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玩具《七巧圖》和《益智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玩,是人類的天性,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國古代,盡管圣賢書教導世人不能迷戀“奇技淫巧”,不要“玩物喪志”,卻阻擋不了古人愛玩、會玩的心。在古人眼中,琴棋書畫、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亭臺樓閣、桌椅擺件等等,萬物皆可玩,他們甚至把玩潛藏在生活的本質(zhì)之中,并美其名曰為“雅趣”。
北宋后期著名金石學家黃伯思(字長睿),就是玩中行家。他編寫的《燕幾圖》一書,是組合家具設計圖冊,也是現(xiàn)代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萌芽。“燕”者,“宴”也,顧名思義,燕幾就是宴請賓客的小桌子,黃伯思的雅趣就是“玩燕幾”。他認為日常的燕幾太過單一無趣,便改進一番,設計成六件一套的長方形案幾系列,稱為“骰子桌”,既可視賓客人數(shù)多少進行拼合,又可拆開來陳設古玩書籍。
黃伯思的朋友宣谷卿,也是位玩家高手。據(jù)說他在賞玩中發(fā)現(xiàn)六件燕幾缺少靈動感,拼出的圖形太少,建議再加上一件,取名為“七星桌”。“七”這個數(shù)字在古代符合天地之數(shù),最是富于變化,《道德經(jīng)》里所謂的“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黃伯思得遇知己,欣喜若狂,并對“七星桌”開發(fā)出25類共76種不同名稱的拼合方式,可謂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并取名“屏山,回文”等雅致之名。
明朝時期,又出現(xiàn)了一位新的玩家嚴瀓。嚴瀓不滿于黃伯思的燕幾只有長方形案幾的局限,他按照《燕幾圖》,跳脫出了長方形的基本形態(tài),大膽引入三角形,設計出蝶幾(因為案幾形如蝴蝶而得名)。蝶幾包括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腰三角形等共13件,蝶幾相較于黃伯思的燕幾,更為復雜多變、花樣層出,令見者嘆為觀止。明代還有一位能工巧匠戈燦,被前輩的組合設計所吸引,編寫出了《蝶幾譜》之書,據(jù)說嚴瀓還給此書寫了序,以傳后人?!冻J炜h志》記載:“戈汕造蝶幾且有譜。”
自此,燕幾最早從家具界開始幾經(jīng)變化,后來順應市場的需求流行開來,并在清初在民間演變?yōu)槠咔勺?。民間從不缺少智慧,不久之后,以七巧桌的樣式為雛形造就出的七巧板走進了市場,成為婦孺皆知的玩具。從家具組合到拼圖組合,這一小步玩心未減,便捷性卻大大增加,流行度也開始鋪天蓋地。著名畫家吳有如的畫作《天然巧合》上,就有幾位貴族婦女正在聚精會神玩著七巧板。十九世紀初期,世界上最早關于七巧板的書籍《七巧圖合璧》在中國問世。此時,七巧板已經(jīng)作為一種玩具風靡一時。隨著七巧板的問世和流傳,由我國傳至日本,再傳至歐洲,成為家喻戶曉的益智游戲。
清代史料筆記《冷廬雜識》(陸以湉著)中,詳細記錄了七巧板誕生的始末:“宋黃伯思燕幾圖,以方幾七,長短相參,衍為二十五體,變?yōu)榱嗣?。明嚴瀓蝶幾圖,則又變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錯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數(shù)十有三,其變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shù)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游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七巧板由七塊拼板組成,分別是一塊正方形、一塊平行四邊形和五塊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小一中兩大)。它取材簡單,制造容易,一塊硬紙板,一把剪刀,就可以輕松做出。它經(jīng)排列組合,可構成1600多種不同的圖形,如人物、如花鳥、如魚蟲等,千變?nèi)f化,錯綜復雜,可以開發(fā)人的想象力、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據(jù)說,魯迅先生就喜歡在寫作累了之后,玩一玩七巧板拼圖游戲,放松減壓,有時還能創(chuàng)造靈感。流傳到國外的七巧板,更是圈粉無數(shù),一度被稱為“唐圖”。據(jù)說,拿破侖在流放期間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游戲。
從《燕幾圖》《蝶幾圖》到七巧桌再到七巧板,從文人之間的鑒賞和雅玩,到民間婦孺的玩具,不僅體現(xiàn)了文人在“玩物”中展現(xiàn)的睿智和才能,更體現(xiàn)了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都或缺的時代,民間百姓靈機一動的“玩心”,豐富了生活的樂趣,也給世人留下了無窮的思考和感慨。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