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天的,誰不想喝一杯清涼的飲料?“肥宅快樂水”、蜂蜜檸檬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爽口爽心,消暑提神。
古人過夏天也愛喝飲料。愛國詩人屈原喜歡喝的“瑤漿蜜勺”——蜂蜜水,是古時相當流行的一種夏日飲品。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飼養(yǎng)蜜蜂、食用蜂蜜的國家之一。在麥芽糖出現之前,蜂蜜幾乎是中國唯一的純天然甜味食品。河洛先民老早就知道,摻點兒蜂蜜做飲料,倍兒爽!
中華養(yǎng)蜂第一人
蜂蜜甘甜可口,兼有保健、美容等神奇功效,在東西方幾乎所有文明古國的歷史上,都有關于它的記載。
埃及人視蜜蜂為太陽神眼淚的化身。古埃及的壁畫、莎草紙記錄了埃及人養(yǎng)蜂、用蜂蜜療傷治病之事。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不但用蜂蜜抹臉,還用蜂蜜按摩豐胸。
在古希臘,蜜蜂是圣神的象征。在古羅馬愷撒大帝時期,蜂蜜可代替黃金繳稅。
中國人養(yǎng)蜂、食蜜的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蜜”字出現。東周成書的《詩經》中亦有關于蜜蜂的詩句:“莫予荓(音同平)蜂,自求辛螫。”
東周人常用蜂蜜調味做飲品,《周禮》《禮記》等古籍記載,孝子拿蜂蜜制品孝敬父母。東周王城在洛陽,京城達官貴人自然更注重食用蜂蜜養(yǎng)生。
當時的蜂蜜大多是野蜂蜜。野生蜜蜂把蜂房建在山石、石巖、林間、土穴等處,故而野蜂蜜又名“石蜜”“巖蜜”“木蜜”“土蜜”。野蜂蜜產量少,難采集,物以稀為貴,起初被當作貢品,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
秦漢往后,民間出現了職業(yè)養(yǎng)蜂人。
洛陽乃東漢京都。古籍《高士傳》記載,東漢人姜岐孝順又厚道,淡泊名利,對當官不感興趣。母親去世后,他把好田地都讓給了哥哥,自己隱居山林,專職喂豬、養(yǎng)蜜蜂,還收了不少徒弟,“教授者滿于天下,營業(yè)者三百余人”。
姜岐是文獻記載的中華養(yǎng)蜂第一人,被譽為“蜂圣”“養(yǎng)蜂鼻祖”。
喝口蜜漿咋恁難
東漢雖說有了職業(yè)養(yǎng)蜂人,但生產條件有限,養(yǎng)蜂技術一般,蜂蜜難以大批量生產,仍然比較珍貴。
當然,東漢蜂蜜緊俏,多少跟《神農本草經》的“廣告宣傳”有關。這本著名的漢代醫(yī)書里說,蜂蜜不但甘甜可口,而且藥用價值非凡,除百病,和百藥,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常吃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其他藥材多少都有副作用,而蜂蜜多服、久服不傷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這么好的東西,誰不想多來兩口?
漢末大亂,董卓火燒洛陽城,軍閥混戰(zhàn)?!度龂尽防镎f,大軍閥袁術跟劉備打仗,志大才疏,沒干過人家,“士眾絕糧”,甚是落魄。大熱天的,他口干舌燥,想喝口蜜漿——蜂蜜水飲料,可是廚子搞不來蜂蜜,做不成蜜漿。
“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心高氣傲的袁術越想越窩火,于是大喊“袁術至于此乎”——我袁術咋就落到這地步了?!嘔血而死。
相傳,唐代女皇武則天也是蜂蜜的狂熱愛好者,倘若想喝蜂蜜飲料而不得,就會心情煩躁。她還在當皇后時就愛喝蜂蜜酒,世人戲稱蜂蜜酒為“武后酒”。
不食五谷只食蜜
蜂蜜不但可以做飲料,還可以做蜜餞。
《三國志》記載,早在三國時期,就有酸甜可口的蜜漬梅。唐、宋時期,河洛蜜餞聞名遐邇。北宋東京汴梁、西京洛陽的市面上能買到各式蜜餞?;蕦m御宴上有雕花梅球兒、雕花筍、蜜冬瓜魚兒、雕花金橘、青梅荷葉兒等精美雕花蜜餞(古時寫作“煎”)。明代的《宋氏養(yǎng)生部》,收錄了楊梅、橙子、金橘等數十種蜜餞的制法。
用蜂蜜做糕點也很常見,蜜餌、蜂糖糕、松黃餅都是古代有名的甜點。
用蜂蜜做菜煮粥更是古人的拿手好戲。蜜蟹、蜜炙鵪子、蜜漬豆腐、蜜漬面筋、蜜腌烏賊魚腸、酥蜜粥等都是古代的風味美食。
蜜蟹“一枚直百金”,貴得要命。隋煬帝曾坐著龍舟,從隋都洛陽到南方吃蜜蟹。朝廷還動用官方“快遞”,把蜜蟹“以氈密束于驛馬”,從江南運到洛陽供皇帝解饞。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好吃甜的,喝酒要加蜂蜜,做“東坡肉”也要加蜂蜜(或冰糖)燉。他筆下的“安州老人”更出奇,“不食五谷惟食蜜”,只吃蜂蜜就管飽,真乃神人!
如今洛陽城里各色飲品店遍布大街小巷,蜂蜜柚子茶、蜂蜜檸檬水、百香果蜂蜜茶……各種蜂蜜飲料不一而足。大熱天的,來杯甘甜的蜂蜜水解解渴吧!
原創(chuàng)精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