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敦煌藝術”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優(yōu)雅、端莊、磅礴、神秘……一呼一吸之間,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這是敦煌舞的魅力。這些曾僅僅停留于昏暗洞窟中的藝術寶藏,因為高金榮的赤誠熱愛,在世人面前煥發(fā)新生。
時間倒回1979年,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問世,深受民族美學震撼的高金榮萌生出以舞蹈推廣敦煌藝術的念頭,往后23年間,她全心投入,用一個個壁畫里優(yōu)美造型串聯出敦煌舞教學體系。
01
遠赴西北
高金榮對敦煌藝術文化熱烈的愛,總是讓人忘記她是一個北京生、北京長的地道北京人。1951年,國家面向全國招收第一批舞蹈專業(yè)的學生,高金榮如愿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正式開啟她的舞蹈人生。
那時學校常常會請來梅蘭芳、程硯秋、韓世昌、白云生等等藝術大師進行座談和講座,啟蒙著高金榮的舞蹈熱愛。短暫而充實的專業(yè)學習很快結束,1952年,高金榮瞞著家人,她積極報名到祖國大西北,投身邊遠地區(qū)建設。
王寧:您當時有那么大的勇氣,去西北那么遠的地方,是因為什么?
高金榮:那時候很單純,很真誠,沒有任何雜念,我就是要進步。我就是要經過這個考驗,我要做出實際的行動,就是這樣一個想法。
02
舞從敦煌來
1979年,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問世,時任甘肅省舞蹈家協(xié)會主席的高金榮深受民族美學震撼,萌生出創(chuàng)立全新的教學體系,以舞蹈推廣敦煌藝術的念頭。為了將理想付諸實現,高金榮不僅向敦煌學家常書鴻借閱了102張寶貝底稿,更先后5次來到莫高窟,將400多個昏暗洞窟中的壁畫整理成數十萬字的個人筆記。
1980年,甘肅省藝術學校招收了第一批“敦煌舞班”的學生,高金榮一邊教學,一邊研究,漸漸地創(chuàng)立起一套“以手勢為研究重點,呼吸為風格核心”的教學體系。 6年后,“敦煌舞班”帶著《敦煌舞基本動作訓練》和組舞《敦煌夢幻》來到北大校園。 1988年,她作為全國唯一代表參加了第三屆國際舞蹈節(jié)。 1991年舞蹈《千手觀音》的雛形(《敦煌手姿》)誕生,不斷修改完善。 1997年正式更名《千手觀音》。高金榮從未停下帶著敦煌舞走向世界的腳步。
王寧:所以在帶著這個舞蹈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您遇到了什么?
高金榮:在美國演出完以后,他們跟著到蘭州來,跟我們的文化系統(tǒng)說,你們敦煌舞的演出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這是別人給翻譯出來的,就是這樣兩句話。
王寧:您在說這些細節(jié)的時候,您眼睛都還放著光呢。
高金榮:得到人家的賞識的時候,我覺得是最寬慰的。
03
沙漠紅柳立
一邊教授舞蹈,一邊筆耕不輟,高金榮用23年時間,編寫出《敦煌舞蹈》《敦煌舞教程》等等教材,中國敦煌舞教學體系終于建立完成。2024年8月21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花開敦煌·舞動千年》的活動現場,高金榮的學生們?yōu)槲覀儙砹恕斗磸椗谩贰读埏w天》《千手觀音》等5部敦煌舞的表演。
而高金榮心里卻有一個小小的遺憾——沒有將創(chuàng)新之作《沙漠紅柳》帶到北京?!渡衬t柳》的舞姿依然是敦煌舞,但是題材卻跳出了莫高窟,她認為,敦煌舞不應該僅僅限定在敦煌這個框架里,它應該能夠表達更多的題材,更多的文化。
高金榮:敦煌的精神應該鼓舞我們前進,鼓舞我們互相支持,互相兼容。民族就是堅持我們自己民族的東西,再就是創(chuàng)造,那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今天的教材。
王寧:開放,兼容,民族,創(chuàng)造。這是您心里的敦煌的精神?
高金榮:對。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