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一亮嗓就是國色天香

2024-10-23 09:55:21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作者:高塬
  
       史依弘,原名史敏,京劇演員。1972年出生于上海,畢業(yè)于上海市戲曲學校。1994年,憑借劇目《扈三娘與王英》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和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2024年7月,開啟“依依向梅”專場巡演,引發(fā)廣泛關注。
  “軍爺做事理太差,不該調戲我們好人家。”“好人家來歹人家,不該斜插這海棠花。”
  安徽安慶,戲臺上,一段西皮流水將演出推向高潮。臺下的資深票友們搖頭晃腦,小聲跟唱。這出梅派經(jīng)典劇目《游龍戲鳳》,戲迷們百聽不厭,說的是風流俊逸的正德帝微服私訪,過梅龍鎮(zhèn),見李鳳姐貌美如花,上前調戲。整出戲的氣氛歡快曖昧,生旦二人的“極限拉扯”,考驗表演功力。
  “李鳳姐是像小野花一樣的女孩子,她在村里長大,嬌憨爽朗,特別少女。”下了戲,休息室內,京劇演員史依弘去了鳳姐的行頭,臉上的脂粉來不及卸,就投入了采訪。這位戲迷公認的“梅派大青衣”今年52歲,可演起二八少女來,依然輕盈、嬌媚,毫不違和。安慶之行,是史依弘“依依向梅”專場巡演中的一站,今年的巡演7月開始在上海首演,目前已過大半,所到之處,戲迷蜂擁而至,一票難求,堪稱盛會。“這是我第一次來安慶,歷史上,這里和京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班主高朗亭就是安慶人。”
  穿越歷史的云煙,史依弘始終盯著前輩們的影子,于是總覺得自己學藝未精。她10歲始入梨園,22歲獲梅花獎,直到36歲,才敢說自己終于有了信心。都說演員是吃青春飯,她卻相信藝術是時間的饋贈。如今的她,在臺上沉著一股靜氣,外人看來是唱念做打俱佳、文武昆亂不擋、一身中正平和的梅派風范,她卻仍是搖頭:“越接近梅蘭芳,我就越覺得自己遠遠不夠。可能連他的一半都不到,但肯定還是會拼命往那兒去努力。”

京劇《游龍戲鳳》中,史依弘(左)扮演嬌憨的李鳳姐。
  “不瘋魔,不成活”
  盛夏七月,宛平劇院早早掛出了“依依向梅”專場演出的巨幅招牌,“史依弘”3個大字格外惹眼,放在過去的梨園行,這是名角兒的排場。
  “2024年是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多好的日子,就想著做點什么。”史依弘說,早在去年下半年她就開始盤算如何搞好紀念演出,當時想的是連演7天,唱個痛快——近幾十年,叫得上名字的京劇演員少有這樣的動作,她心里很清楚,這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2013年做‘文武昆亂史依弘’,當時連演5天;2019年《大唐貴妃》又連演5天。其實一出戲連續(xù)演,體力上可能會有點辛苦,但腦力上沒有那么多復雜的變化。連演7天還不重樣,這是頭一遭。”
  演什么劇目,有講究?,F(xiàn)如今,傳世的梅派全本大戲數(shù)量不多,正兒八經(jīng)一折接著一折演的演員也不多,生活節(jié)奏快起來,觀眾也未必能騰出大塊時間老老實實坐在臺下聽。即便如此,史依弘仍然有心恢復全本大戲的排演,于是特意選了三出大戲——《霸王別姬》《玉堂春》《鳳還巢》,外加《游龍戲鳳》《宇宙鋒》《汾河灣》《牡丹亭》中的四出經(jīng)典折子戲,“都是梅蘭芳先生極具代表性的劇目”。
  首場《霸王別姬》開票后,旋即售罄,天南海北的戲迷紛至沓來,都想一睹虞姬舞劍的風采。只見臺上,四面楚歌之際,“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的西皮二六唱罷,夜深沉的曲牌奏響,劍舞正式開始。搓步、墊步、蹲身亮相之間,史依弘的腳下行云流水;轉身轉腕之間,單涮、大刀花、雙劍揉花舞得眼花繚亂;探海、劈馬、最后緩緩下腰,面上氣定神閑,內里剛柔并濟。一曲舞罷,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一些關注史依弘的戲迷看到這里卻揪著心:“看虞姬下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去年有好幾個月是在腰傷中度過的。當時差點動手術,回了很多戲,后來是靠中醫(yī)一點點恢復了。”史依弘向《環(huán)球人物》記者解釋道,“《霸王別姬》等三出大戲近年常演,比較熟悉還算好,最累的是演折子戲。特別是《宇宙鋒》《游龍戲鳳》《汾河灣》都是今年剛排出來的。”
  《游龍戲鳳》《汾河灣》兩折的唱詞密集,專場表演的7天里,史依弘每天背詞到凌晨3點,以確保上臺萬無一失。“每天都是演完這出,晚上回去開始背默下一出。”等到正式登臺前的幾個小時,提前過排是她雷打不動的習慣,即便不帶樂師,她也堅持滿宮滿調完成每一句唱念。這段時間里,任何其他事情都得靠邊兒讓路。“我不愿錯過任何一次排練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正式演出時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依依向梅”專場還有一出特別的折子戲——昆曲《游園驚夢》。史依弘唱的是梅蘭芳最早的裕群社版本。京昆不分家,為了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杜麗娘還魂,史依弘用了整整兩個月回爐,每天往昆劇表演藝術家張洵澎家跑。“老一輩京劇名伶在學皮黃之前先學幾十出昆曲,這是他們正兒八經(jīng)打基礎的戲。昆曲從眼神到臺步、手勢非常細膩,是戲曲表演美學的巔峰,演員可以從中吸取很多養(yǎng)料。”史依弘告訴記者。
  梅派注重表演,注重人物塑造。梅蘭芳曾在《舞臺生活四十年》里說,有一出戲他“功夫下得最深”,這出戲便是《宇宙鋒》。戲里,趙艷容金殿裝瘋,痛罵秦二世及群臣,反抗父權與皇權的欺壓。該段不但考驗演員水平,也挑戰(zhàn)觀眾的欣賞水平。史依弘的方法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人物”,把一招一式融進人物的唱腔、身段、表情里,力求洗練、凝重,讓觀眾跟著她、跟著趙艷容一起,“不瘋魔,不成活”。
  看完《宇宙鋒》,有戲迷當場落淚,在社交媒體上寫下這樣的話:“史姐姐在這50分鐘里,演出了一個古代女子在‘風刀霜劍嚴相逼’時的不屈,她裝瘋賣笑,心卻在滴血。”

