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全紅嬋被堵廁所嚇哭,媒體:守住邊界,讓體育回歸本原

2024-09-05 17:18:52 來源:青年報 作者:唐騁華
大號 中號 小號
  日前,“全紅嬋被飯圈嚇哭了”沖上熱搜。事發(fā)于9月1日晚,入住澳門某酒店的全紅嬋穿便服出門接人,因遭到數(shù)百粉絲圍堵,無奈躲入女廁所,誰知竟有男粉絲打開廁所門,追進去舉起手機狂拍,嚇得全紅嬋失聲哭泣。
  全紅嬋的遭遇令人同情,個別粉絲的極端行為令人憤怒,而同情和憤怒過后,更重要的是追問粉絲何以如此瘋狂,又該怎樣從根本上加以杜絕?
  其實,熱搜里的“飯圈”二字已然指明了事件的性質——毫無疑問,這是對“體育飯圈化”的再一次印證,也是飯圈化必然帶來的副作用。對此,社會輿論已經(jīng)進行過批評,執(zhí)法機關對飯圈違法行為也有過懲戒,但這次“全紅嬋被嚇哭”,顯示出飯圈習氣侵蝕中國體育的趨勢并未得到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患。這一方面和飯圈的特質有關,飯圈本就具有某種程度的“集體非理性”;另一方面,體育飯圈化自有其來龍去脈,不從源頭入手是無法根治的。
  體育飯圈化的一大根源在于體育的娛樂化和明星化。曾幾何時,運動員紛紛開設社交賬號,曬訓練、比賽及生活瑣事,頻繁和粉絲互動。這當然無可厚非。在這個鼓勵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我,運動員也不例外。但部分運動員往打造人設、運營IP的方向發(fā)展,日益網(wǎng)紅化、明星化,事情就逐漸變味了。事實上,在體育飯圈化過程中體育界不只是被動的客體。
  這一點,比照飯圈化的鼻祖娛樂圈會看得更清楚。在娛樂圈,明星及其經(jīng)紀團隊才是飯圈經(jīng)濟鏈的真正推手,諸如明星爭搶C位、粉絲威逼資方向“愛豆”讓步、不同飯圈之間“互撕”、“鐵粉”網(wǎng)暴“黑粉”等,背后常有經(jīng)紀團隊乃至明星本人的推波助瀾。可見,整治娛樂圈的飯圈亂象,僅僅針對粉絲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關鍵是要規(guī)范和治理亂象的制造者和推動者。
  娛樂圈如此,其他領域也如此,體育界更應如此。在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得益于公共資源的傾斜。而公共資源的分配和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用于打造運動員個人IP不太合適。此外,運動員不完全等同于明星,作為承載國家榮譽的公眾人物,他們負有引導公共價值觀的責任。從這個角度說,運動員明星化理應審慎,要有明確的邊界感。
  反過來,粉絲也要擺正自己和偶像的位置,更要處理好自己和偶像的關系。由于體育確實帶有娛樂屬性,不少頂尖運動員又自帶明星氣質,因此運動員一定程度的明星化是不可避免的,粉絲的熱愛與追捧也在情理之中。但凡事要講究度。追星的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所謂過猶不及,因過度追星而引發(fā)的悲劇,我們見得還少嗎?
  這其中,尊重運動員本身的意志和感受尤為重要??v觀全紅嬋在公共場域的表現(xiàn),無論在社交平臺上的發(fā)言,還是接受采訪時的回應,都顯示這是一位真心熱愛跳水,為夢想全力以赴的運動員。她顯然是拒絕飯圈化的,這也是許多人喜歡全妹的理由。因為她樸實、真誠,有一種天真純粹的可愛。因此,當全紅嬋成為飯圈溢出效應的受害者,就分外令人唏噓。這也促使人認識到,通過去除過度娛樂化和明星化,進而擺脫飯圈化,讓體育回歸本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責任編輯: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