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lián)合全國博物館推出
文博科普產(chǎn)品《文博日歷》
今天,一起來認識
西漢勾連渦紋玉卮(zhī)(附蓋)
小巧精致,工藝復雜
這是一件古代“頂級”酒杯
“卮”,指古代盛酒的器皿
西漢勾連渦紋玉卮(附蓋)
出土于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
由“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制成
杯蓋、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
通體溫潤光亮、小巧精致
杯蓋上有五瓣柿菱形
四周雕刻了三枚柱狀紐
夸贊它是古代頂級的酒杯絕不為過
杯身呈筒形
下有三個獸首形矮足
口沿及底邊各有一卷云紋飾帶
中間刻滿了勾連雷紋
在我國古代,勾連雷紋是一種
體現(xiàn)器物威嚴、震懾民眾的紋飾
卷云紋則被賦予了
吉祥如意、高升的寓意
這些紋飾背后的制作工藝極為復雜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
漢代雕刻玉器普遍使用鐵制工具
最常見的工具是砣具
用于切割、鏤空、鉆孔和打磨等
類似于現(xiàn)在的切割機
利用鐵制工具
慢雕細琢出如此巧奪天工的小酒杯
可見當時的工匠技藝之精湛
隨著東漢以后
戰(zhàn)事不斷,好玉難求
本就難度高的玉器工藝還走了下坡路
這件玉卮就顯得更為珍貴
玉卮彰顯身份的尊貴
在重要場合才會使用
在漢代,人們飲酒講究
酒器要和身份地位相符
否則便是僭越
平民百姓只能使用陶、瓠等做粗糙的酒器
貴族和富貴人家才能用
銅、竹、金、銀等做精良的酒器
玉卮,更是王公貴胄、達官顯貴
在重要場合才使用
《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
在西漢的未央宮剛剛建成時
漢高祖劉邦大宴群臣
捧著玉卮給太上皇祝壽
“您當年嫌棄我不如哥哥會置辦家產(chǎn)
今天我的家產(chǎn)您意下如何?”
一句話瞬間引得群臣滿堂喝彩
在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漢墓中
玉卮尤為少見
僅出現(xiàn)于劉氏家族成員中等級較高的墓中
這件西漢勾連渦紋玉卮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
當時已經(jīng)較為成熟的禮教制度
卮究竟是多大的酒杯?
古代的卮有大小之分,分為四種
“小卮”“二升卮”“七升卮”“斗卮”
“小卮”能裝一升酒
“斗卮”能裝十升酒
當時的一升約為現(xiàn)在的200毫升
換算一下,就能大概得知酒杯容量↓
我們非常熟悉的《鴻門宴》的故事中
就出現(xiàn)了“斗卮”
楚漢相爭時,項羽亞父范增
設計“鴻門宴”欲借機殺掉劉邦
假派項莊為劉邦表演劍術借機行刺
危急時刻,劉邦部下樊噲
闖入帳內(nèi)為之解圍
項羽當時用斗卮賜酒
樊噲一口氣喝下一斗卮的酒
相當于2000毫升(四斤)的酒
那這件小巧精致的玉卮能裝多少呢?
不同于“鴻門宴”上的斗卮
劉邦君臨天下后,精致優(yōu)雅了許多
西漢勾連渦紋玉卮僅能裝下
350毫升左右,也就是七兩的酒
透過這件小小的玉卮
我們窺見了漢朝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一起為更美好的生活干一杯吧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監(jiān)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畢磊
文案丨王丹妮 視覺丨喻偌洢
技術丨湯沛 審校丨左中明
統(tǒng)籌丨劉瑩 武賀
微信編輯丨隋邦科
特別鳴謝丨徐州博物館 總臺江蘇總站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