京劇《霸王別姬》中,史依弘(左)飾演剛柔并濟的虞姬。
  大青衣是如何煉成的
  “有些戲不到一定的年齡,你是拿不起來的。”史依弘說,“年輕時演戲,總想著劍花耍得再溜點,注重技巧。后來隨著年齡漸長,才知道當時的輕浮。功夫不在面上,大青衣要沉穩(wěn),身心都要沉穩(wěn)下來。有了分寸、層次再進入人物,這個時候你其實已經(jīng)看見自己在臺上的樣子了。”
  上海京劇院原院長單躍進這樣評價史依弘:“當下能將梅派藝術演繹得如此精妙,且風華正茂者,非史依弘等一眾梅派翹楚莫屬。她更是其中獨具風采的別樣存在。”
  所謂獨一份的風采,源于史依弘追尋梅派藝術時的不走尋常路。
  史依弘祖籍江蘇溧陽,1972年出生于上海,家里人給她取名史敏,依弘是后來改的名字。不同于一些出身梨園世家的京劇演員,史依弘“家里沒人搞戲曲”,父親是一名軍人,母親在上海體育宮工作。她打小被母親領著在體育宮里學武術和體操,后來練功受傷,卻因禍得福,碰上了伯樂。“同班同學的父親曹老師是戲校操琴的琴師,他說我長得漂亮、古典,叫我不要練體育了,應該吃京劇的飯,讓我去考戲校。”
  1982年,上海戲曲學校招生,劈叉、蹬腿、翻跟頭,10歲的史依弘憑借一身體操的童子功順利考上戲校,還被“中國第一女武旦”張美娟看中,正式入了梨園行。能吃苦、有悟性,張老師十分看重這個徒弟,專業(yè)課和文化課都嚴格把關,生活中也關愛有加,總是喚她:“小史敏,今天練功怎么樣了?”在老師的悉心調教下,她很快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
  1986年,史依弘?yún)⒓由虾k娨暸_主辦的“戲曲武功藝術比賽”,擊敗許多成年演員獲得二等獎,后又憑借武旦戲《火鳳凰》揚名梨園行。
  春風得意之時,張美娟卻為愛徒的前途擔憂起來。論身段扮相、力量速度、韻律節(jié)奏,史依弘堪稱人才。只是一把苦嗓,音色沉悶,高低難就。若不能突破,發(fā)展有限。于是,她找到了盧文勤——梅蘭芳的琴師、京劇聲腔研究名家。
  “把她交給我吧,將來還你一個梅派大青衣。”盧文勤毫不猶豫地收下了史依弘??晌膽虿槐任鋺?,《玉堂春》里一句“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的慢板來來回回磨了半個學期,雖然枯燥,但這句學完后,張口音、閉口音、高音、低音全有了。聲樂之外,盧文勤還將梅派審美傾囊相授,此后,“含而不露,中正平和,深沉典雅”的標準刻在了史依弘的心里,成了一輩子的追求。

