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的“愛心廚房”里留影。
萬佐成,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人,從2003年起,萬佐成和妻子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開辦“愛心廚房”,供患者家屬使用,2021年2月17日,萬佐成和熊庚香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鸺t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zhǔn)備好炭火。”這是寫給“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詞。
一條簡陋狹小的巷子里,兩側(cè)一字排開許多作為案板使用的舊書桌,上面整整齊齊放著鍋碗瓢盆鏟勺,旁邊幾十個爐子兀自冒著熱氣。萬佐成和熊庚香就站在這些炊具邊,靦腆地接過鮮花和獎杯,對著鏡頭露出淳樸的微笑。從2003年至今,萬佐成夫妻倆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開設(shè)露天“愛心廚房”,供患者家屬炒菜用,每做一道菜他們只收費1元錢。18年來,夫妻倆堅守在這飄著天南地北家鄉(xiāng)菜味道的小巷子里,溫暖著每一名患者和家屬的心。
![](/uploadfile/2021/1027/20211027032540745.png)
從2003年起,萬佐成夫婦一邊賣早點一邊提供廚具供病患家屬做飯。
獲獎當(dāng)天,萬佐成夫婦沒能來到頒獎典禮現(xiàn)場,前來做飯的病人家屬自發(fā)站立兩旁為接過獎杯和鮮花的萬佐成、熊庚香鼓掌。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典禮現(xiàn)場,主持人連線問道:“您二老為什么沒來北京的頒獎典禮現(xiàn)場呢?”萬佐成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擔(dān)心我們不在的時候,病人家屬沒法在這兒做飯了。”
因為疫情原因,如果從江西到北京,需要隔離一段時間,萬佐成擔(dān)心他離開的時間太長,“愛心廚房”沒人照顧開不了張。他用濃濃的江西口音略微遺憾地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我們從沒逛過北京,本來都準(zhǔn)備好了要去的,后來再一想,病人還在這兒,廚房就一天都不能關(guān)門。”
“能讓大家吃得高興就好”
“我們倆都是普通農(nóng)民,以前靠賣早點謀生,沒想到就發(fā)展成了一個‘大廚房’。”萬佐成說。2003年,夫妻倆在江西省腫瘤醫(yī)院附近的石泉村租了一個早點攤,賣油條、麻圓等食物,供應(yīng)給附近醫(yī)院和學(xué)校的食堂,患者家屬也時常光顧這里。
一天,店里突然來了一對滿面愁容的父母帶著孩子吃早點。萬佐成看到,孩子已被截肢,父母小心地呵護(hù)著他。這種情形萬佐成已經(jīng)見過很多次,他猜想,這或許是腫瘤醫(yī)院的患者和家屬。果不其然,在聊天時,他得知孩子身患骨髓瘤,不得已剛做了截肢手術(shù),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吃完早飯后,孩子父母小心翼翼地問,能不能把爐灶借他們給孩子做一頓飯,孩子胃口不好,就想吃媽媽做的飯。聽了孩子父母的話,萬佐成夫妻倆心中泛出一股酸楚,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他們的請求。
于是,孩子的父母時不時會來這里給孩子炒幾個菜。孩子吃得高興,父母臉上難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萬佐成夫婦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慢慢的,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病患家屬過來借爐子,夫妻倆都爽快地答應(yīng)了,并且分文不取。隨著前來借爐子的人越來越多,患者家屬感到過意不去,提出要付租賃錢。萬佐成夫婦開始堅持不收,后來為了讓大家安心,便決定炒一個菜收5角錢。直到2016年,煤球等物料價格上漲,在大家的堅持下,炒一道素菜價格變?yōu)?元錢,一道葷菜2元錢,而這個價格一直持續(xù)至今。
