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小伙醉心一筆一劃:通過書寫漢字探尋中華文化

2024-10-18 10:48:11來源:新民晚報作者:董怡虹
原標題:荷蘭小伙醉心一筆一劃:通過書寫漢字,探尋中華文化 | 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⑩

戴光磊

(荷蘭)

上海交大人文學院進修生

一撇、一捺、張弛有度;陰陽、剛?cè)?、黑白有道?/p>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如果說漢字是這條大河的源頭,那么書法定是其中耀眼的明珠。從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再至演化出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小小方塊字反映著社會風貌,記錄著時代變遷,延續(xù)著文化之魂。

“漢字特別有意思。”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2023級漢語進修生戴光磊贊嘆,“每當提筆寫字時,我覺得心會自然而然地靜下來,這過程很享受。”寫書法對零基礎(chǔ)的外國朋友來說難不難?方塊字在這個年輕人眼中又有著怎樣的意義?醉心于一筆一劃的戴光磊通過書法作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寫書法能培養(yǎng)耐心、專心、靜心

“我屬龍!”2000年出生的戴光磊,原名Stanley Graafsma,面對鏡頭他已習慣用中式的開場白介紹自己。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馬來西亞的華裔,他對于中國的認知和情緣始于“愛講中文的母親”。“在我小時候,母親教我中文,給我說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在,給我說那是一個怎樣廣大的地方。”他拿自己的中文名戴光磊舉例:“母親希望我做一個頂天立地又光明磊落的人,所以取了‘光磊’兩字。”

都說人如其名,戴光磊和中國的羈絆可能是命中注定。“幾年前,我離開荷蘭去比利時魯汶大學讀書,一開始學的是工程專業(yè),但我發(fā)現(xiàn)沒有興趣,又選擇了漢學專業(yè)。”學習漢語,探究漢學,成了他大學最重要的課題。去年9月,他作為進修生來到上海交大人文學院繼續(xù)深造,踏上魂牽夢縈的土地,戴光磊覺得既熟悉又新奇——熟悉的是這里的歷史就像母親的話語一般厚重和博大,新奇的是這里的發(fā)展超乎自己的預料和想象。

學習書法是他來到上海交大后作出的選擇。“在我看來,書法和畫畫很相似。”和“老鄉(xiāng)”畫家梵高一樣,戴光磊熱愛素描,在故鄉(xiāng)時會用畫筆涂抹出喜歡的景色。“在荷蘭,大家習慣把畫畫作為愛好,在中國,我想同樣把用筆練習的書法作為興趣去培養(yǎng),所以選修了書法課程。我發(fā)現(xiàn)有來自法國、德國、羅馬尼亞、日本等十多個國家的同學,和我一樣志同道合,想感受書法文化。”

當然,學習書法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采訪時正逢上海交大人文學院舉辦第一屆留學生書法習作展,戴光磊給我們演示了他的學習成果。“你看我右手拿筆時容易抖動,但寫書法必須要穩(wěn)。”為此他絞盡腦汁,現(xiàn)場展示了他獨創(chuàng)的方法,“我會用左手把右手按住來下筆,特別是一開始還不習慣握筆的時候,這個方法很管用。沒有耐心是做不到的。”一筆一劃,鉤橫撇捺間他照著手機上查到的楷書字體,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草書,看起來很飄逸,給人感覺像是水。”受限于練習時間與文化基礎(chǔ),戴光磊先從楷書入手學習書法技藝,在這過程中他切身地感悟到漢字不光是整齊優(yōu)美的,更是飽含深意的。他感嘆:“和字母不同,象形文字的美隨著我寫得越多,越能體會到其中的意義。”

怎樣才能寫好毛筆字?他總結(jié),首先需要耐心,接下來就是專心,去想這個字是什么意思,了解這個字的意思才能熟悉這個字的筆畫和構(gòu)造,在這過程中人會隨之靜下來。

通過書寫漢字,去探尋中華文化

“有趣”是戴光磊提到中華文化時的高頻詞。“在中國各地旅游有趣”“好吃的中國菜有趣”“豐富的詩詞讀起來也有趣”……有趣的評價背后,是他對于中華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心。

站在自己書寫的唐詩前,他侃侃而談“意境美”:“這是王維寫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簡單的畫面,讀完之后安靜的氛圍出現(xiàn)在我眼前。詩就是畫,畫里有明月、有松樹、有泉水、有石頭。”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書法,戴光磊不光寫字功底有了提升,對于中文語義,特別是詩詞歌賦的賞析能力也有了質(zhì)的提升。通過書寫漢字,這個荷蘭小伙在探尋中華文化時獲得了最可靠的抓手。

“又比如同學寫的這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他坦言用自己的話來翻譯就是三個人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師,“這句話是不是很有趣?為什么這么說,我猜是想告訴大家,人要謙虛一些,哪里都有比自己厲害的人,誰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除了書法,戴光磊還努力去鉆研更多的中國歷史。當學院推出前往上海歷史博物館擔當見習導覽員的選修課時,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留學生講解員能講什么中華文化?“對許多歷史文物,中國觀眾的看法大多是固定的,我可以提供不一樣的視角、一些我在淺嘗了中華文化后的觀點。”他舉例,比如那根和瑪雅文明紋飾有點相似的良渚時代的權(quán)杖,“講解過程中,我也會有疏漏。但當我將中外文明放在一起解讀時,能感受到觀眾朋友獲得一點啟發(fā),我覺得好開心。”

經(jīng)歷了在中國學習生活的10個月,如今戴光磊已能在微信上和母親用中文暢快地聊天了。家人對他的變化感到欣慰,一手像模像樣的毛筆字更是讓比利時的同學們驚訝不已。即將啟程回魯汶大學的他已經(jīng)把毛筆、宣紙、硯臺等打包寄了回去,“以后當然還會練書法,還會讀詩詞,還會讀中國的歷史。”他向我們保證未來自己會做好一個中華文化的宣傳員,“我要把方塊字的藝術(shù)和深意傳遞給同學們,更要把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美麗的風景、好吃的美食、飛速的發(fā)展講給身邊的人聽!”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guān)鍵詞: 荷蘭小伙戴光磊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