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梅根和哈里接受奧普拉(小圖)專訪的節(jié)目。
“婚禮前我沒惹凱特哭,是她惹我哭。”
“被王室禁錮,我曾想自殺。”
“他們擔心阿奇的膚色。”
……
一枚枚重磅“炸彈”,在英國王子哈里和王妃梅根接受美國名嘴奧普拉訪談時被接連拋出。3月7日這一幕,將英國王室推入1997年戴安娜王妃車禍喪生后的最大公關危機。此時,臨近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9周年,99歲的菲利普親王還在醫(yī)院治病。
在講究貴族體面的日不落帝國,美國人梅根為王室滴入第一滴黑人血,從一開始就像個攪局者。如今,她又給婆家貼上“種族歧視”“把人逼到想自殺”等標簽,難免引起英國媒體及民眾群情激昂,并對英女王表示同情。而王妃的美國“娘家”則力挺“出嫁的女兒”,認為梅根“彰顯了美國人的率性和勇敢”。
訪談節(jié)目結束前,梅根把自己比作童話里的小美人魚。她說,小美人魚因為嫁給王子而失去了自己的聲音,但如今她最終重新獲得了自己的聲音。
“你覺得你會和王子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嗎?”
“是的,而且會比你讀過的童話都要棒。”
童話里,結局總是“公主和王子從此過上幸福生活”。而現(xiàn)實中,一場宮斗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載滿彈藥”對王室發(fā)起轟炸
與奧普拉對談時,已懷胎數(shù)月的梅根身穿黑裙,戴著來自戴安娜王妃的卡地亞手鐲,寶石耳環(huán)也和婆婆生前的裝扮風格如出一轍。她哽咽著說,自己作為王室成員的生活十分痛苦,以至動過自殺的念頭。坐在一旁的哈里也將母親和妻子的遭遇相提并論,稱最擔心梅根會有同樣的命運。
很顯然,與王室生活格格不入的梅根,試圖把自己塑造為第二個“戴安娜”。曾有英媒統(tǒng)計,梅根嫁入王室后的服飾有超過30套和當年的戴安娜相似。
左圖:梅根經(jīng)常在服飾穿搭方面“對標”婆婆戴安娜。
右圖:2018年圣誕節(jié),梅根(左三)對女王行屈膝禮。
26年前,戴安娜向公眾大吐苦水,令英國王室陷入輿論危機。而此次梅根的談話,被美聯(lián)社形容為自1995年戴安娜受訪以來最轟動的英國王室訪談節(jié)目。
好萊塢演員出身的梅根,在這場富于戲劇性的兩小時訪談中演技極佳,把“內(nèi)心拉鋸”秀得淋漓盡致。她大概預料到有人會說自己在刷存在感,節(jié)目一開始就表示接受采訪是一種內(nèi)心的“解脫”。
“你是和一個1200年的機構結婚,和君主制結婚,你認為你的婚姻生活怎么樣?”奧普拉問。
梅根開始數(shù)落:“護照、信用卡、車鑰匙統(tǒng)統(tǒng)被沒收,連跟朋友吃個飯都不行,人生沒有自由……”
梅根說,自己嫁給哈里前對王室生活“想象得過于天真”,“對義務與責任一無所知”。初見女王前,哈里問她會屈膝禮嗎,她震驚了。“我以為屈膝禮這種事只是做給外人看的。”不過,梅根也知道女王是受到尊崇的國家元首,沒敢太造次,只把矛頭對準“王室體制”。她強調(diào):“女王一直對我很好,曾送給我珍珠耳環(huán)和配套項鏈當禮物,讓我想起自己的奶奶。”
在為“梅根婚禮前把凱特氣哭”傳聞翻案時,梅根也盡量顯得不傷親情。她說:“全世界的報道里都說我惹哭了她,但事實相反?;槎Y那周確實壓力很大,凱特因花童禮服不高興,把我惹哭了,這真的傷了我的心。不過,她后來送花和卡片向我道歉,我已經(jīng)原諒她了。”她還強調(diào)“凱特是好人”,顯出自己的大度:“我不想深入講這件事的細節(jié),這對凱特不公平。”
同時,梅根當眾表達了對丈夫的體諒。她回憶,自己第一次懷孕時,因外界壓力和王宮生活的孤獨無援,一度處于自殺的邊緣,卻還需要在公眾面前裝出一副特別快樂的模樣。“那天我要和丈夫參加一場皇家音樂會,坐在王室包廂里,身邊環(huán)繞著各色鏡頭,我只能在燈光熄滅時落淚,燈光亮起時微笑。”
梅根說,自己在“萬不得已時”才和丈夫說起了自殺念頭。“他小時候已經(jīng)失去了母親,現(xiàn)在我不想讓他再失去我。我知道哈里為我的傾吐承受了多大的損失,但我知道,如果我不說出來,我一定會選擇自殺。哈里的決定拯救了我,拯救了我們兩人的家。”