剛開始時,廚房里只有6個爐子,隨著做飯的人越來越多,萬佐成又陸續(xù)添了10多個爐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近50個爐子了,可以容納200多人做飯。”萬佐成說。廚房不僅提供鍋灶瓢盆,還免費供應(yīng)各種調(diào)料。每逢下雨,夫妻倆就將一堆太陽傘搬出來,支起臨時雨棚,以保證每個病人親屬及時做好病號飯。
“炒一個菜只收一塊錢,虧本嗎?”記者問。
萬佐成搖了搖頭,說:“不虧,維持廚房的成本大概是每天600多塊錢,包括水電、米面、調(diào)料和蜂窩煤,肉和炒菜用的油都是患者家屬自己買的,收支基本持平。”
然而,事實上,廚房里的用具要不定時更換,爐子、炒鍋、高壓鍋等用具壞了也要買新的,萬佐成夫妻對此毫無怨言,“我們老兩口有賣油條的收入,足夠自己生活,來這里看病的人都過得不容易,能讓大家吃得高興就好”。漸漸的,萬佐成夫婦把小巷子里靠廚房的三層房間都租了下來,一樓供病人及家屬炒菜,二樓自己做炸油條生意,三樓提供給困難病人免費居住。
這個設(shè)在巷子里的簡陋廚房,名聲越來越大,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愛心廚房” “抗癌廚房”。
“叔和阿姨是大好人”
“愛心廚房”出名后,也受到不少質(zhì)疑,有人提出油煙污染和安全問題,萬佐成夫妻也一直特別注意這方面,同時他們的愛心得到了政府方面的認(rèn)可和支持。從“愛心廚房”開辦至今,從未發(fā)生過任何安全事故。“現(xiàn)在政府和企業(yè)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政府解決了一部分房租,很多企業(yè)送來油鹽醬醋等用品。”熊庚香開心地對記者說。就在幾天前,南昌市青山湖區(qū)新聯(lián)會為“愛心廚房”提供了一些經(jīng)久耐用的防腐木桌椅。
病患的飲食并不局限于一日三餐,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萬佐成和熊庚香基本上凌晨3點鐘就要起床,用木柴給煤爐生火,忙到晚上10點多才能打掃完休息。一年365天,日日如此,“愛心廚房”從不打烊。春節(jié)期間,醫(yī)院附近的餐館基本都關(guān)門了,在剛剛過去的除夕夜,萬佐成夫妻倆和腫瘤醫(yī)院的患者家屬一起包了餃子,做了紅燒肉、紅燒魚,過了個別樣的春節(jié)。
一位患者家屬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母親兩年前患上肺癌,她帶著母親來到江西省腫瘤醫(yī)院做了手術(shù),但病情反復(fù),需要定期化療。化療的藥物讓母親掉光了頭發(fā),也沒有胃口吃東西,一吃就吐。有一天,母親說想吃一碗家里做的面,她就來到“愛心廚房”,為母親做了一碗西紅柿雞蛋面,結(jié)果母親吃得特別香,第一次吃了大半碗面。此后,她就每天來“愛心廚房”給母親變著花樣做飯。“我很感激叔和阿姨(萬佐成和熊庚香),讓母親吃上了家里做的飯,減輕了她的很多痛苦,叔和阿姨是大好人。”陳女士哽咽道。
除了病患家屬外,還有親自來做飯的患者。老王半年前做了肝癌切除手術(shù),他對自己的病情很樂觀,一能下床活動就四處溜達(dá),在病房里閑不住。聽說了“愛心廚房”后,他就時常自己過來炒兩個菜。“我平時在家也愛做飯,現(xiàn)在生病住院,只能吃醫(yī)院里的病號飯,沒味兒,吃不下,我就來這里給自己做飯。”陪護(hù)的妻子和兒子也支持他,覺得父親來做做飯,能減輕患病以來的心理壓力。在醫(yī)生的叮囑下,老王注意少油少鹽少辣,他最愛吃自己做的藜蒿炒肉。“身體狀況好的時候就過來做飯,一看到這些爐火就覺得熱熱鬧鬧的,心里舒坦。”
![](/uploadfile/2021/1027/20211027032712918.png)
![](/uploadfile/2021/1027/20211027032713458.png)
上圖:病患和家屬在“愛心廚房”做飯。
下圖:熊庚香(前左)陪著一位18歲的患者家屬去看望她的母親。
