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聰?shù)乃?“追星”半世紀

2024-07-12 10:56:39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作者:焦維新

6月初,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成功取樣,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guān)注。許多人因此也記住了月球上的一個地名:艾特肯盆地。

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有不少隕石坑、盆地和山脈都是以杰出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艾特肯盆地也不例外。

艾特肯的全名是羅伯特·格蘭特·艾特肯。他是一位出色的天文學家,曾獲得美國天文學會最高榮譽“布魯斯獎?wù)?rdquo;。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是在幾乎完全失聰?shù)那闆r下取得了如此成就。

一切故事要從1864年說起。這一年,艾特肯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小鎮(zhèn)上,幼年便患上了嚴重的中耳炎。在那個年代,由于缺少對癥的藥物,他部分失聰了。隨著聽力一年比一年差,艾特肯開始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唇語,直到9歲那年才得以進入學校上學。他能“看見”每個人講的話,從不用手語和同學溝通。

盡管艾特肯努力表現(xiàn)得和常人無異,但聽力障礙還是給他帶來了很多窘?jīng)r。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大會在羅馬舉行,艾特肯作為雙星研究專家出席活動。當時的一份會議記錄顯示,即使現(xiàn)場有人大聲喊話,艾特肯也不會做出回應。另據(jù)天文學家查爾斯·謝恩在一本未出版的自傳中描述,同事艾特肯的聲音“相當洪亮”,這是“相當程度的耳聾”帶來的結(jié)果。最驚險的一次,艾特肯因為聽不見汽車駛近的聲音而差點喪命。

即便如此,艾特肯從未放棄求知探索。

1887年,他大學畢業(yè)后成為一名數(shù)學講師,一邊教書一邊繼續(xù)求學,幾年后獲得碩士學位。隨后,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州一所著名私立大學擔任數(shù)學教授。

巧的是,這所大學位于漢密爾頓山腳下幾英里處。而漢密爾頓山的山頂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利克天文臺(世界第一座建于山頂?shù)挠谰眯蕴煳呐_)。


利克天文臺。

艾特肯在這里迷上了天文學。1894年,他寫信給利克天文臺的主管愛德華·霍頓:“請告訴我,我在什么條件下,花多少錢,才有可能在6月或7月進入利克天文臺學習幾周?我目前所掌握的天文儀器的使用方法,都是在沒有別人指導的情況下獲得的。我現(xiàn)在希望能得到專門的指導,哪怕只有一個星期……”霍頓被艾特肯的真誠打動,同意他在第二年夏天成為利克天文臺的“特殊學生”。據(jù)艾特肯后來回憶,1895年6月1日,他們一家人都起得特別早,吃完早餐后,迅速趕到旺多姆旅館,登上了前往利克天文臺的大馬車。

艾特肯對天文學越來越著迷,萌生了“做一些明確的觀察工作”的想法。他再一次給霍頓寫信:“教授,我已經(jīng)厭倦了教學,想把時間花在天文學上。”但當時的他,還是有些猶豫,不知自己是應該繼續(xù)從事教學工作,利用暑假去大學攻讀天文學,還是應該全職學習天文學,爭取用獎學金養(yǎng)家糊口。

很快,艾特肯不用再糾結(jié)了。1895年底,由于他的出色表現(xiàn),利克天文臺給了他一份工作,讓他擔任天文學家的助理。他接受了這份工作,一干就是5年。

這要求艾特肯要耐得住寂寞。在他搬到山上之前,那里只有28人居住,其中包括7名天文學家和兩名天文學家的妻子。“那里距離我們的補給基地以及最近的診所、教堂、學校、音樂廳和劇院都至少有5個小時的路程。”艾特肯說,“在主要的觀測臺大樓里有一部電話,為整個社區(qū)服務(wù),每家每戶每天都要派一名代表去訂購生活物資。隔天,馬車會帶著這些物資出現(xiàn)。”

艾特肯并不覺得這樣的生活艱苦。1899年,他開始系統(tǒng)地觀測恒星,并將其中的雙星(即由兩顆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繞轉(zhuǎn)的恒星組成的系統(tǒng))編目。起初他和另一位天文學家一起從事這項工作,但后者于1905年離開。之后艾特肯便一個人在山上堅守,陸陸續(xù)續(xù)發(fā)現(xiàn)了3100多顆新的雙星。

艾特肯明白,“發(fā)現(xiàn)”永遠只是第一步,發(fā)現(xiàn)之后必須定期進行重新測量,這個過程往往要持續(xù)數(shù)十年,從而可以看出雙星如何運動并最終計算出軌道。只有進入這個階段后,雙星才能為天文學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在數(shù)十年的職業(yè)生涯中,艾特肯對數(shù)千對距離近且難以觀測的雙星進行了仔細而準確的測量。

由于在雙星方面的卓越貢獻,艾特肯于191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并在許多專業(yè)協(xié)會擔任職務(wù),比如曾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太平洋天文學會會長、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雙星委員會的首任主席。

多年來,他還擔任太平洋天文學會出版物的編輯,通過撰寫有關(guān)天文奇觀的文章與公眾交流,廣受歡迎。艾特肯樂在其中的另一個原因是,這讓他既不用承受面對面交流帶來的壓力,又獲得了充足的職業(yè)滿足感。

87歲那年,艾特肯不慎摔倒受傷,同年10月去世。但這個世界永遠記住了他:一位聽力障礙人士,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成了一名杰出的天文學家。這背后是熱愛,是堅韌,是對夢想永不停息的追尋。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guān)鍵詞: 艾特肯 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號
列表
文章排行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huán)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quán)所有: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