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離世,他曾用“獨臂宇宙”構建理想江湖丨逝者

2022-04-06 06:52:11來源:新京報網作者:李言

華語著名影星王羽于4月5日離世,享年80歲。如果說楚原的仙去帶走了半部香港電影史,那么王羽的離開則代表了一代人俠客情懷的謝幕。

影迷對于王羽的感知,是上世紀60年代老電影賦予的。在片中,王羽手持單刀,大俠質感自不必說。面對千軍萬馬如砍瓜切菜,殺得敵人落花流水,完全釋放了自我身體動能。在代表作《獨臂刀》《獨臂刀王》《大刺客》中,他和張徹多次搭檔,證明了男性魅力之于當年大眾審美的引領和加持。

《獨臂刀》劇照。

要說王羽的銀幕魅力,并非只在于對俠客的定義和書寫。細觀王羽的表演,是具備內生力的。內生力是動靜之間的相互博弈,在內心中形成一股風暴。“靜”體現(xiàn)于王羽的微表情。我們多用“冷面大俠”來定義王羽。王羽在銀幕上不茍言笑,除了冷峻和淡漠,是很少愿擺出其他神態(tài)的。在為數(shù)不多的對白中,五官始終要保持強控制感,言語自然成了神情的輔助。

俠客的魂魄體現(xiàn)在王羽的靜態(tài)表情,這或許讓影迷想到了《黃昏雙鏢客》的李·范·克里夫,《座頭市》的勝新太郎。只有完成對神態(tài)的控制,才能抵達俠客應有的內心境界。此外,“靜”與后來的“動”形成了水火張力,可用“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來形容“盲俠”座頭市,在動靜之間俠客的“勢能”得以保留。同樣,在王羽的《追命槍》和《戰(zhàn)神灘》中,動靜形態(tài)的轉換成了電影的重要看點。

“靜”體現(xiàn)于王羽的控制欲。不同于勝新太郎,王羽的正義感是要溢出來的。由“靜”到“動”的轉換過程中,王羽對這一瞬間拿捏的尺度是極度用心的。通過對王羽銀幕心理的察覺,于冷酷中的憤怒、于正義下的冷靜,可以調動觀眾的緊張感。弦繃得越緊、發(fā)射的力道越強,打斗前的氛圍控制,遠景和近景的多次切換,重圍之內俠客身份的強化等,均能把前戲渲染到極限。而動靜轉換的那一瞬間,預示著王羽身體動能的完全釋放,當然最終的絢爛是以生命為代價的。在酣暢淋漓的悲壯大戰(zhàn)背后,王羽飾演角色的死亡強化了俠客的悲劇意義。

武俠經典化的誕生,多借助于“反武俠”價值觀的呈現(xiàn),如英雄的消亡、身體的缺失、禮崩樂壞的世道等。即便如《神雕俠侶》類童話式武俠作品,也以楊過的斷臂來成全。而上述三種特征,均在王羽的電影中得到印證?!丢毐鄣丁分型跤鸨粩啾塾袕垙睾湍呖锟桃鉃橹木壒剩坏珰埲狈胖迷诮幸饬x幾何?這值得我們探究。

英雄除惡敘事模式相對正統(tǒng),但“斷臂敘事”卻自有它的叛逆。首先,上世紀70年代王羽飾演角色的身體殘缺,反襯出了江湖世道之險惡。其次,王羽把殘缺身體和超人本領結合在了一起。開篇主角便具備了打敗所有人的身體技巧,神秘感和未知感因為“獨臂”被完全釋放。再次,敘事均以主角完勝作為終點,個體價值得到了無限強化的同時,英雄主義也被電影延展到極限。英雄主義和陽剛血性在王羽電影中實現(xiàn)了強關聯(lián),殘軀卻增添了王羽角色詭秘性和顛覆性。

王羽的“獨臂宇宙”并非邵氏《獨臂刀》這一部,獨臂成了王羽的標簽,成為他顛覆現(xiàn)有秩序的外在表征。接下來主演的《獨臂刀王》《獨臂拳王》《獨臂雙雄》和《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中,王羽構建起了一個“獨臂宇宙”,在武俠的邊界實現(xiàn)了對江湖二次的解構。

上世紀70年代王羽赴臺后,作品氣質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邵氏片場的白衣大俠漸漸丟失了少年時的正義感。在1977年《神拳大戰(zhàn)快槍手》中,王羽的銀幕能量在衰減,畢竟當時已過35歲,那份少年俠客被中年的人情世故所掩蓋,不再鋒芒銳利。通過上世紀90年代的采訪分析,王羽內心是愿意成為大俠的。不似爾冬升之于現(xiàn)實和江湖分界的“人間清醒”,王羽的角色呈現(xiàn)和自我俠情的高度契合,在之后的演員中并不多見。甚至拋開電影,在現(xiàn)實中王羽身體內的“俠氣”依舊十分充分。

王羽出生于1942年的上海,在戰(zhàn)后第二批南渡的浪潮中,王羽隨著父母來到了香港。上海是摩登的,也是市井的。早前王羽養(yǎng)成的江湖氣,承接了市井的俠義精神,但也不同于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規(guī)整。在自我的價值構建中,王羽是把道義擺在第一位的;之于秩序的反叛、之于禮法的遵從、之于同行的仗義和對待后輩的灑脫等,真性情融入了邵氏片場的制作模式中。由內而外的俠義感,一方面實現(xiàn)了武俠敘事的呈現(xiàn),另一方面實現(xiàn)了自我的精神滿足。

此外,王羽是反叛的。在電影內他以獨臂姿態(tài)出場,在電影外他對電影自主權的掌控清晰可見。王羽不同于狄龍和姜大衛(wèi),他并不屈從于邵氏的大片場制度;在和張徹合作了多部武俠作品后,王羽認清了個人商業(yè)價值。從主演到導演,不到三年,王羽完成了身份上的轉變,這背后是控制權的爭奪。《龍虎斗》中,王羽實現(xiàn)了導演和主演一手包辦的局面,背后則是自我江湖全過程書寫欲望的展現(xiàn)。

邵氏完成片約后,王羽便移步嘉禾、遠赴臺灣。在李小龍大紅大紫時,王羽排除紛擾,在臺灣完成了心中的江湖構建。2019年,王羽獲得第56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可以看成世人對獨臂大俠一生的認可,也可以看成世人對理想江湖的尊重和期許。

□李言(重慶移通學院三級作家,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員)

責任編輯:馮小玨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