面對如此可憐的弱女子,哪個王子也得心疼。梅根一說自己是受害者,哈里馬上出來加持:“我一直被王室生活所困,直到遇見梅根,才鼓起勇氣走出來。離開王室是難以置信的艱難,但至少我們擁有彼此。”爭著說對方拯救了自己,哈里和梅根“苦命鴛鴦心相印”這一幕果然有點催淚的意思。
夫妻倆還攜手“載滿彈藥”,對王室發(fā)起轟炸。最勁爆的當數(shù)“種族歧視”的控訴。“在懷孕那幾個月,我接二連三聽到很多對話,‘他們不會給阿奇(梅根之子)任何安保’‘他們不會給阿奇頭銜’,甚至還有人對阿奇出生后膚色會有多黑表示擔心。”梅根說。
聽到梅根說出這番話時,身為非裔的奧普拉愣了好幾秒,滿臉難以置信地吐出一句:“啥(What)?”如此公開議論一個人的膚色,這不僅在美國輿論場十分不妥,對現(xiàn)代英國王室來說也是“政治不正確”。奧普拉沒法不追問“到底是誰說出這些話”。不過,梅根拒絕給出細節(jié),理由是“不想毀掉那個人”。
“王室成員們感到很難過”
從雞毛蒜皮的個人恩怨、妯娌不睦,再到敏感的種族問題,梅根口中如此壓抑的王室生活,顯然有損白金漢宮的高貴形象。由于英美兩國有時差,王室助理們凌晨3點熬夜守在電視屏幕前,邊觀看直播邊記錄,同時選擇重點內(nèi)容制作成簡報。當涉及種族歧視的內(nèi)容播出時,他們感到驚恐萬分。第二天天剛亮,王室就召開了緊急視頻會議,開始商議回應事宜。
或許是顧念祖孫關系,也可能是考慮到貴族體面,王室的回應沒失風度。經(jīng)過兩天的深思熟慮,白金漢宮3月9日發(fā)出聲明:“在得知哈里和梅根過去幾年里面臨的挑戰(zhàn)后,王室成員們感到很難過。”聲明也指出,哈里和梅根“所提出的問題,尤其是種族問題令人擔憂,雖然一些回憶內(nèi)容可能有不一致之處,但它們將被非常認真地對待,并在家人之間私下解決”。
聲明還提到,哈里、梅根和他們的孩子阿奇將“永遠是備受喜愛的家庭成員”。英國輿論稱,一直努力主持大局的女王回應也一如既往地莊嚴、體面。
已退出英國王室一年多的哈里、梅根夫婦,為何突然大爆王室秘聞?英媒分析稱,女王曾問過哈里是否愿意回歸王室,遭到他和梅根的拒絕。這對夫妻還聲明永不回王室。這惹怒女王,直接取消了夫婦倆所有王室收入。這或許促使梅根再次向王室“宣戰(zhàn)”。
失去王室頭銜的夫妻倆,如今反而更加忙碌,大大小小的新聞從沒斷過。他們搬到美國南加州,組建商業(yè)團隊,與Netflix和Spotify合作創(chuàng)辦制作公司Achewell,還推出播客節(jié)目。前王室成員的身份光環(huán),讓他們有機會到處發(fā)表演講,頻繁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并從中獲得不菲的收入。盡管夫妻倆聲稱要自給自足,“絕沒想過”利用曾經(jīng)的頭銜撈取好處,但還是申請注冊“皇家蘇塞克斯”商標,意欲在北美市場開拓帶有王室標簽的服裝、文具、書籍等產(chǎn)業(yè)。此次“挑釁”王室,顯然也能讓他們再賺一波流量。這次訪談的制作費900萬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每32秒廣告要價就達32.5萬美元,僅美國當?shù)鼐陀?710萬觀眾。
來自英國品牌公司的評估顯示,哈里梅根未來10年內(nèi)身家或高達10億美元,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yōu)镹etflix和Spotify制作的內(nèi)容質(zhì)量,以及他們能否與女王維持基本體面的關系。畢竟,“永遠不要殺死為你下金蛋的鵝”,無論是不是直接給錢,女王都是他們最終的“金主奶奶”。
2020年圣誕節(ji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溫莎城堡發(fā)表例行講話。
娘家人“撐腰”,婆家人“憤怒”
對于這場驚世駭俗的訪談,梅根的英國“婆家人”和美國“娘家人”持有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有人甚至說,這是大西洋兩岸兩種文化的“對懟”。
