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由呂麗萍主演的電影《紅辣椒》上映,很難有機會采訪到這位榮膺過眾多獎項,塑造過很多經(jīng)典角色的女演員。
呂麗萍說,她不喜歡湊熱鬧,更不認為自己屬于娛樂圈。受訪者供圖
今年已經(jīng)62歲的呂麗萍,每天過得都很簡單——有了好角色就拼命演;沒有就認真生活,偶爾做些創(chuàng)作。
但多年的表演經(jīng)驗,讓她明白表演是門藝術(shù),演員需要門檻,無法干涉別人,就只能管好自己。也是因為多年來對表演的熱愛,讓她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充滿自信,她篤定“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始終有人在追求真實的、美好的東西”“演員是不能有惡習的,否則對不起觀眾和行業(yè)”。
在兩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呂麗萍言辭犀利、直言不諱。她說,她不喜歡湊熱鬧,更不認為自己屬于娛樂圈。她愿意堅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樂觀,不放棄,就像她眼中的自己,“執(zhí)拗且認真。一旦遇到好的角色,愿意赴湯蹈火。”
回 歸
能演關(guān)注老人、孩子的電影,多寶貴啊
少有作品的呂麗萍終于回歸大銀幕了。
這些年,她的作品產(chǎn)量很少,出演的大多是題材小眾、角色不算主流的類型片。即便如此,她比誰都確信,自己選的是目前行業(yè)與市場最缺失的題材。“制作沒砸1個億,題材不是爆笑喜劇,就是個關(guān)注留守兒童的電影,展現(xiàn)了奶奶和孩子之間的溫情。來源于真實生活,不是胡編亂造。”呂麗萍用兩句話概括了電影《紅辣椒》打動她的原因。
算起來,《紅辣椒》從2017年開拍到上映用了近五年,“老人、留守兒童似乎在電影選材上被遺忘了。就拿老人來說,很多創(chuàng)作者都會忽略這個年齡段的人,一部戲里能有三分之一是關(guān)注到他們的就不錯了,甚至很難讓他們成為主角。但往往他們的經(jīng)歷是最豐富的,闡述的感情是最真摯的。所以,我能去演,是多么的寶貴!”
新京報:《紅辣椒》里,你有很多和孩子的對手戲,都說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你贊同嗎?
呂麗萍:當然,跟孩子演戲非常難,他們需要真正從心里認可你這個奶奶,如果沒有搭建這種共識,你是演不過他們的。在孩子面前需要從零開始,向他們學習,如果你還在那里擺譜、高姿態(tài),孩子是很難回應你的情感的。
憶 當 年
創(chuàng)作,需要找到志同道合者
呂麗萍20歲時考進中央戲劇學院人才輩出的表演系80班;遇上拍電影的邀約,學校不放她走,錯過了改編自梁曉聲的著作、孫羽執(zhí)導的電影《今夜有暴風雪》。“誰都想年輕的時候在銀幕上把最青春靚麗的形象留下來,因為一些原因我拍不了,是挺難過的。但另一方面,我的專業(yè)基礎被淬煉得很扎實,后面能遇上好作品、好時代已經(jīng)很感恩了。”
大四那年,她和同學姜文排了個小作品,引起導演謝晉的關(guān)注。他直言“這個演員(呂麗萍)能演到70歲”,還將她推薦給導演黃蜀芹,并有了她人生參演的第一部電影《童年的朋友》。
她至今仍很感激,前輩的提點和專業(yè)技能的傳授。
剛拍戲時,呂麗萍是慌亂的、無準備的,硬著頭皮去陜北待了四個月。那個年代的人敬業(yè)得可怕,做事極其認真,這種精神鞭策著她,也感染著她。她也想拼盡全力:“最開始我什么都不明白,到最后我居然能指揮攝影師了。為了塑造角色,當時我和黃蜀芹經(jīng)常爭論,還鬧了幾次別扭。黃蜀芹導演在那個年代是呼風喚雨的大咖,她不明白這個新人怎么這么不知天高地厚。直到電影上映后,她來跟我道歉,說‘你真的演得太好了’。我從沒見過這么好的導演,她不僅不計較合作中的那些不愉快,還鼓勵我,這讓我特別歉疚。”從那時開始,呂麗萍才意識到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有多么重要,這也給了她表演的勇氣。
