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長相思》總導演:古裝劇里依然有真實的人和情感

2023-08-08 10:33:55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楊偲婷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專訪|《長相思》總導演:古裝劇里依然有真實的人和情感

改編自桐華原著小說的電視劇《長相思》熱播,在短短兩周之內(nèi),拿下了相當驚人的播放數(shù)據(jù)和熱度。不同于市面上大量古裝劇的高度同質(zhì)化美學風格,該劇的總導演秦榛,首次執(zhí)導如此大體量的電視劇作品,卻在該劇的視覺呈現(xiàn)上奉出頗多用心和獨特之處,人物和情感呈現(xiàn)的細膩度也值得嘉許。

秦榛自述,在當年看小說和劇本時,就覺得“《長相思》跟市面上比較多的同類型作品不太一樣”,它是通過女主“小六”的視角(與下文“小夭”同一人),來了解她的生活和身邊的人,進而鋪展這個故事。

“所以它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氣質(zhì),有很多日常戲群像戲,我覺得要圍繞‘實’這個字定調(diào),不管是人物關系、人物情感,還是美術風格、表演體系,我們都想把它們做得比較落地。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情節(jié)是真實的,場景是有代入感的,演員的表演也是真情實感的。”

“娓娓道來”

如何留住觀眾

因此,《長相思》人物和關系的展開不疾不徐,“這種敘事節(jié)奏,一方面是基于我們對劇本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長相思》就是符合這樣的氣質(zhì)。”娓娓道來的敘事節(jié)奏,就意味著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強故事情節(jié)給觀眾帶來的天然吸引力,能否在前幾集中留住觀眾,一是看視聽呈現(xiàn)能否給觀眾帶來驚喜,二是演員表演和人物關系能否引人追劇。

目前為止,《長相思》在視覺呈現(xiàn)上,沒有令人失望,不同于其他帶有中國神話元素作品的“務虛”審美,該劇美術風格偏向“務實”,總體形成了“虛實相生”的藝術特征。“當然希望大家看這個劇,能像是在體驗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種的人生,那體驗的前提是相信,我得讓觀眾相信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在她看來,觀眾雖然需要在古裝劇中找到某種超脫于現(xiàn)實之外的體驗,但這種體驗的根基,依然是真實的人和真實的情感。因此,視覺呈現(xiàn)上,要“虛實相生”。

一場戲通過什么樣的氛圍和視覺呈現(xiàn),秦榛會做非常細致的準備。“現(xiàn)在很多大家覺得是‘名場面’的戲,我們拍攝前肯定做了很多準備的,需要搭配什么拍攝手法、美術場景、服裝道具,做了細致的功課。但各方面的形式感,都是為了服務于演員的表演。”比如大特效、無實物的戲,秦榛自述,也讓團隊都畫了分鏡,“因為無實物表演要靠演員的想象,所以有分鏡圖給演員看一下,對他們表演上有幫助。”

由于《長相思》的故事情感濃度大,人物關系也復雜,秦榛很清楚,她必須要考慮“怎樣順暢地讓人物的情感流動和變化起來”。針對這個問題,有時候需要單場戲的細膩度去表現(xiàn),有時候需要剪輯上的絲滑程度,“但最終,所有的技術技巧是服務于演員表演。”

比如劇中有些人物之間的共情,是由二人過往的相似經(jīng)歷達成的,秦榛的做法,不是通過臺詞交代,而是通過設計轉(zhuǎn)場、閃回,把不同時空的兩個人物聯(lián)系到一起,去表達某種共鳴的情感,“比如葉十七的出場,即使奄奄一息了,他在面前的燒餅和花之間,選擇了那朵花。而小夭看到這一幕,閃回的是小夭的記憶,她被關在囚籠之中朝不保夕時,也曾向往過月光下的一朵花。她一下就能共情這個小乞丐了,覺得他在這樣的處境里,心中還向往著某種塵世美好。”而且,《長相思》情感線的建構(gòu)和發(fā)展,情感打點上要下足功夫。“情感打點都是咱們拍攝前定好的,人物情感階段性的設定一定要非常明確,也要跟演員溝通好人物的情感流向。”

另外,吸引觀眾“追劇”的,還有《長相思》前期在短短幾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對待所有演員的選擇,我們都是蠻苛刻的。”秦榛表示,“不僅是幾位主演,像大家前面看到的清水鎮(zhèn)里,老木也好,麻子、串子也好,我們都是見了非常多演員,要求在氣質(zhì)、形象、表演體系上都能和人物匹配的。”而對于主演們,更是重點看演員的表演能力和表演體系是否符合人物,“最后參考外形和人物的匹配度。”