多數(shù)英國人相對保守,對“王權”有一種敬慕、擁護和認同感。有媒體分析,英女王不僅是英國的國家元首,還是精神領袖,其地位深入人心,這是一種內(nèi)化了千百年的價值觀。不少英國人指責哈里夫婦在這場“充滿煽動性的采訪”中制造混亂,侮辱王室尊嚴,是“麻煩制造者”。在社交媒體上,他們第一反應是梅根在訪談中“說謊”。有人說:“如果歧視你,女王當初就不會同意你們結婚。”還有人罵道:“作為王室成員,首先應當接受其應盡的責任,而不是自私自利,光顧著要求安保、頭銜、私人醫(yī)生等特權”。
2021年,英國推出英國女王95歲生日紀念幣。
英國主持人皮爾斯·摩根甚至給梅根安上“匹諾曹公主”的稱號,吐槽其訪談是對英國皇室的背叛,是“卑鄙、破壞性十足、自私自利的胡言亂語”。王室專家羅伯特·喬布森認為,這次訪談“向王室和君主制投下了一枚巨大的手榴彈”,夫婦倆在整個訪談中不尊重女王,這也是對英國人民的侮辱。
英國天空新聞引述JLPartners的民調(diào)數(shù)據(jù)稱,54%的英國受訪者認為梅根夫婦“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人們對此感到失望和憤怒。44%的英國人稱,不相信英國王室對梅根有種族歧視。英國輿論整體上同情女王及王室者多于支持哈里夫婦者。很多英國人說“這對夫婦把個人幸福置于公共責任之上”,稱他們“把女王和有1200年歷史的王室扔到倫敦的公交車底”,還說“他們的所作所為令人憤怒”。
被問及是否應啟動調(diào)查時,英國首相約翰遜拒絕就女王的家務事發(fā)表評論。“我一直非常欽佩女王,尊重她在我們國家和英聯(lián)邦所扮演的角色。至于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與王室有關的事情,我不會發(fā)表評論。”
在美國,梅根則被視為“靠自我奮斗成功逆襲的少數(shù)族裔”,她的“開腔”在不少美國人看來充滿“以人權抗王權”的正能量。尤其是她在訪談中提到的種族歧視,這在當前的美國是個充滿爆炸性的話題。可以想見,多數(shù)美國人站在梅根這頭,群情激憤。
奧普拉訪談播出后,美國女子職業(yè)網(wǎng)球運動員塞蕾娜·威廉姆斯很快發(fā)推文支持梅根的“叛逆”。流行歌手碧昂斯也在社交網(wǎng)站上發(fā)文:“梅根,謝謝你的勇氣和指引,因你的啟發(fā),我們更加堅強有力。”美國演員喬丹的喊話則更有“娘家人”的溫情:“回來吧,寶貝,在美國,能過上女王生活的人比英國多。”
“叛逆王子”哈里亦得到美國人的力挺。“王子為了保護家庭、為了確保梅根的安全和幸福,放棄了一切,這才是真正的王子。”美國女演員阿奎特說。
美國政界人士也盯著這一波流量。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和已故的戴安娜關系不錯,這次也力挺梅根:“看到哈里和梅根深入探討他們所忍受的種種不公,感到很同情。看到他們描述要融入王室是多么困難,這讓人心碎。”希拉里稱贊梅根和哈里“為自己和孩子們挺身而出”,并希望看到英國王室“比現(xiàn)在更有活力和遠見”。曾在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職典禮上朗誦詩的青年詩人戈爾曼則表示,梅根是“英國王室在新時代變革、復興與和解的最大機會”。
白宮也高調(diào)為“嫁出去的女兒”撐腰。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稱贊梅根的坦率。普薩基說:“任何人站出來談論自己的心理健康困境,講述自己的故事,都需要勇氣。”普薩基也透露,拜登對哈里和梅根的做法非常支持,“這種個人大聲疾呼的力量,也是拜登總統(tǒng)所相信的”。當然,這位發(fā)言人也沒忘了例行公事式地強調(diào)了一下美英特殊關系:“我要重申,我們與英國有牢固持久的關系,我們與英國政府在一系列問題上有特殊伙伴關系,這一關系也將持續(xù)下去”。
面對同一場訪談,美國人關注的是首位進入王室的黑人王妃被歧視,敢于說出自己經(jīng)歷的“不公”,維護自己的人權。而在英國人眼里則是一名離過婚的18線女演員,不斷破壞王室規(guī)矩,挑戰(zhàn)底線,還滿口謊言,將隱私公之于眾,通過消費王室來博眼球。
左上圖:英國主持人皮爾斯·摩根。右上圖: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
下圖:英國《每日郵報》等報紙關于梅根的頭版報道。