腫瘤醫(yī)院的護(hù)工小張在這里工作了6年,也是“愛心廚房”的??汀K疹櫼幻橄侔┗颊?,看著她與病魔堅持了長達(dá)數(shù)年的抗?fàn)帯?ldquo;‘愛心廚房’特別好,啥都齊全,患者家屬在這里還會互相安慰、鼓勵,大家好像找到了精神慰藉一樣,不再那么孤獨無依,心里的痛苦也有了傾訴發(fā)泄的地方。”相處久了,萬佐成夫婦和不少患者及家屬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去世前,熊庚香和許多在這里做飯的人來到老太太的病床邊向她告別。臨終關(guān)懷讓老太太那被病痛折磨得了無生氣的面龐露出了感動的神情。
有時候,萬佐成夫妻倆遇到特別困難的患者,不僅不收費,還會幫襯。“有些家庭的錢都用來看病了,飯都吃不上,我們看著可憐,能幫就幫點。”在“愛心廚房”的墻壁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患者家屬的電話號碼,他們希望夫妻倆有機(jī)會能去家里做客,以表達(dá)感激之情。
萬佐成夫妻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孩子曾經(jīng)勸我們別干這個了,說太累人,也不希望我們總和癌癥病人接觸。我說這怕什么,癌癥又不傳染?,F(xiàn)在孩子也很理解我們倆,愿意支持我們,覺得這也是件好事。”這次獲評“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兒女們都為老兩口感到高興。熊庚香說:“沒想到會得獎,其實我們也沒做什么,就是給患者家屬提供方便而已。”
一間小小的露天廚房里,充滿了人間百味。對萬佐成和熊庚香來說,他們每天都要面對悲歡離合,“今天來做飯的人,也許明天就不來了”。對抗癌患者來說,一口家里飯的味道,就是疾苦中的一絲幸福和對抗病魔的勇氣。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
很多人問萬佐成和熊庚香:“‘愛心廚房’堅持了18年,還打算繼續(xù)辦下去嗎?”對此,他們很堅定地說:“還會繼續(xù)辦下去!”但他們也有擔(dān)憂。“雖然現(xiàn)在有了政府和愛心企業(yè)的補(bǔ)貼與幫助,可我們年紀(jì)大了,不知道還能干幾年,不知道以后會不會有人愿意接手‘愛心廚房’。”萬佐成對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受到“愛心廚房”的影響,如今在腫瘤醫(yī)院附近陸續(xù)開辦了好幾個“愛心廚房”,給患者家屬提供了更多做飯的去處,減少了他們排隊等待的時間。萬佐成夫妻倆希望媒體能幫助呼吁,多一些人投入到這個隊伍里,一起去幫助這些癌癥患者和家屬。
不久前,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熱映,影片里癌癥患者和家屬的遭遇讓大家印象深刻。北京博仁醫(yī)院旁也有一個“愛心廚房”,可以免費做飯,40個抗癌家庭在這里相互鼓勵,一起做飯、交流廚藝。
得知萬佐成夫婦的事跡后,很多網(wǎng)友留言:“平凡的小人物承擔(dān)起了大愛,這么善良的人,堅持18年不休息,讓人感動!”“365天沒有斷過的炊煙,代表著一種堅持和希望,感謝你們?yōu)榘┌Y患者帶來的溫暖,向兩位致敬。”“在這條簡陋的小巷,人們互不相識,卻互相溫暖,樸實的夫妻用愛為求醫(yī)治病的家庭營造抗癌路上的溫馨港灣,用真心給身患絕癥的病人帶來了希望。為這對老夫妻點贊!”“致敬這些為社會帶來愛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這里沒有山珍海味,卻深藏著人間溫情。”……
萬佐成和熊庚香獲“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qū)女童命運的校長張桂梅,戰(zhàn)功赫赫的志愿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務(wù)的快遞員汪勇,帶領(lǐng)村民脫貧致富的當(dāng)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的國測一大隊等,這些和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同樣平凡的人,成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的主角。正如頒獎詞所說:“他們一起,把感動種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里。”(本刊記者 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