在主角們的出場戲上,秦榛的視聽語言下足功夫,每個人物出場都有符合劇情和人設的定調(diào)和設計:“小夭出場就非常日常,因為她在清水鎮(zhèn)生活幾十年了,可能每天都在茶寮打發(fā)時間,所以我們給的是生活化的感覺,沒有用形式感的東西包裝。她一出場就幫人家接生,接生完了順便給自家醫(yī)館打個廣告,展現(xiàn)的就是她跟清水鎮(zhèn)鄰里的熟稔和日常。”

“玱玹這個人物前期的戲劇重點,是對妹妹小夭的思念和尋找,”秦榛道,“他后面有一句話,‘花園里的每一朵花都不是小夭’。所以我們前期也用了花的意象來烘托他,他對阿念很寵愛,阿念想看花開,他就用靈力讓梅花盛開,但其實看著眼前的妹妹,他心里在想小夭妹妹在哪里。包括他看月亮、獨自喝酒的戲,都是為了完成這個人物目的的烘托。”

涂山璟的出場則有兩個,第一個出場乞丐妝,是按照這個人物之前的悲慘經(jīng)歷做的,秦榛介紹,這個特效妝容畫起來很復雜,用時要五六個小時,“他有這個體驗,他就能理解故事中‘小六’對‘葉十七’來說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存在。”秦榛道,“葉十七對小六的感情為什么死心塌地,因為小六是唯一不嫌棄他、撿他回家的人,并且精心照顧了他6年。”另外,劇中六年時間,用小軒窗外的季節(jié)變化來簡單表現(xiàn)了,那涂山璟出場的悲慘形象就必須要能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才能幫助觀眾理解這個角色對女主的情感。

涂山璟第二次出場,“凸顯的是他跟清水鎮(zhèn)的老百姓比較大的外貌和氣質(zhì)差異”,“所以基于劇情需要稍微有一些形式感的設計渲染,做了一個長相清秀端正的男性出場。”秦榛介紹,“我們在‘葉十七’階段做的音樂也是那種不爭不搶,清風霽月的感覺,就是希望這個人物更加清新一點。”

相柳也是兩次出場,一次是摘面具前,一次是摘面具后,“面具消融那一刻,小六才真正看清楚了他,這個時候我們做了兩個鏡頭的旋轉(zhuǎn),一個旋轉(zhuǎn)給了相柳,一個給了小六,一個給了他。然后因為他的設定是九頭海妖,所以給他的配樂,會帶一點異域感,一點‘妖氣’來配合我們的鏡頭。”

主演們?nèi)橥度?/strong>

對于幾位主演的表演,秦榛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在接觸演員的最初階段,是希望他們以熟悉劇本,理解人物為主,能迅速全情投入劇中的人物,在表演體系上,會要求他們落地和自然。“希望每位演員都能在拍攝過程中真正成為劇中人物,而不是在表演中去凸顯演員本身的魅力。其實我們幾位演員在現(xiàn)實生活中跟角色都相差很大。”

聊到幾位主演,秦榛承認,楊紫飾演的小夭一角,是個比較特別的女主角,“經(jīng)歷傷害、欺騙、遺棄、背叛,流落大荒,多次險些喪命,她性格是獨立清醒的,內(nèi)心是渴望幸福的,但她歷經(jīng)磨難和滄桑后,對人對事都很難信任。但她始終抱有善意和責任。你看她在清水鎮(zhèn)跟麻子、串子、老木的相處,表面上大大咧咧,其實像個大家長,一直替他們操心和打算,是非常有擔當、也很善良的人,只是她的底子是孤獨的,悲憫的,自我保護特別強,很難打開心扉。”

秦榛稱贊楊紫是非常認真和熱愛這一行的演員,“她對劇本的理解能力,對人物的感知能力,表演的現(xiàn)場感染力都非常強,而且她性格也開朗,很擅長和我在現(xiàn)場溝通,我不太需要操心她的表演,她抓人物是非常精準的。”

張晚意飾演的玱玹一角較為復雜,“他表達感情的方式很隱忍,但同時內(nèi)心又很矛盾,有很多身不由己的窘迫處境。”秦榛坦言,“而且他的人物線是慢慢展開的,有一個完整的成長性,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不好演的,但晚意很好的完成了玱玹這個角色。”

