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艷
“曾經當過兵,永遠是個兵,永遠是祖國,最可信賴的忠誠。”不管有事沒事,只要一高興,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九江街道蛟龍社區(qū)第二黨支部書記閆紅艷,就會哼唱幾句《永遠是個兵》。雖然沒有歌唱家的歌喉,吐詞也沒有那么準確,但一唱到興頭上,閆紅艷也會有板有眼地打幾下節(jié)拍。舉手投足之間,頗有點藝術家的味道。
作為雙流區(qū)“幸福2021,致敬追光者”系列活動評選的“2021年度十大感動雙流人物”之一的閆紅艷,除了蛟龍社區(qū)黨支部書記這個身份,還是一個殘疾老兵。從穿上綠軍裝、走進軍營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按照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轉業(yè)到地方工作的三十多年間,閆紅艷從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永遠做一個黨和人民最信賴的兵。
錚錚誓言,鐫刻在對越防御戰(zhàn)的老山前線,印在了廣袤的宕渠大地,也留在了蛟龍社區(q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刻,閆紅艷就像一個威武的士兵般堅守著防疫陣地,保護著社區(qū)居民的安全。殘留在腰部的彈片,一遇天氣變化或身體勞累,便會引發(fā)陣陣疼痛,但閆紅艷從來沒有叫過苦。了解內情的社區(qū)領導和居民勸他“悠著點”,他卻說:“老兵,沒問題。”
戰(zhàn)場上的“硬漢子”
1985年秋天,閆紅艷應征入伍。他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政治學習、體能訓練、軍事科目……樣樣爭第一,被戰(zhàn)友們稱為“硬漢子”。
1986年2月,部隊奉命開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閆紅艷也隨部隊來到邊防前線,駐扎在貓兒洞中。閆紅艷所在的高機連,專門擔負防空任務,預防敵機的低空偵查和轟炸。一個班為一個作戰(zhàn)單位,操作一挺高射機槍。每天,戰(zhàn)士們既要放哨,還要擔負近600米的巡邏任務。
亞熱帶叢林氣溫高、濕度大,戰(zhàn)士們不僅要與狡猾的敵人較量,還要面對毒蛇、蚊子的侵擾和埋在地下的地雷威脅。駐扎在貓兒洞中,喝的水需要民兵背上山,吃的只有壓縮餅干。而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還是天氣炎熱和蚊子叮咬,一旦被蚊子叮咬,皮膚奇癢難耐,個別戰(zhàn)士把自己渾身上下?lián)傅醚饽:5珵榱吮Pl(wèi)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閆紅艷與戰(zhàn)友們死死堅守在陣地,不給敵人以任何機會。
不幸發(fā)生在3月29日。當天早上8點過,閆紅艷與戰(zhàn)友李松外出巡邏。盡管異常小心,走在前面的李松還是踩到了地雷。只聽“轟”的一聲,李松倒了下去,接著,閆紅艷也倒了下去,不省人事。
當閆紅艷醒來的時候,他已在戰(zhàn)地簡易醫(yī)院躺了7天7夜。他從衛(wèi)生員羅毅那里得知,李松雙腳炸斷,而自己腰部受了重傷。稍一翻動,就是鉆心的疼痛。“要是再不醒來,連長就準備給你穿新衣服了。”羅毅說。
因當地醫(yī)療條件有限,許多手術無法開展,一塊彈片就此永遠留在了閆紅艷體內。傷口愈合后,閆紅艷杵著拐杖,開始一瘸一瘸地練習走路。每次抬腿,腰部都疼痛難忍。然而,他決心不當“投降派”,為了讓自己站起來,堅持不斷地練習。每練習一會兒,額頭上就冒出一顆又一顆黃豆大的汗珠,而閆紅艷只是擦掉汗水,又接著練習……
就這樣,堅持了8個多月,閆紅艷終于能正常行走了。但爆炸留下的身體傷害,讓他不復往日的硬朗,痊愈出院時,被評定為六級傷殘軍人。
“老兵幫老兵,理所當然”
閆紅艷出院前,醫(yī)生告誡他,非必要情況下盡量不要到處走動,然而,這對“閑不住”的閆紅艷來說,仿佛沒有什么作用。
一回到部隊,閆紅艷就在組織的安排下補習文化知識。“小時候家里太窮了,耽擱了許多學習的時間,必須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閆紅艷常對戰(zhàn)友們說。后來,閆紅艷經過考核,已達到了高中文化程度。
轉眼間,閆紅艷轉業(yè)離開部隊的時間就到了。1988年3月,閆紅艷被安排到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糧食局下屬的鮮渡糧站工作,這是他沒有想到的。當時,糧食系統(tǒng)非常吃香,許多人都想進去。閆紅艷對組織的安排十分意外,也決心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新工作中。
到新單位報到后,閆紅艷從沒把自己當成六級傷殘軍人看。那時的交通十分不便,許多人出差根本買不到火車票,同時糧站正急需購買一批玉米、大豆,也因買不到車票、搞不到車皮而犯愁。了解情況后,閆紅艷主動找到站長,要求去東北采購,在他的多方面努力下,問題迎刃而解。
