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人物網成都2月23日報道 冬日清晨,天剛剛放亮,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實驗小學的一間教室里已傳來了瑯瑯讀書聲。劉曉牧穿梭在學生間,和大家一起朗讀。
從1983年參加工作至今,劉曉牧已經在教師崗位上干了39年,而這樣每日提前到校組織學生晨讀的習慣,她也堅持了39年。
39年間,劉曉牧用杰出的教學能力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學生,也發(fā)揮無私大愛,為班里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撐起了第二個家,讓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得以繼續(xù)前進。
以愛為本,關心幫助每位學生
從業(yè)以來,劉曉牧先后擔任過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辦公室主任、教導主任、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等職務,但她最常用的稱謂還是“老師”。“‘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只有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從老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才會化意愿為行動,促成他們的言行統(tǒng)一。”劉曉牧說。
劉曉牧
作為老師,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愛,這是劉曉牧的作風,也是她對自己的要求,因為“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在劉曉牧所接任的班級里,有一個叫王雷的學生。他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遠嫁,因此王雷從小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靠親戚的救濟生活。了解情況后,劉曉牧立即決定成立救助小組,發(fā)動集體的力量幫他度過難關。之后,在劉曉牧帶頭捐款帶動下,全校學生紛紛捐款、捐物,幫王雷解決了雜費、校服費、訂書訂報等費用問題,一直到他小學畢業(yè)。
此外,劉曉牧也將關心幫助每位學生的作風,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除了每日堅持比上班時間早30分鐘到校組織學生晨讀,她也會注意觀察學生的一些細微變化,因材施教。在劉曉牧所帶學生的作業(yè)本上,“你的進步,就是老師最大的欣慰!”等簡短而激勵性的話語隨處可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但在注重鼓勵學生之外,劉曉牧也會嚴格要求他們,對他們身上出現(xiàn)的不良風氣絕不姑息,“嚴慈相濟,才是教育的真諦。”劉曉牧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結出最豐碩的果實。
不忘初心,心系學生扎根講臺
2017年,學校舉行冬季運動會期間,劉曉牧不小心被一名學生絆倒,造成了右腳掌四根跖骨骨折。
當時,迅速腫起的腳疼得劉曉牧頭上直冒虛汗。周邊的老師都嚇壞了,有的給她找凳子,有的去食堂找冰塊,有的打電話找醫(yī)生.......然而,承受著劇痛的劉曉牧,卻沒有第一時間照料自己的腳傷,而是心系班主任的職責。她當即叫人找來了同班科任老師,細致交代好后續(xù)工作任務,才前往醫(yī)院治療。
治療的結果很快出來了,醫(yī)生建議她至少臥床休息三個月。這可把劉曉牧急壞了,在家休養(yǎng)的每一天,她心里都牽掛著學校的事情。僅僅過了個周末,劉曉牧便央求丈夫送她到學校去。丈夫拗不過她,只好開車送她到學校,再背著她上三樓。班上的孩子看到這情景,眼里噙滿了淚水,紛紛前來攙扶她……
劉曉牧(左二)與學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刻,劉曉牧也時刻關心著居家學習的學生們。為了讓學生們不落下課程,劉曉牧采取推送學習任務單、直播授課和觀看視頻課程相結合、線上答疑、視頻會議評講、釘釘家校本批改作業(yè)等方式,讓學生在家也能自主學習。
考慮到部分學生在家學習效率不高,她還特意設計了“每日作業(yè)摘抄格式”與“每日上課情況記錄表”,讓學生嚴格按照要求,逐一落實上課內容和作業(yè)情況。一段時間后,劉曉牧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寫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一部分學生不愛改錯的習慣得到了糾正,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在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與此同時,劉曉牧還指導學生制定在家學習、生活的計劃,幫助他們合理安排運動鍛煉、發(fā)展興趣愛好以及參加家務勞動的時間,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學習生活習慣。
情系教育,做教學科研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四川省特級教師,劉曉牧沒有將教學局限在自己的班級里,而是通過各種方式交流、傳播優(yōu)秀的教育方式與理念。為此,她主動爭取到清泉學校支教,并多次為實小集團送教下鄉(xiāng)上示范課、做專題講座,先后參加了青白江區(qū)教育系統(tǒng)“名優(yōu)教師送教到新龍”、首屆“名師好課——走進清泉學校”“特級教師九龍行”等送教活動。
同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劉曉牧也在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她大膽地把“超市”理念引進課堂,讓學生在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其中,她總結出的“話題導入(作文話題)——學生探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范文引路——模仿創(chuàng)新——當面修改——自我完善”作文“六步法”,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們光是發(fā)表在國家級刊物的習作和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的習作就有五十多篇。
在教學之外,劉曉牧還不斷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她先后撰寫的近十篇經驗論文已在公開刊物上發(fā)表,50多篇論文獲得了國家、省、市、區(qū)等不同層次的等級獎。同時,她主研的兩項科研課題成果獲得了四川省教育廳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一項成果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成果三等獎。此外,她制作的CAI課件有四項也獲得了省、市級獎。
2012年,劉曉牧成為青白江區(qū)教育局首批命名的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在她的影響和悉心指導下,先后有二十多名青年教師在國家、省、市、區(qū)、校等各級各類賽課、說課中獲得大獎,多人擔任學校的中層干部,成為了學校的中堅力量。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面對學生,劉曉牧總能春風化雨。她精心培育的班級班風正、班紀好,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學生綜合素質也得到全面提高;她帶領全區(qū)青年教師,利用“名師工作室”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重難點課題,贏得了同行的贊譽、家長的認可以及學生的喜愛。
而面對無數(shù)贊譽,劉曉牧卻并不驕傲。她說:“‘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是我們教育人的終身追求,為師者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