小夭和玱玹后面的劇情虐的戲很多。秦榛回憶,有一段時間拍的戲都讓她在現(xiàn)場“稍微有點壓抑”,“太虐了,而他們作為人物的詮釋者,更是每天都經(jīng)受著這種情感上的煎熬。他們劇情后半段對手戲很多,也在現(xiàn)場經(jīng)常會有對于人物和劇情的討論,碰撞出不少二度創(chuàng)作的火花。”

鄧為則是理解力好,“他會聊很多他作為葉十七和涂山璟的行為邏輯,我們拍到后半部分的時候,他說他都已經(jīng)想好了涂山璟和小夭成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樣了,要去浪跡天涯什么的。他在劇組那段時間,是真的完全相信自己是涂山璟,非常花心思去進入人物。”秦榛道,“涂山璟和小夭是官配,有很多細膩的情感戲,他倆其實是互相救贖的過程,小夭救了涂山璟,讓他有了生的希望,有了重新投入生活的勇氣,涂山璟也一直用他溫暖堅強的心治愈小夭。”

檀健次出演相柳這個人物,在秦榛看來,最大的強項就是表演的信念感,“這一點我特別佩服,他就是完全相信這個人物,這個故事。”秦榛表示,“演員是非常需要對手的,對手給他好的刺激,也能讓他表現(xiàn)得更好,而且對于這類作品來說,演員自己相信這個世界和人物非常重要,演員的信念感之間也會相互影響。”

“演員們都很配合,咱們整個拍攝環(huán)境就非常良性,效率很高,大家對于有些單場戲啊表演啊還會有探討,比如覺得誰處理得很好之類的。”

導演需要審美,

但不能只有審美

導演的工作,是完成從劇本文字到影視畫面藝術呈現(xiàn)的轉(zhuǎn)化。“我們腦海中的東西肯定是非常主觀的,但作為導演,是要把這種主觀感受通過技術手段客觀呈現(xiàn)出來的,導演需要審美,但不能只有審美,我要知道怎么通過各個部門的技術手段去實現(xiàn)這個審美。那我一要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二要清楚如何去跟各部門溝通執(zhí)行。”

秦榛在海外求學多年,“國內(nèi)的教學體系我不太清楚,以我在海外求學的經(jīng)驗來說,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可能是系統(tǒng)的工業(yè)化流程,訓練了我的框架感。”雖說是導演系,但制作的每個部門在秦榛的學習中都有涉獵,像聲音,剪輯,攝影,燈光等等,都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學習。“其他部門我可能做不到最好,但我了解他們的工作和技術邏輯,而且我了解的越多越好,這樣我能調(diào)用的實現(xiàn)手段就越豐富。那我作為導演,就知道要達到我要的效果,該怎么去跟別的部門溝通,如何提出最明確的要求。”

秦榛表示,拍戲是團隊合作,導演跟各部門的溝通能力都很重要,“如果其他部門不清楚導演要一個什么東西,他們是很難具體執(zhí)行的。對演員也是如此,你導演對人物的理解都不夠深刻,那演員理解出來的東西肯定更模棱兩可,我們必須要給演員精準的建議。”

電視劇相對電影,時間有限,戲量更大,需要更加高效,導演能合理分配時間很重要,到拍攝中后期,《長相思》整個團隊已經(jīng)磨合得很好,很多重場戲都是在后期拍攝,效率很高?;趯F隊的熟悉,秦榛基本可以做到對文戲所花時間的預估基本不出差錯:“因為演員狀態(tài)都太好了,他們每天一到現(xiàn)場,就已經(jīng)是那個人物了,走一遍戲,跟他們說好鏡頭和機位大概怎么樣,實拍就一遍過了。”秦榛笑說,“我們‘名場面’很多,到了拍攝后期幾乎天天在拍‘名場面’。”

作為青年導演,秦榛自認,還沒有操作過架構(gòu)和世界觀如此龐大的項目,但真正操作起來,除了繁瑣一些,比如細微到每個國家不同的服化道細節(jié)之外,都還好。“只要工作做得細,功夫花得多,還是比較好整理出體系的。”秦榛說道,“《長相思》對我來說是很關鍵的一部作品,從接觸劇本到后期制作,已經(jīng)三年多了,經(jīng)歷了一個很漫長繁復的準備過程,也涉及多個部門的協(xié)作,其實對我的職業(yè)成長非常重要??偟膩碚f,沒什么遺憾,已經(jīng)盡力做到了我當下能力范圍內(nèi)的最好了。”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