1988年,呂麗萍憑借吳天明執(zhí)導,張藝謀主演的電影《老井》中蘊藉敦厚的農(nóng)村婦女一角,獲得了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配角。“張藝謀當時的表演還用評論嗎?我覺得他根本沒有演技,因為他不需要演技,完全就是本色出演,足夠好了”。在呂麗萍看來,《老井》無疑是大家的巔峰:“任何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就像是一場暴風雨,從小雨到大雨,再到等來彩虹,這部電影就讓我看到了彩虹。因為其中的每個人都很厲害,導演精通、編劇靠譜,再累都值得去做。”
呂麗萍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和夏鋼導演合作電影《遭遇激情》,讓編劇王朔、馮小剛認定了她就是《編輯部的故事》里戈玲的不二人選。初看劇本,呂麗萍樂得肚子直疼,“怎么能不去演呢?”本就喜歡悲喜劇的她也認定了這個角色。再加上一聽李冬寶的飾演者是葛優(yōu),“他太適合李冬寶了,幽默、想法獨特。他演,這戲肯定就火了。比如第十集《無中生有》中,李冬寶聽說戈玲去追詩人田喬,當時我認為他的反應夸張了點兒,就建議他干脆摔倒在地。沒想到他真的下意識地摔了一下,這一幕也成了經(jīng)典,換做別人可能摔不出這樣的效果。”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呂麗萍與葛優(yōu)飾演同事。
煩 惱
最火的時候,真恨自己太火了
前有獎項加持,后有兩部熱播劇《圍城》《編輯部的故事》相繼播出,呂麗萍火了。
但越是風光無限,她越想獨處。她發(fā)現(xiàn)就算喬裝打扮,去哪兒都有人能認出她來,她不能坐公共汽車,也不能去公共澡堂,所有人似乎都對她有所期待。就連她最喜歡的路邊攤都不能隨便吃了:“我這人特喜歡吃煎餅,買一個煎餅,旁邊人就說‘哎喲喂,你就吃這個?’我的天吶!煎餅也吃不成了。后來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基本沒法跟大家一起吃飯了,一吃飯就被叫去不停地合影、簽名。”
在呂麗萍的認知里,走紅后的生活沒了以往平凡的愜意,失去了普通安生的本質(zhì),“整個兒一災難”。拍《編輯部的故事》時,她曾和馮小剛說,這個劇播出后大家就別想安生了,引來對方一頓嘲笑,“喲,人都想出名,你這出名了還不覺得好,站著說話不腰疼,還怕這怕那的。后來他也出名了,傻眼了,我心想你當時還嘲笑我,后來也體會到出名的煩惱了吧(笑)”。呂麗萍感嘆,“我最火的時候,真恨自己太火了。”
不過,真正談起“流量是不是驕傲的資本”這個話題時,呂麗萍變得嚴肅了起來,“現(xiàn)在的行業(yè)挺浮躁的,各種惡習都出現(xiàn)了,做演員真不能這樣,軋戲、替身,應付了事,這對不起觀眾和行業(yè)。怎么能這樣呢?比如短期內(nèi)把自己捧紅,弄好多新聞,攻占很多頭版頭條,但這都是快餐式的啊。沒有掌握真正的表演藝術(shù),弄個旁門左道、營造是非,這就是對專業(yè)的褻瀆,你能出名,但只能臭名遠揚。”她感嘆著,早已看不懂如今的很多事,“要保持表演的純粹性,珍惜羽毛,真的很難。今天他火了,明天他涼了,什么時候大家關(guān)注的都是這些了?我不是說要批判誰,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應該尊重。但我擔憂的是,表演沒有了學術(shù)性,好演員曲高和寡,是孤獨的。我們以前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不是這樣的,觀眾能因為好的作品有所感觸。我認認真真地講,真的是痛恨那些蠶食這個行業(yè)的混子,沒標準了,都糊涂了,全有偶像包袱,沉溺在表面的炒作里。”
拒 絕 焦 慮
演員們?yōu)槭裁匆謶掷先?/p>
“春天不能代替秋天的成熟,春天有春天的美,秋天有秋天的美,總是有不一樣的收獲。”上學時,表演課老師給呂麗萍說的一席話至今都烙在她的心里。
呂麗萍不明白,為什么女演員會備受中年危機的困擾,也不懂為什么要去掩蓋年齡。她從不擔心自己會衰老,也抵觸在作品中“扮嫩”。她愁的是,那些帶著炒作性質(zhì)的評論或新聞,把別人年輕時與變老后的圖片拿來做樣貌對比,大呼這位女演員已經(jīng)老去,沒了當年的“仙氣”,“這真是很討厭,太低俗了,就是一種可笑的行為,怎么能這么不尊重人?難道他們不會老嗎?一個演員總在意自己的形象好不好看,年不年輕,他愿意去美、去靚就去唄,大不了多拍點兒掛歷、海報,多修修圖,那是他們的愛好我管不著。但我還是愿意忠于表演、貼近人物。你讓我花里胡哨的,染個指甲、做一口潔白的烤瓷牙,甚至弄個少女臉??我整成那個樣子還能回到真實生活里嗎?我都不認識自己了,還能演誰啊?只能演個整容失敗!”
