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評論 | “雷軍”七天罵翻全網?誰之過?

2024-10-10 10:24:22 來源:長安觀察微信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雷軍”七天罵翻全網?誰之過?

“國慶上網被雷軍罵了整整7天”?據(jù)報道,這個國慶假期,短視頻平臺上出現(xiàn)了大量“雷軍”的發(fā)言視頻,涉及堵車、調休、游戲等熱門話題,不僅言辭犀利,還常爆粗口。但事實上,這些發(fā)言和雷軍本人并無干系,而是AI配音所成。目前,相關短視頻已被平臺逐步下架。

虛假信息古已有之。如今,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皆是信息源,信息與新聞的界限日漸模糊,亦真亦假的消息、洶涌澎湃的情緒,讓輿論場跌宕起伏,過山車般的反轉更是天天可見。

如果說,之前的人工造假只是1.0版本,那么AI的發(fā)達則開啟了深度偽造與低價量產的2.0時代。換臉、換聲、換動作,移花接木;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無中生有……當幾千元即可定制整套虛擬形象,當尋常軟件分分鐘生成一批內容詳細、真假難辨的文章,當幾張圖片、幾個關鍵詞就能輕松炮制“新聞”,我們該如何應對?

假信息激增是全球問題,國外政要官員、商企精英、歌手明星等,無不遭遇“碰瓷”。流水線式造假,不僅侵犯隱私權益、混淆公眾認知,更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2024人工智能安全報告》顯示,2023年基于AI的深度偽造欺詐增長了3000%,僅今年上半年,AI詐騙案案值已超過1.85億元。

深度偽造猖獗,如何識別與治理?有學者主張從假信息生命周期和傳播鏈條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著力,即制造、傳播、接受。著眼生產端,我國相繼出臺了《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逐步厘清了各方權責,期待更為有力的治理舉措。再看平臺端,盡管已采取措施加強識別,但仍需要加強技術升級,用技術對抗技術、用魔法打敗魔法。

信息最終都要作用于人,傳播媒介的代際更迭,總會對受眾產生深遠影響。技術進步帶來了“信息的洪流”與“選擇的苦惱”,我們也應適當提升媒介素養(yǎng),嘗試突破“信息繭房”,對于所謂的“網絡熱點”及吸睛信息,不可盲目相信、輕易轉發(fā),可以多問幾個“真的嗎” ?更進一步,也有必要有意識地優(yōu)化媒介使用策略,平衡信源,改善“信息偏食”、拒絕“偏聽偏信”。

AI本身就是“人為”創(chuàng)造的,也應該“為人”所用、“為人”服務,我們理當對攜手行動、以善治實現(xiàn)善“智”抱有足夠信心。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鍵詞: 雷軍AI配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