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王安石也是位旅行家 跟著他的詩詞一同游歷寧波

2021-12-20 09:26:24 來源:寧波晚報 作者:謝舒奕
大號 中號 小號

今年12月18日是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中國歷史上,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詩人,是政治家,是改革家,實際上還是一位遍覽四方風(fēng)景的旅行者。他自幼博覽群書,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沿途美景中悟出事理,他在寧波生活的3年時間,也留下不少佳作,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王安石的古詩詞,一同去游歷寧波吧。

被喚作“美景收割機(jī)”

寧波天一閣,中國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在它的北面,有一片著名的明州碑林,辨認(rèn)那些因歲月剝蝕而顯得有些模糊的字跡,發(fā)現(xiàn)很多碑文的開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王文荊公”——他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才華橫溢,在赴任鄞縣縣令之時,年僅27歲。他一到鄞縣,工作熱情高漲,到各個地方作一番實地考察,包括寫就《鄞縣經(jīng)游記》,3年來留下百篇文章和詩詞,筆下美景無數(shù),被不少旅友親切喚作“美景收割機(jī)”。

可以說,沒有王安石,就沒有東錢湖“西湖風(fēng)光,太湖氣魄”的美譽(yù),他任鄞縣縣令期間看到東錢湖水草雜生,喪失了灌溉機(jī)能,他動員民眾興修水利,重清湖界。在東錢湖得到了修治,湖水清明,船只航行暢通無阻后,王安石也不免游覽一番。《憶東吳太白山水》這首詩便是其回憶當(dāng)時情景,其中“最思南山春樹藹,更憶東湖秋水波”中的“東湖”,即東錢湖。如今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的東錢湖,不僅有王安石雕塑,還修建了3座王安石廟,分別是:下水村的忠應(yīng)廟、綠野村外的靈佑廟、菊島內(nèi)的福應(yīng)廟。

寧波的不少景點(diǎn)也都有王安石的身影。例如,一首《千丈巖瀑布》為諸多旅友知曉,在詩中被描繪為“撥地萬重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jī)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的奉化千丈巖,所在地便是如今5A級旅游景區(qū)——溪口景區(qū)。

此外,相傳王安石有一年上山勘察地界,突降暴雨,一行人前往石洞避雨,后人為紀(jì)念王安石(號半山)勤政愛民,在此修亭名為“半山亭”,也叫“安石洞”,位置就在4A級旅游景區(qū)——北侖九峰山旅游區(qū)。

山水勝景“醉”逍遙

凡是詩人,都有山水情懷,王安石也不例外。

在古代,天童寺最“出圈”的植物,是松樹。自小白嶺至天童寺,有29里古松夾道。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期間,曾以《天童道上》一詩贊曰:“村村桑柘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fēng)。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非常生動地描繪了周邊鄉(xiāng)村及古松夾道的美麗景象。如今,古松只剩山門至寺院這一小段,但依稀可見舊日之盛大規(guī)模。

同片區(qū)域,同為春季,王安石多次“打卡”不吝贊美。他在《游天童山溪上》寫道:“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大意是,溪水清澈、泛著漣漪,千年老樹、高大蒼郁,詩人在林間穿行,走在春日的陽光下,不僅心情放松,而且忘記了煩惱。

古代版“寧波之夜”也是一絕。在余姚,既有群巖競秀、涌潮奔騰的雄渾,又有平疇萬里、水影交錯的秀麗……王安石曾在夜泊姚江時見此勝景,以一首《泊姚江》盛贊余姚:“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喚取仙人來住此,莫教辛苦上層城。”他把姚江流域比作仙人居住的地方。如今在余姚,以姚江為主體的浙東運(yùn)河延續(xù)著往昔景致,還有姚江夜游項目,王安石若“穿越”到今天,必來體驗。

別看王安石是個“文藝男”,可他是很有空間方位感的。其實,想要做好一個詩人,確實得有幾何概念,例如,他的《游建岙山》詩:“兩岸青山刻削成,一溪回曲篆紋平;綠蔭隱隱無層數(shù),欲去黃鸝又一聲。”簡單幾個線條,就把眼前建岙這個古老山村的輪廓勾勒清楚了,放目所及,青山、溪水、松濤,經(jīng)緯都有,一橫一豎畫面就出來了。

一草一木承載厚重情感

寧波,是王安石重要的執(zhí)政站點(diǎn),這里的一草一木也承載了他厚重的情感。

出余姚古城,溯姚江運(yùn)河西上,西行20華里,有一個聞名遐邇的千年古渡——馬渚鎮(zhèn)菁江渡。菁江渡有今天的名聲,也與王安石有關(guān)。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王安石做鄞令秩滿歸朝,見此地山清水明、景色秀麗,便吟出一首題為《離鄞至菁江東望》的詩來:“村落蕭條夜氣生,側(cè)身東望一傷情。丹樓碧閣無處所,只有溪山相照明。”后人根據(jù)他的題詠,在涼亭中間的石柱上刻了一副楹聯(lián):“丹樓碧閣無處所,惟有溪山照眼明”。而今小廟已蕩然無存,但涼亭依舊,楹聯(lián)依稀可辨。

而在多年之后,王安石又在《憶鄞縣東吳太白山水》中深情憶起鄞縣:“孤城回首距幾何,憶得好處長經(jīng)過。最思東山春樹靄,更憶南湖秋水波。三年飄忽如夢寐,萬事感激徒悲歌。應(yīng)須飲酒不復(fù)道,今夜江頭明月多。”

離開寧波的幾十年來,王安石或再沒有踏上寧波的土地。一日,見有人送來了《明州圖》,他“望梅止渴”揮筆寫下《觀明州圖》:“明州城郭畫中傳,尚記西亭一艤船。投老心情非復(fù)昔,當(dāng)時山水故依然。”讀此詩,讓人不由想到他的《入瓜步望揚(yáng)州》:“落日平林一水邊,蕪城掩映只蒼然。白頭追想當(dāng)時事,幕府青衫最少年。”有網(wǎng)友指出,兩者筆調(diào)看起來閑淡理性,實際都是深婉中暗寓悲壯。兩首詩所寫,說到底,就是一個解不開的青春情結(jié)。歲月盡可流逝,皺紋可以平添,但青春難說再見!

責(zé)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