后來,呂麗萍在很多場合都會分享一個角色,就是2018年她與孫海英共同主演的話劇《獨自溫暖》中,那個情感豐富的70歲老太太。她言語犀利、金句不斷,總能在幽默的“懟話”中折射現(xiàn)實生活,引導觀眾去思考人生。她感動于觀眾的掌聲,也享受著人生閱歷豐富的角色給予她的快感。“所以我想,演完《紅辣椒》也希望鼓勵到很多女演員,大家不要慌張,只要認真拍戲,不管中年還是老年都能發(fā)揮自己的魅力,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堅守和態(tài)度。”
不得不承認,呂麗萍在角色塑造上是成功的,她一向認為自己應該把整個演藝生涯交給觀眾。所以,她盡量在生活中減少曝光,拒絕接拍廣告、代言。在她看來,讓角色走進觀眾心中需要嚴格的篩選過程。“比如綜藝、直播帶貨這些,我想著就頭疼,頻繁曝光后還能當演員嗎?有的人會為了錢財名利去糟蹋自己的專業(yè),像什么都不懂的房地產(chǎn)老板,還能當制片人,一炒作,真能出名。我就覺得這些歪風邪氣太可怕了。”呂麗萍認為,專業(yè)人士需要甘于寂寞,需要用角色說話,不能成天整噱頭,一個演員沒有續(xù)命的作品,就什么東西都留不下:“以前拍戲的條件是真不好,但現(xiàn)在是根本不尊重,都在世俗化、垃圾化,最后給你拉到這個糞坑里為止,就都踏實了,甚至已經(jīng)到了拔都拔不起來的地步,到了低谷期。能怎么辦呢?短視頻也好,拍段子也罷,全是快餐,全是在那里自嗨。當然短視頻有它的風格,可以給老百姓一個抒發(fā)自己的地方。但為什么這么多專業(yè)人士、演員也天天在這個平臺那個平臺上,帶貨直播、花式拍短片呢,把自己傳統(tǒng)的技能,該有的作品都給擠沒了。”
對 話
“經(jīng)典源于那個年代大家的創(chuàng)作精神”
新京報:很多年過去了,大家還在重溫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自己能創(chuàng)造這么多經(jīng)典作品?
呂麗萍:妄自評論就有點兒炫耀的感覺了,是會招人嫉妒的(笑)。經(jīng)典源于那個年代大家的創(chuàng)作精神,為了一部作品什么都可以犧牲,共同的目標就是把戲拍好。就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片場真的就很“激情燃燒”,跟打仗一樣,大家四個月走南闖北,從內(nèi)蒙古到云南,從上海到北京,坐著火車哐哐哐,再辛苦都不怕,但我們很享受啊。
新京報:你一向?qū)ψ约河泻芨叩囊?,回顧過往的表演經(jīng)歷,有滿意的角色嗎?
呂麗萍:說實話,我真沒覺得有非常滿意的角色,好像在專業(yè)上我還沒怎么著,就已經(jīng)62歲了(笑)。時光飛逝,很多時候回顧起來都心有余悸,也認為自己應該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作品。我想真實地給觀眾表達一下什么是藝術(shù)、什么是真正的演技派、什么是塑造人物。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主題啊。無奈現(xiàn)在太多人把這個主題糟蹋了,找不到了,丟失了,把它找回來一定是很艱難的。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地去做。雖然不知道會不會實現(xiàn),至少現(xiàn)在沒人愿意花錢、花精力去寫我這個年齡階段的角色。
新京報:話語間聽出了你的無奈,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做導演?
