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木棉花
錦葵科木棉屬落葉大喬木,樹高可達25米,樹皮灰白色,樹冠呈圓形或橢圓形。
木棉長出的花朵稱為木棉花,花開時燦爛熱烈,花色鮮艷,有紅、橙紅、黃3種花色,花期在3—4月。木棉主要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北緯26度為其分布的北限,在我國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資料來源:廣州市林業(yè)和園林科學(xué)研究院
賞花
姚黃魏紫向誰賒,
郁李櫻桃也沒些。
卻是南中春色別,
滿城都是木棉花。
——宋·楊萬里
廣州市民在木棉花下騎行。黃 劍攝(人民視覺)
木棉花開春滿城
人民日報記者 陳偉光 羅艾樺 姜曉丹 鄧劍洋
陽春時節(jié),木棉花開,廣州城內(nèi),如炬似火。
廣州四季花開,素有“花城”之美譽,市花木棉花更是深受市民喜愛。
廣州好,人道木棉雄。你見過什么樣的木棉花?
——“木棉花映叢祠小,越禽聲里春光曉。”木棉花開,春光大好,萬物復(fù)蘇,景致時新。
——“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大地遼闊,木棉盛開,紅云如瀑,赤焰灼灼。
——“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艷而不俗,熱情奪目,英氣勃勃,盡顯風(fēng)骨。
廣東有句俗語,“木棉花開,冬不再來”。春光大好的廣州城里,木棉花的古韻延綿至今,煥發(fā)新意。
源與流
木棉花和嶺南淵源深厚,燦爛的木棉自古就受到當(dāng)?shù)厝说溺姁邸?/p>
《西京雜記》載,南越王趙佗獻漢室木棉樹一株以作進貢。
宋代《南海百詠》曾記載,唐代會昌年間,時任廣州節(jié)度使盧鈞帶領(lǐng)百姓疏通甘溪通航,在兩岸廣植樹木。“夾溪南北三四里,皆植刺桐、木棉,旁側(cè)平坦大路。”
明末清初,木棉一次次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的筆下。
名列“嶺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這樣寫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雄奇絢麗的詩句使木棉花形象躍然紙上。
20世紀以來,木棉花紅艷如火的花朵,成為革命精神的象征。
1982年4月,廣州市政府成立市花評選委員會,發(fā)動全市人民評選市花,參與人數(shù)超過70萬。
推薦的候選市花多達58種。最終,木棉花以75.9%的得票率獲得了最高投票數(shù)。評委會一致認為,木棉花代表著廣州包容開放的文化底蘊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風(fēng)貌。
當(dāng)年6月1日,經(jīng)廣州市政府批準,木棉花正式成為廣州市花。
花與城
木棉花,開在樹上;木棉樹,長在大街小巷。
木棉花盛開時,花朵火紅熱烈,不褪色、不萎靡,花期一過決然落土,不容半點凋零,因此木棉花被譽為“英雄花”。
廣州,也正是一座散發(fā)英雄氣的城市。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新局面。
位于廣州的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毛澤東曾任第六屆所長。1926年,300多名進步青年被當(dāng)?shù)毓伯a(chǎn)黨組織選送來到廣州農(nóng)講所,毛澤東為學(xué)員們授課。廣州農(nóng)講所如強大的磁石,吸引著全國農(nóng)民運動骨干,以獨有的輻射力,影響著中華大地。
1954年,為紀念廣州起義烈士,廣州修建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規(guī)劃中就確定要在高聳的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密林和木棉樹。英雄花開,緬懷先烈,致敬英雄。
紅色,就是廣州的城市底色。
在紅色資源星羅棋布的廣州,一件件飽經(jīng)滄桑的革命文物,一個個熱血澆灌的紅色地標,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是中國共產(chǎn)黨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的有力見證。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xí)所舊址紀念館、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廣州擁有214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8112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99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廣州,英雄花開在歷史,開在當(dāng)下,更開在未來。
