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樂!收到“宇宙級祝福”的老人,是誰?

2022-11-18 07:40:00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生日快樂!收到“宇宙級祝福”的這位老人,是誰?

今天(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第三次出艙,圓滿完成全部既定任務。

在茫茫太空中,航天員還特別發(fā)回一段“宇宙級祝福”,為90歲的王永志院士慶生。這位老人是誰,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錢學森: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對,就按他說的辦!

他,“兩彈一星”工程重要技術骨干,我國載人航天開創(chuàng)者之一,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任總設計師。

“國家得有強大的國防,叫別人不敢欺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王永志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57年,在蘇聯留學的他改學火箭導彈設計,從此命運與中國航天緊緊相連。

1961年,29歲的王永志回到祖國。當時,我國航天事業(yè)蹣跚起步,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航天人克服種種困難,自主設計制造火箭。王永志也毅然走進大漠戈壁,加入“創(chuàng)業(yè)”行列。

針對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導彈射程不夠的問題,他大膽提出解決方案:從火箭體內泄出600公斤燃燒劑,導彈就能達到預定射程。

火箭能量就不夠,還要往外泄?很多人認為不可思議。王永志鼓起勇氣找到在場統(tǒng)籌的錢學森,錢老仔細聽后當即拍板:“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對,就按他說的辦!”果然,這個方案讓導彈射程增大了,試驗取得成功。后來,錢老退居二線,新一代航天任務該交給誰來做?他毫不猶豫地推薦了王永志。

18個月,完成“軍令狀”

1986年,時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的王永志,與一批科學家悄悄醞釀著一件后來震動航天界的大事:“我們想以‘長征二號’火箭為基礎,研制大推力捆綁火箭,把中國的運載火箭推向國際市場。”這個火箭的昵稱,叫“長二捆”。

完成所有工作,并將長二捆這樣的大型火箭豎立在發(fā)射架上,正常需要5-6年的時間;在一些外國同行看來,沒有3年時間不可能完成。1988年底國家批準項目時,離合同規(guī)定的飛行試驗時間只剩下18個月。

能不能干成?王永志代表研究院立下“軍令狀”。最終,他和同事們用事實作出了最好的回答——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首飛成功。

“把中國人送上太空,這是我心中的終極目標”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花甲之年的王永志被任命為首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接受了人生又一次重大挑戰(zhàn)。

與美國、蘇聯方案不同,王永志力主采用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的三艙方案。為提高航天員安全系數,他還主持設計出能滿足多種要求的載人航天飛行軌道。

那時,做一次飛船實驗要花費好幾個億,為了不給國家造成負擔,王永志把整個發(fā)射工程分解模擬。在神舟一號發(fā)射以前,模擬飛船返回地面的空投實驗就做了59次。

“把中國人送上太空,這是我心中的終極目標”。2003年10月15日,中國人的腳步終于第一次邁進太空。當楊利偉從神舟五號返回艙安全走出來的時候,王永志熱淚盈眶。

2006年5月,74歲的王永志卸下肩上重擔,但仍心系國家航天事業(yè)、培養(yǎng)航天人才,一直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如今,發(fā)射架前的年輕人已成耄耋老人。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拼搏、接續(xù)奮斗,正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創(chuàng)造著中國奇跡。

王老,生日快樂!祝您長壽安康!

責任編輯:李佩藺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