呂麗萍:自己做導演會非常操心,也挺累的,但你需要去追求你認可的、喜歡的事情,你的夢想永遠需要自己去實現(xiàn),指望別人,可能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
“那些表演類綜藝讓人覺得憤怒”
新京報:比起長時間的角色投入,可能綜藝等快餐式的娛樂節(jié)目對演員會更容易一些。
呂麗萍:我不在乎這種損失。說實話,平時我也不想露這個綜藝臉,誰愛露誰露。只要有角色給我,感動我就去演,踏實演戲才是我該做的。有些節(jié)目有學術(shù)性、權(quán)威性的考量,我認為可以。但有些節(jié)目看著就很痛苦,比如評判演技(類的節(jié)目),培養(yǎng)演員的節(jié)目,難道演員這樣就誕生了嗎?暗箱操作,拉一個捧一個,這讓人覺得憤怒、覺得可怕。這種就是拒絕,愛誰誰,因為我沒興趣,表演也不能摻假。你多大腕,給再多錢,也不行,因為我所尊重的這個事業(yè),不能被這些所左右。
新京報:你的兒子張博宇也進入了這行,他在你們的光環(huán)下會有壓力嗎?會有一種“近水樓臺”的感覺嗎?
呂麗萍:不是“近水樓臺”,而是烏云密布、步履艱難。如果他背著我們的包袱,就會面臨很大的問題,專業(yè)人士戴著有色眼鏡看他,是對他不利的。其實他現(xiàn)在的位置比我們當年要艱難得多,他的前提太多,壓力也很大,這行很不容易,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拼搏的精神去長久發(fā)展的,他需要一切從零開始,自己走自己的路。
“有些混子讓這個行業(yè)變了味兒”
新京報:你的社交媒體感覺很少會更新?
呂麗萍:到現(xiàn)在我還沒離開微博,就是因為觀眾。我愛他們,他們總是鼓勵我,還把我以前的作品片段剪輯到一起做回顧,連我自己都沒想到。你說我現(xiàn)在還要在這行爭個什么呢?我還要翻紅嗎?我不至于去搶去爭這些東西,我就是個普通的演員,愿意為大家演出,創(chuàng)作出大家喜歡的作品就夠了。我不需要每天出鏡或成為熱點,真是沒必要。
新京報:你的性格一直很直率,會毫不掩飾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種性格似乎不太適合娛樂圈。
呂麗萍:原來沒有“娛樂圈”這三個字,后來有了明星,才有了娛樂圈。我應該不在“娛樂圈”的范圍里,只是科班畢業(yè)后,愛上了表演,才多演了一點兒作品,宣傳多了一些。在表演藝術(shù)學校里,我也看到太多孩子渴望有角色演,渴望能延續(xù)自己的演藝生命,那時候他們給我注入了一種青春的激情,讓我更珍惜這個行業(yè)。但后來,我只覺得有些混子讓這個行業(yè)變了味兒,我最討厭為了金錢、流量,粗制濫造的影視作品,烏七八糟。行業(yè)不好的時候,有的劇本我看了半天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可報酬還倍兒高,我不演,別人去演還火了,真搞不懂為什么?
新京報:所以你會因為別人不敬業(yè)的態(tài)度或演戲之外的事情感到苦惱?
呂麗萍:當然,別人火不火和我沒關(guān)系,我要做的是把自己定位在演員這份職業(yè)上。除了演戲,你給自己安排這么多應酬干嗎?你到處走紅毯,求曝光,想方設法把自己炒作為熱點人物,不累嗎?拿走紅毯來說,我連衣服都沒有,還要去接受大眾的評論,他們會評論你穿的衣服怎樣,會問“你怎么重復穿一件衣服?你是沒有衣服還是怎么著?”讓人頭疼,我真心覺得還是當演員最好,你演的戲好了,觀眾認可就行了,而不是守著紅毯、綠毯、熒光毯,咱真不用這么去秀,走哪兒都要有燈光?太累。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