年過節(jié),農(nóng)民朋友會給他寄很多土特產(chǎn),土豆啊芋頭啊,各種各樣的。”
  《湖南日報》原科教部主任譚毅挺和袁隆平認識幾十年,也提到了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早年采訪時,他經(jīng)??吹睫r(nóng)民們忙碌一天,收完稻子都去袁隆平家喝茶聊天,“就像在自己家一樣”。
  袁隆平一直關(guān)心農(nóng)民的生活和處境。2019年,他給政協(xié)提案,希望“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nóng)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nóng)民,讓農(nóng)民有積極性。”2020年,為了給扶貧出份力,他自己拿錢,買了1萬斤“超優(yōu)千號”種子,捐給了云南瀾滄縣。
  更本質(zhì)的是,袁隆平一直把自己看作是農(nóng)民群體的一分子,下田永遠是他最快樂的事。“這么多年,袁老師經(jīng)常說,自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一直沒變過。”李建武說。
  “我啊,handsome!”
  “今年是牛氣連連,牛氣沖天。我們要實現(xiàn)畝產(chǎn)三千!”2021年春節(jié)前,李建武上傳了一個抖音視頻,袁隆平對著鏡頭開心地許下愿望。結(jié)尾他還中氣十足地說了句:“HAPPY NEW YEAR(新年快樂)!”
  李建武給袁隆平拍了很多小視頻,這是他和老師之間特別的互動方式,“想記錄一下和袁老師相處的日子”。最近兩年,袁隆平的公開活動不多,于是人們常來李建武的主頁看看“新鮮的”袁老——他還是愛穿格子襯衫,吃早飯喜歡米粉配旺旺雪餅,收到郎平的簽名排球時,他摸著排球贊了聲:“好家伙!”
  袁隆平身上這種感染力極強的快樂氣息,《環(huán)球人物》記者其實很熟悉。2019年7月,我們在長沙一處稻田旁見到了袁隆平。當時是長沙最熱的時節(jié),袁隆平穿著黑鞋、黑褲、條紋衫走過來,腳步有點蹣跚,但精神挺好。田邊有幾位技術(shù)人員正在等待,一見到他,就開始了匯報。袁隆平聽著,不時點頭,不時詢問。過了一會兒,家人朋友也跟了出來,有人拍了一只落在他身上的蚊子。袁隆平跟技術(shù)人員交流完后,轉(zhuǎn)過頭,眼神亮晶晶的,故意提高嗓門,喊了一句“是誰打了我?”大家都笑了。
  更早之前的2006年,也是炎熱的夏天,《環(huán)球人物》記者在稻田邊見到袁隆平。那時他76歲,行動敏捷。助手介紹記者是“80后小年輕”,他立即說:“那我比你大一點,我是‘70后’嘞!”說完哈哈大笑。
  在網(wǎng)上,更多類似的有趣瞬間被做成了動圖、表情包、小視頻,保留了下來。人們喜歡這個有著小精靈一樣發(fā)型和耳朵的老爺子,喜歡他一舉一動無意間透露出來的反差萌。
  于是,他說句英文都會上熱搜。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測產(chǎn)突破了畝產(chǎn)3000斤,記者問他什么心情。他用力鼓完掌咧嘴笑:“more than excited(非常高興)!”也有記者問過他,覺得自己帥不帥?他瞇著眼樂呵呵的,好像沒必要謙虛:“我啊,handsome(帥)!”
  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時,他吐露了小煩惱,說不帶博士生了,“要指導他搞試驗,要修改他的論文,麻煩得很,死腦細胞的”。問他帶隊伍難不難,他頓時皺著臉雙手使勁兒撓頭,那副“別提了,不愿多說”的發(fā)愁樣子被做成了經(jīng)典動圖。
  “老小孩”的一面也被記錄下來,廣泛流傳。
  他愛吃零食,網(wǎng)友專門剪了一個袁爺爺吃播集錦,工作人員在視頻里評論他:“吃甘蔗是壓榨機,吃西瓜是挖掘機,吃糖是粉碎機。”民警上門為他補辦身份證,錄指紋的時候,他得意洋洋地說:“我的手有10個螺咧!”周邊人很捧他的場:“十全十美!”