有英美文化差異研究者認為,這場訪談在英美輿論場激起巨大分歧,背后是重視維護傳統(tǒng)的英國文化和強調(diào)個性自由的美國文化間的差異,這種原本微妙的差異被追逐流量的美英媒體放大,更顯得難以兼容。
美國福克斯新聞直言,英國貴族的榮耀已死。在美國媒體眼中,梅根與王室的矛盾緣于她作為美國人的現(xiàn)代、冒險精神和率性。有分析稱,這種分歧的背后,可能還有“美國第一”和“英國優(yōu)越感”的沖突。
全世界都在圍觀
這場訪談,全世界都在圍觀,并借此事發(fā)聲。
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沒錯過這場熱鬧,她在社交媒體上稱,看完訪談更明白英國君主制特色的民主是什么樣子,在當權者指示下,任何問題都可能被英媒顛倒黑白,即便是英國精英階層,如果不合統(tǒng)治集團心意,就毫無安全感可言。扎哈羅娃說,這檔家務事不是丑聞,而是民主的崩塌。
《愛爾蘭時報》則直接炮轟:“他們的存在,是英國人想要緬懷已經(jīng)失落的大英帝國的心理投射。”
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也來“搗亂”,鼓動澳大利亞人考慮脫離英聯(lián)邦。他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哈里夫婦這次受訪支持了他的觀點,即澳大利亞應該切斷與英國君主政體的憲法聯(lián)系:“我們真的希望英國的國王或女王,自動成為我們的國家元首嗎?”
美國《紐約時報》干脆直接發(fā)表一篇名為《廢除英國君主制》的文章,稱王室是等級制度的載體,毫無人情味,將君主制廢除“太順理成章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難怪英國媒體認為,此次訪談是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以來最大的王室危機。
事實上,哈里與梅根剛結婚時,英美兩國的媒體曾短暫地達成一致,認為梅根將為王室?guī)硇迈r氣息,象征著新時代王室的包容和進步。BBC當時稱,哈里和梅根的婚禮將是革命性的,彰顯了英國的多元化。
英國王室的確曾試圖變得更多元、開放與包容,展現(xiàn)出更現(xiàn)代、更與時俱進的形象。然而,作為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英國王室的繁文縟節(jié)很多,總有些底線和規(guī)范是不能妥協(xié)的,身在其中的人,很容易覺得拘謹壓抑,仿佛被困在籠子里。而當梅根越走越遠,與王室逐漸格格不入時,輿論便產(chǎn)生了巨大的撕裂。
難以忍受英國媒體的“雙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風波里,媒體,尤其是英國媒體的“雙標”,讓哈里夫婦怒不可遏。
很多英國媒體是“?;逝?rdquo;,對這對“叛逆夫妻”口誅筆伐。訪談預告片播出后第二天,英國《泰晤士報》就翻出梅根曾被舉報霸凌王室員工的“黑歷史”加以報道。白金漢宮隨即表示會介入調(diào)查,這被很多人解讀為王室預料到訪談內(nèi)容可能于己不利,于是“先下手為強”?!睹咳招菆蟆穭t在封面登了張嘔吐袋照片,意為即將播出的訪談令人作嘔。
在梅根看來,英國媒體一向對自己不友善,報道時也是“雙標”的。比如報道凱特吃牛油果,說這是為了緩解晨吐,報道她時,則和砍伐森林聯(lián)系在一起。
梅根說,英媒的中傷是她和丈夫脫離王室的主因。他們認為英國小報十分偏執(zhí),王室卻不愿出面說出事實,“如果王室能保護我們,我們就不會離開了”。
英國一些媒體的“無良”,連美國政要都直呼“受不了”。希拉里說:“我也和英國小報打過交道,他們對待梅根的殘忍行為令人發(fā)指。”
當然,英國媒體中也有比較冷靜的。路透社表示,英國王室不僅需要將此事當作公關危機迅速應對,還需要思考并調(diào)整自己在國民面前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出更為現(xiàn)代與開明的一面,畢竟,英國王室確實有著堅守傳統(tǒng)甚至是守舊的一面。“幾個世紀以來,君主制生存的關鍵在于它適應時代需要的能力。英國王室也需要重新適應時代的變化。”(本刊記者 馮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