情與韻
廣州人的春天,從一朵木棉花開始。
這個季節(jié),大街小巷,尋芳可見,滿樹紅花高擎入天,獨秀于林,猶如一朵朵紅云飄浮于云山珠水間,描繪出廣州最美的春天。
廣州人民公園里,194歲的木棉迎春而綻,樹姿巍峨,高大挺拔;中山紀念堂350多歲的木棉樹,也在早春開出了第一朵英雄花。
英雄花象征的紅色精神,寄托著廣州人民的真摯情感與美好愿望。
你看,春光融融的廣州城里,“英雄花開英雄城”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就成為一種新潮,人們紛紛拍照記錄、打卡留念。
賞英雄花、游英雄城、傳英雄志、弘英雄氣,紅色基因融入城市文化肌理,不斷激勵著今天的人們奮發(fā)前行。
從一朵木棉花,看見一片紅色景,讀懂一座英雄城。花與城相映,根與魂相承,在火紅的英雄花海里,一個創(chuàng)新有活力的廣州,正譜寫新的英雄詩篇。
“英雄花開英雄城,銘記前人再沖再獲勝,追求知識我要憑耐性,從來未去走捷徑……”在廣州的校園里,一首粵語童歌時常響起,孩子們優(yōu)美的童聲,余韻悠長、催人奮進,伴著朵朵盛開的英雄花,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廣州開展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
講好木棉故事 播下紅色種子
人民日報記者 姜曉丹
木棉盛開,如炬似火。2023年3月1日,“英雄花開英雄城”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在廣州啟動,奏響“賞英雄花 游英雄城 傳英雄志 弘英雄氣”的雄邁序曲。一個多月來,廣州舉辦各類紅色文化活動6000多場次,線上線下6000多萬人次參加,全媒體報道1.5萬多篇次,閱讀量達數(shù)億人次。
夜幕降臨,周六的廣州北京路熱鬧依舊,人來人往。
當(dāng)日晚上8點,廣州市第十六中學(xué)的學(xué)生登上廣州市青年文化宮“櫥窗劇場”,帶來“英雄花開英雄城”紅棉之夜的專場演出。
紅色大幕徐徐展開,一群學(xué)生首先帶來了一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渡倌辍?,不少路過的市民游客紛紛駐足拍照、聆聽優(yōu)美的歌聲。
“這是我第一次在這樣公共、開放的舞臺上表演,特別興奮和激動。”演出學(xué)生代表張楠表示,這次活動給了青少年一個展示平臺,用歌聲傳達對祖國、對廣州的愛。
不斷挖掘身邊的故事,學(xué)生群體在此次“英雄花開英雄城”的系列活動中成了主角。
在廣州文化藝術(shù)村一株高大挺拔的百年木棉下,許多學(xué)生與中國畫學(xué)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國畫學(xué)會會長陳永鏘一起寫生交流。
陳樹人紀念館內(nèi),廣州中小學(xué)師生木棉主題作品展舉辦,廣州市各中小學(xué)甄選出的150幅作品入選,充分展示了廣大師生對木棉形象的精彩描繪,以書畫形式歌頌紅棉文化,禮贊時代風(fēng)貌。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里,廣州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學(xué)生在國防教育展演活動中帶來的軍體拳、格斗操表演精彩紛呈。
紅棉舞臺上,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啟動紅色劇本游《前往南方的號召》,廣州起義紀念館推出《1927·廣州起義英雄人物之高恬波》紅色動漫圖書及視頻,華南理工大學(xué)上演原創(chuàng)歌劇《刑場上的婚禮》等,使紅色文化史料從歷史檔案中“走”出來,重現(xiàn)英雄模范英勇事跡,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情境感召力。
英雄精神代代相傳,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廣州通過多彩活動,講好“英雄花開英雄城”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讓紅色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開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