袁隆平金句頻出,可愛瞬間被網(wǎng)友做成表情包。吃東西的場面也被剪成吃播小視頻。
  袁隆平有哮喘,醫(yī)生不建議他養(yǎng)貓,但他還是養(yǎng)了兩只。其中一只是去年5月他親自去寵物店挑選的。當時陪在身邊的工作人員用哄小孩子的語氣問他:“就喜歡這只???那就買這只了啊?不再看別的?。?rdquo;他點點頭:“噢!”后來,他給這只小貓取名叫花花。在他聽匯報的時候,袁花花常常安靜趴在他身邊。
  他對小動物似乎有種天然的喜愛。兩年前參觀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時,觀光車司機特意停下來讓他看看碧綠湖面上的鴨子群。在那個視頻里,袁隆平側(cè)臉望向水面,不停地小聲感嘆:“鴨子好漂亮啊。”“好漂亮好漂亮啊。”沉默了幾秒鐘,他突然學著鴨子叫了起來,“嘎嘎嘎嘎”,快樂極了。
  除了可愛,人們還覺得袁隆平總是“有梗”。對于一些事情,他很有一套自己的說法,常常冒出金句。他說自己上班不打卡,愛好自由散漫,“不是在家,就是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他對年齡很敏感。過去參加活動時,主持人介紹他是83歲高齡,他反應極快地糾正:“青春,83歲青春。”步入90歲,他喜歡叫自己“90后”,也欣然接受了“90后”資深帥哥的稱號。
  他還有一套預防癡呆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打麻將,做“腦力訓練”。他提醒年輕人注意鍛煉,常以自己為例,以至于全網(wǎng)都知道他是游泳冠軍和排球高手。
為什么人人都愛袁隆平
袁隆平喜歡打排球,場上位置是主攻手,但近兩年打不動了。
  不過,曾經(jīng)熱愛的排球近兩年已經(jīng)打不動了。在李建武印象里,去年老爺子也就打了一次。不像以前,他在球場上拖著長音喊一句“打球咯!”召集球友后就能打個痛快。“哪個球打好了,他喊:‘好球!’哪個球打差了,他嚷嚷:‘筐瓢(湖南話:搞砸了)。’還故意喊你‘瓢師傅’。他就是個老頑童。”李建武說。
  柔軟的心
  在追悼會現(xiàn)場,袁隆平的夫人鄧哲坐在輪椅上,痛哭著和丈夫告別,無疑是全場最讓人難過的一幕。
  過去,在袁隆平出現(xiàn)的那些影像里,鄧哲常常是那個站在他身后,笑著看向他的人。袁隆平拉小提琴時,她是彈鋼琴的人;袁隆平買貓時,她在一旁笑著逗貓;袁隆平過90歲生日,切蛋糕時把第一口遞給她,她吃了,大家鼓起掌歡呼,她笑得有點不好意思。
為什么人人都愛袁隆平?
袁隆平拉小提琴,鄧哲彈鋼琴,兩位老人琴瑟合鳴。
  此前,袁隆平二兒媳接受采訪時,提到了兩位老人的日常相處細節(jié)。“我公公很細心,反而我婆婆還粗心一些。比如說,他出門,每到一個地方,一定要給我婆婆打電話。每天至少一個電話。如果我婆婆出去旅行了,他在家一定要打給我婆婆。都是他主動打。在這方面基本上我婆婆屬于被照顧被呵護的。他出門給我婆婆買裙子,他自己說的,買一條大碼的,買一條中碼的,你穿哪一條合適就哪一條。”
  在紀錄片《時代我》里,袁隆平的三個孫女也見過爺爺對奶奶的溫柔。“有一次我們?nèi)ハ愀圪I東西,爺爺覺得奶奶的手表小了,想給她換一塊,去了一個很貴的手表店,但當時不知道很貴,爺爺出來說不要手表了,就剝了一塊山楂片給奶奶吃。”說完,三個小姑娘哈哈哈笑起來。
  在這個大家庭里,袁隆平是一個什么樣的家長?
  “我們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從來沒有指責過你,沒有批評過你。至少我在袁家做了25年兒媳婦了,他從來沒有說過我們。有時候我會跟我父母講,我跟公公婆婆住一起,比跟你們住一起更加輕松。他們特別民主開明。”袁隆平二兒媳曾對媒體這樣說。
  學生也是袁隆平某種程度上的“家人”。李建武跟了袁隆平十幾年,說話時很親近、不拘謹,匯報時還經(jīng)常趁機擼貓。他熟悉袁隆平家里的情況,有記者去采訪,他可以做導游。他結(jié)婚時,袁隆平給題了字。他帶著孩子來基地玩,袁隆平會包紅包。
  得知學生舒服結(jié)婚,袁隆平臨時許諾做主婚人,還帶著全家參加了婚禮。看到學生吳俊有點胖,他說:“小吳,我那里有一件襯衫買大了,你穿剛好合適,拿去穿吧。”對于自己的學生,袁隆平表揚寫道:“我的學生多數(shù)是能下田的,曬得很黑的,他們以事業(yè)為重,不怕辛苦和勞累,很可愛、很不錯的!”
  在查閱袁隆平的資料時,《環(huán)球人物》記者有種感覺,袁隆平寫下的文字總是帶著沉甸甸的真誠,讓人窺見了他心底的那份柔情。最讓人動容的,應該是那封他寫給母親的信,信里有對母親的思念和愧疚,也有對稻田深沉的愛。信的結(jié)尾是——
  “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畢剝作響,水田在西曬下泛出橙黃的味道。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采訪的尾聲,李建武說:“如果袁老師還在,這個時候他應該忙著給大家開三亞的總結(jié)會和長沙的啟動會。”眼下這個季節(jié),三亞的稻子已經(jīng)成熟了,長沙的稻子才剛剛出苗。兩處的稻田,金黃的、嫩青的,應該都是好看的。而這也是祖國和人民對袁隆平說不完的話啊……(本刊記者 崔雋)
為什么人人都愛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對稻田愛得深沉。圖為畫手烏合麒麟為悼念袁隆平創(chuàng)作的插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