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之歌丨陳云霽:攀登者的人生風景

2022-05-07 17:11:05來源:新華網作者:張泉 溫競華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 題:陳云霽:攀登者的人生風景

“讓計算機更聰明”“讓機器更好地服務人類”……這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云霽孜孜以求的夢想。

多年來,他潛心科研,成果頻出;科研不易,但他樂在其中。他說:“人工智能的未來是星辰大海,我將投入全部精力去探索奮斗。”

陳云霽展示其團隊研制的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寒武紀1號”。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科研,畢生追求的事業(yè)

細框眼鏡、淡藍襯衣,眼前的陳云霽,談吐文雅又略帶風趣,充滿朝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80后”年輕科學家,已在國產處理器芯片研制領域耕耘了20余年。

走上科研之路始于興趣和求知欲。童年時,陳云霽就被家里書架上的書深深吸引,無論是工程類的還是歷史類的都愛看;大學三年級時,他抱著對芯片研究的興趣,把計算機系所有實驗室的門敲了個遍,終于爭取到參與科研工作的機會,盡管做的都是些“雜活”,卻深深感受到了計算機的巨大魅力。

此后,陳云霽成為中科院計算所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研發(fā)團隊最年輕的成員。25歲時,他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要架構師。龍芯3號與龍芯1號、2號有所不同,從單核發(fā)展到多核。“以前一桌菜給一桌客人吃,現(xiàn)在一桌菜要給8桌客人吃。”陳云霽打比方說。

設計難度大大提升。在資源十分匱乏的條件下,陳云霽通過不斷摸索,提出了快速完整的存儲一致性檢驗方法,解決了多核處理器設計驗證中的難題。

“科研是自己的興趣,是理想與信念,更是畢生追求的事業(yè)。”陳云霽說。

開創(chuàng),讓計算機更“聰明”

“未來的智能計算系統(tǒng)應該是什么樣的?”十幾年前,陳云霽思考這個問題。

當時,智能算法規(guī)??焖僭鲩L,硬件系統(tǒng)的發(fā)展卻很緩慢。“人臉識別、自動翻譯等人工智能應用,需要深度學習算法作支撐,這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傳統(tǒng)芯片遠不能滿足需求。”陳云霽說。

為此,他帶領團隊研制了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寒武紀”,其智能處理的能效達傳統(tǒng)芯片近百倍,使深度學習處理器逐漸從理論走向實際,目前已應用在數(shù)以億計的手機產品中,被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全球200多個科研機構和芯片企業(yè)跟蹤引用。陳云霽曾在論文中將深度學習處理器體系結構命名為“DianNao”“DaDianNao”。

這是陳云霽帶領團隊研制的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寒武紀1號”。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將陳云霽團隊的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研究成果評論為“開創(chuàng)性進展”,并認為他們是該領域的“先驅”和“公認的引領者”。

“什么樣的抽象能讓神經網絡涌現(xiàn)出更強的人工智能?答案也許遙遙無期,但其前進過程中的每一小步都將使機器更好地服務人類。”陳云霽說,自己愿意把人工智能作為畢生奮斗的事業(yè)。

攀登,奮斗成就好風景

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4歲在中科院計算所取得博士學位,29歲晉升為研究員……在外人看來,陳云霽是一個總是“彎道超車”的天才,但他認為,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

盛夏汗流浹背地在沒有空調的宿舍里寫論文,多次向國際頂級會議投稿被拒……艱辛與挫折前,他沒有放棄“人工智能”之夢,把研究做得更深入。

陳云霽清楚記得,當他們研發(fā)的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終于問世,測試結果顯示指標達到預期時,他特別高興,回去好好睡了一覺。第二天,又像往常一樣正常上班,開啟下一個循環(huán)。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在未知領域的探索很孤獨,特別是在別人沒有涉足過的‘無人區(qū)’探索,會更加孤獨。”陳云霽說,但有科學理想的人必須要有勇氣探索冷門、未知的領域。

陳云霽在辦公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陳云霽(右一)與科研團隊成員討論設計方案。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他常對學生說,做科研不是為了發(fā)論文、拿項目,要勇于涉入未來有前景、但現(xiàn)在很少有人關注的領域,雖然不容易發(fā)論文,但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更大意義。

“科研如登山,會出現(xiàn)一個接一個的難題,需要不斷為解決問題進行嘗試和努力。一路攀登,回頭望去,山下的風景好極了!”陳云霽說。

新華社記者張泉、溫競華

責任編輯:馮小玨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