兩年后,閆紅艷這個老兵的工作能力深受大家認可,被同事推薦成為收儲科長。然而,正當閆紅艷在新崗位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糧食系統(tǒng)開始改革了,所有人員面臨下崗。
“原以為可以干到退休。”剛開始,閆紅艷有點想不通,但隨即想到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便覺得不能給組織添負擔。他想著,以前在外面出差,到處都是“軍人優(yōu)先”,現(xiàn)在國家需要我們做出一點犧牲,自己卻怨天尤人,這可不是一個老兵該有的樣子。
于是,閆紅艷經過多方打聽,從戰(zhàn)友處了解到廣安的再就業(yè)政策,便只身來到廣安考察。
一番考察后,閆紅艷決心在廣安安頓下來,開始創(chuàng)業(yè)開米廠。這一干,就是五年多。五年中,閆紅艷每天強忍疼痛,沒日沒夜搞加工、跑市場,積累了26萬多元,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又是一個秋天來臨。2009年秋季,兒子大學畢業(yè)留在了成都,閆紅艷也隨其來到蛟龍社區(qū),再次做起了老本行,開了家老兵糧油經營部。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閆紅艷的生意逐漸好了起來。
生意走上了正軌,閆紅艷卻發(fā)現(xiàn)一些戰(zhàn)友因受下崗潮影響,要么發(fā)展受限,要么生活困難,“這些都是過命的兄弟啊!”閆紅艷想著,他要為戰(zhàn)友們做點什么。
與閆紅艷在一個班的衛(wèi)生員羅毅,下崗后到浙江等地當保安,日子不太好過。閆紅艷拿出5萬元,鼓勵他在成都溫江區(qū)開了家“黑豆花魚”,生意一直不錯。另一位戰(zhàn)友蘭新,因工作不順心異??鄲灒Z紅艷又拿出5萬元,支持他在達州渠縣開火鍋店,幫助其一掃往日愁容......妻子見他光往外掏錢,有了意見。閆紅艷卻說:“老兵幫老兵,理所當然嘛!”
創(chuàng)業(yè)中的幫襯、生活上的關心、心靈上的共情,閆紅艷的行為照亮了戰(zhàn)友們前進的步伐。前前后后,他一共幫助、鼓勵了60多個戰(zhàn)友,助力他們改善生活。
“讓我這個老兵,再次‘優(yōu)先’吧”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有著10多萬人的蛟龍社區(qū)缺人缺物資,疫情防控壓力巨增。此時,接到社區(qū)書記電話的閆紅艷,二話不說,立即連夜驅車趕回成都,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中。
那時,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不深,對閆紅艷要投身一線參與疫情防控的決定,身邊人都很是擔憂。愛人勸他:“你不是醫(yī)生,又是傷殘軍人,就不要摻和了。”社區(qū)領導也攔著他:“你身上還有彈片,站久了都痛,待在家里就是貢獻。”
然而,聽著周圍人的勸說,閆紅艷急了:“我是個老兵,也是共產黨員,現(xiàn)在人民有難,讓我這個老兵,再次‘優(yōu)先’吧!”就這樣,閆紅艷當起了志愿者,到小區(qū)樓棟里為居民送菜、送水、送米面油鹽。
2020年初疫情防控期間,閆紅艷先后協(xié)助社區(qū)摸排住戶752戶,摸排重點人員2000余人。此外,還積極組織傷殘軍人向武漢紅十字會捐款6000余元,動員蛟龍社區(qū)居民捐款3萬余元。
閆紅艷領導的第二支部管轄的小區(qū)有世紀花園、明珠花園、明珠電梯公寓、海濱城、龍湖公園、學府公寓、金座等7個小區(qū),人口達1.3萬人。2022年8月底,成都暴發(fā)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其中被列為高風險區(qū)的錦繡楠郡正好在這7個小區(qū)附近。
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閆紅艷立即向支部黨員發(fā)出倡議:積極行動起來,帶頭做好自己小區(qū)的疫情防控工作。后又召開網絡會議,布置疫情防控工作。成都靜態(tài)管理期間,恰遇世紀花園小區(qū)業(yè)委會主任住院,閆紅艷又主動挑起了責任。
小區(qū)沒有劃一米線的紅油漆,閆紅艷自掏腰包。腰部有彈片,不好彎腰,閆紅艷就叫黨員聶紅兵協(xié)助。每天核酸檢測,閆紅艷安排聶紅兵用電喇叭通知住戶,叫志愿者羅偉、張培負責采樣“棉簽”分發(fā),張迎香、方玉清負責掃碼,自己與其他志愿者維持秩序。
世紀花園小區(qū)有680戶1500多人。從8月29日開始,為了保證核酸檢測不漏一人,閆紅艷挨家挨戶敲門。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閆紅艷就主動去推輪椅;個別年輕人賴床不起,閆紅艷上門做工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處其他小區(qū)的黨員們,也以閆紅艷這個殘疾老兵為榜樣,天天堅守一線。明珠花園小區(qū)的黨員詹景旺說:“他一個殘疾人都那么拼,我們更應該帶頭。”(廖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