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吳碧霞:能與紅樓結(jié)緣,是我輩之幸

2022-11-22 09:09:41來源:封面新聞作者:徐語楊
原標題:吳碧霞:能與紅樓結(jié)緣,是我輩之幸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一曲《枉凝眉》,將曹雪芹筆下的紅樓世界幻化為一出美夢。隨著87版《紅樓夢》的播出,這出夢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沉醉了整整35年。

2022年,正是這部中國影視史難以逾越的經(jīng)典——《紅樓夢》開播35周年。日前,吳碧霞“夢系紅樓”《紅樓夢》主題音樂35周年專場音樂會來到成都,作為“蓉城之秋”系列演出的重磅節(jié)目,給蓉城觀眾帶來了一場如真似幻的視聽盛宴。

在演出開始前,吳碧霞接受了專訪。

承載觀眾的集體記憶 13首紅樓曲成為經(jīng)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夢》。而對于更多觀眾而言,一想到這部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那一首首凄美動人的歌曲就會久久回響在耳畔。1987年,電視劇版《紅樓夢》播出。從那之后,這部作品成為人們心中難以超越的國劇經(jīng)典,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不可逾越的熒屏經(jīng)典”。這部劇承載著億萬觀眾的集體記憶,也鐫刻下了演員們的高光時刻。

87版《紅樓夢》留下了13首經(jīng)典歌曲,聞名遐邇,家喻戶曉:《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紅豆曲》《秋窗風雨夕》《晴雯歌》《聰明累》《分骨肉》《嘆香菱》《題帕三絕》《好了歌》,這13首歌曲與劇情、人物神合,每當《紅樓夢》經(jīng)典歌曲一響,人們猶入紅樓。

鑄就整個紅樓夢曲靈魂的人,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他為創(chuàng)作《紅樓夢》音樂,耗時四載,閱盡《紅樓夢》的各種版本和資料,力求自己的作品既要符合歷史文化背景和人物關(guān)系,又必須是《紅樓夢》獨有的一種旋律。最終該劇音樂和電視劇同樣被奉為經(jīng)典。王立平曾這樣形容與《紅樓夢》的緣分:“一朝入夢,終生不醒。”

而吳碧霞已追隨王立平近30年,“我已經(jīng)唱了上百場紅樓,我和王立平先生的感情猶如父女,王先生常說我們能和《紅樓夢》結(jié)緣,是我輩之幸。而我還能演唱其中的歌曲,當真是非常幸運了。”

已經(jīng)唱了上百場 每一次都有新鮮感

《紅樓夢》是吳碧霞音樂生涯里的一粒“種子”,她對《紅樓夢》的第一概念就是來源于音樂。當年,吳碧霞還只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并不能完全領(lǐng)會紅樓世界里的人間悲喜,但是那些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卻銘刻在心間。女歌手陳力是87版《紅樓夢》電視劇歌曲的原唱,她的演唱創(chuàng)造了一個經(jīng)典版本。吳碧霞說,自己跟很多人一樣,都是通過87版《紅樓夢》的音樂走進了《紅樓夢》,“到大學階段,有了機會親自唱給王立平老師聽,然后獲得了演唱《紅樓夢》的機會。剛開始是一段、兩段,到后來把整場音樂會交給我,覺得特別榮幸。”

對于吳碧霞而言,每一次唱紅樓,都是一次新鮮的體驗。“《紅樓夢》里面所有的詩詞曲調(diào),風格是統(tǒng)一的,但描述的又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故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語匯,這就是它的絕妙之處、難以超越的地方。雖然唱了上百場,但每次都有新鮮感。”吳碧霞說。

“中西合璧夜鶯”將觀眾帶入“紅樓世界”

當晚的音樂會,由中國民族管弦樂杰出指揮家張列執(zhí)棒,吳碧霞聯(lián)袂成都交響樂團,與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帶來了民族管弦樂、獨唱、齊唱、混聲合唱等多種形式的表演。

古箏樂聲響起,一聲純凈、清澈、穿透力極強的吟詠,一下就把觀眾帶入“紅樓世界”,尤其是《枉凝眉》與《葬花吟》讓觀眾如“身臨其境”。在采訪中,吳碧霞提起王立平在創(chuàng)作《葬花吟》時的心情。要體悟曹雪芹為何如此寫林黛玉,是一個需要畢生追尋的問題,林黛玉是最聰明之人,也是最清醒之人,必然也就是最痛苦之人。在《葬花吟》里,王立平傾注了所有的情感,而對吳碧霞而言,則要唱出林黛玉強大的精神力、柔中帶剛之美。

經(jīng)典“詠”流傳,歌聲如詩如畫,讓觀眾穿越大觀園,成為夢中人。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余音繞梁,音樂廳的夢難醒。(記者 徐語楊)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