 1985年,史依弘開始跟隨梅蘭芳琴師盧文勤(右)學習聲腔。
  1994年,史依弘憑借劇目《扈三娘與王英》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第五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并被推選為首屆“中國京劇之星”。這一年,她年僅22歲。
  “太早拿獎不見得是好事。”有人夸她文武兼?zhèn)?,有人說她心浮氣躁。紛擾之間,她不爭辯,轉頭考入“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深造。沉潛期間,她始終專注于那些歷史悠久、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骨子老戲,并向杜近芳、梅葆玖、李玉茹、李金鴻、楊鞠萍、楊秋玲等眾多京劇名家請教;從刀馬旦到花旦、花衫、青衣,她一部一部地磨,一出一出地演。2011年開年,史依弘站上上海天蟾逸夫舞臺,這次唱的是全本程派劇目《鎖麟囊》。這是一部經(jīng)久不衰、叫好叫座的老戲,也是“程派”經(jīng)典之一。戲曲名家翁偶虹的詞好,程硯秋蒼涼幽咽的聲腔更好。戲中,富家小姐薛湘靈一句“這才是人生難預料”,是許多戲迷入坑的開始。這次跨流派表演讓史依弘被更多人熟知,業(yè)界更是將火爆的票房奇觀冠以“史依弘現(xiàn)象”。而后,她再次技驚四座,開啟“梅尚程荀史依弘”專場演出,一人獨挑四大京劇流派。
  “有的演員學下了某個流派,就不愿意把自己打破了,過去的老藝術家不這樣的,童芷苓老師,梅尚程荀哪個不唱?我從來不挑戲,沒有什么可挑的,觀眾要哪出你就貼哪出。好的地方你都可以拿過來學,這樣才能豐富自己。”史依弘說。
  四功五法,坐科七年,梅尚程荀,不拘一格,40余年演藝生涯,曾經(jīng)的刀馬旦卸下魚鱗甲,著一身青色素衫,蛻變成大青衣,入梅出梅之間,終成上海灘獨一份的“角兒”。文藝評論家毛尖曾評價她說:“一亮嗓就是國色天香。”
  “只要有年輕人,就有希望”
  戲里是大青衣,戲外是敢想敢做、勇于跨界的大女主。2024年,電視劇《繁花》,史依弘驚鴻一瞥。王家衛(wèi)特意選了《鎖麟囊》入戲。影棚里,一堆人圍著,史依弘沒放開嗓子唱,想著后期肯定要重新配音,誰知最后原封不動地出現(xiàn)在正片里,倒別有一番韻味。很早之前,她就把舞臺擴展到了戲臺之外。2003年,客串電視劇《人生幾度秋涼》,后來搭檔何賽飛出演《舞臺姐妹》,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里她當了回麻將老手,與搖滾歌手竇唯合作電子專輯《胡笳十八拍》……“藝術是相通的。也不知道哪一天這些東西就會在你的細胞里面產(chǎn)生化學反應。”史依弘笑著說。
  5年前,她帶著京劇《新龍門客?!敷@艷亮相,這是國內第一次將武俠電影搬上傳統(tǒng)京劇舞臺。金鑲玉和邱莫言兩位主角既是刀馬旦也是大青衣,史依弘一個人分飾兩角,當仁不讓。
  這不禁讓人想起大火的環(huán)境式越劇《新龍門客?!贰?023年春天,環(huán)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先是在杭州走紅,隨著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的傳播,很快席卷全國,從而為越劇吸引了大批粉絲,尤其是年輕人。
  年輕人越來越頻繁地走進戲院,越來越癡迷于各類傳統(tǒng)戲曲藝術。史依弘很早就注意到了這股風潮。“就是近5年的趨勢,跟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有很大關系?,F(xiàn)在我的觀眾80%都是年輕人。”為了滿足大伙兒的需求,史依弘不得不“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即使閑下來,腦子里裝的也是戲。“閑時置,忙時用。沒有一天不想的,除非你不想上臺了。”

2024年,在電視劇《繁花》中,史依弘飾演史老師。
  一眨眼,采訪結束已是晚上11點多,劇場催著要落鎖,史依弘一行匆匆走出演職人員通道,剛踏出門,就被蹲點的粉絲團團圍住,簽名、送信、合影,她一一滿足。一群嘰嘰喳喳的年輕人,大多數(shù)是從外地趕來,有人還要繼續(xù)跟后面的演出。“只要有年輕人,就有希望。”這是史依弘在采訪快結束時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不是未來時,是現(xiàn)在時。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鍵詞: 史依弘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