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劉燕平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劉燕平,1932年出生,陜西綏德縣名州鎮(zhèn)人,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員,1943年參加革命,主演過《白毛女》《雪海銀山》,唱響民歌《蘭花花》等,被譽為“人民最喜愛的歌手”“又紅又專的好演員”,曾榮獲國際獎和省級以上“甲等演員”“先進工作者”等20多項獎勵,多次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
粗獷的黃土高原上,流傳著一首膾炙人口的陜北民歌《蘭花花》。這首誕生于舊社會的信天游,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經過新的改編和加工,唱響了世界。而帶它走出國門的,正是國家一級演員劉燕平。
今年2月一個冬日的清晨,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這位已經89歲的老人。盡管聽力有所下降,但劉燕平的聲音依舊悠揚高昂,充滿音律的美感,往事就像一曲動聽的歌聲,從她嗓間緩緩流出。
“毛主席時常去延河邊散步”
劉燕平的父親是愛國將領劉杰三。劉燕平3歲時,父親退伍,她跟隨父親回到陜北綏德縣,劉杰三以無黨派開明人士的身份擔任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參議員。1942年,10歲的劉燕平被父親送到延安,后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預科班學習。“當時我們的院長是徐特立先生,延安四周是山,我們的宿舍就建在山頂上,食堂和廁所都在半山腰,山腳下就是延河。一年春夏秋三季我們都在延河邊洗臉、洗衣服,到了冬天學校會給女同志燒一點熱水。”劉燕平說,“那會兒毛主席也時常會去延河邊散步,我遠遠地看見過他幾次。”
學校生活沒過多久,整風運動開始了,學校就停了課。劉燕平和其他年紀小的孩子在學校里沒課上,也沒事做,平時只能放放哨。不久之后,延安自然科學院給劉燕平辦了退學手續(xù),在父親的建議下,她來到綏德師范當旁聽生,直到西北文藝工作團雜技組巡演時,在團里工作的姐姐把她介紹入團。“當時西工團的領導讓我唱了一首抗日歌曲,說:‘這娃模樣還可以,行了,你留下吧。’于是,我又陰差陽錯進入西北文藝工作團當了演員。”劉燕平說。
西工團成立于1940年,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團名。1942年,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全體文藝工作者都明確了“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西工團積極宣傳黨的政策,演出形式很豐富,有秧歌劇、小戲、拉洋片、快板書等。“西工團的人幾乎都是一專多能,每個人都干很多事兒。我因為年紀小,一開始負責管理演出道具,平時跟別人學習吊嗓子、踢腿,迅速成長了起來。后來團里要演出《白毛女》,結果演黃母的演員生病了,我就臨時補上。”13歲的劉燕平第一次演戲,還是飾演黃母。忐忑不安之下,她認真請教前輩,仔細揣摩黃母陰險、狠毒的心理,結果演得活靈活現(xiàn),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有一次下鄉(xiāng)演出時,我站在臺上,臺下的觀眾都在喊黃母太壞了,有人甚至扔了只鞋打到我身上。”年幼的劉燕平并不生氣,她覺得這正說明自己演得好。
劉燕平(中)在《白毛女》中扮演黃母。
這之后,劉燕平就成了“及時雨”,總在團里替演,她參加了《兄妹開荒》《軍民關系》等劇的演出并學會了唱民歌。“那時候實行供給制,西工團沒有工資,女同志會發(fā)一點兒肥皂錢。當時的西工團隸屬西北局,我們經常要隨著大部隊轉移。在村里,找個臺子圍上幕布就能演出了;大家吃睡也都是在臨時的窯洞里或破廟里。但這樣的生活讓我覺得非??鞓?,西工團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文藝的魅力。”劉燕平說。
不演出的時候,演員們就種地、幫助照顧傷員。團里也時常組織學習,這讓劉燕平明白藝術貼近生活的重要性。1948年8月26日,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9年5月,西安解放,西工團決定下西安。劉燕平第一次看到火車和鐵路,稀罕地摸了又摸,歡欣鼓舞地進了西安。進城后的演員們將一個個創(chuàng)作、改編的新歌劇送往工廠、農村、軍營和校園。劉燕平在新歌劇《保衛(wèi)村政權》中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偽善嘴臉的關中地主婆,還在《白毛女》中飾演了喜兒,受到觀眾的好評。
火車上誕生的《蘭花花》
上世紀50年代初,青藏公路投入建設中。1950年,劉燕平和西北文工團的同事前去青海慰問演出。這幾個月的日子里,獨特的藏族歌舞、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為她提供了豐富的民樂營養(yǎng)。演出期間,劉燕平突然接到文工團發(fā)來的緊急電報,讓她速回西安,不能耽擱。收到通知后,劉燕平急忙從蘭州轉乘軍用飛機飛到西安,這才得知是讓她去北京參加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
時間緊急,還沒來得及準備,劉燕平等就在負責人陳若飛的帶領下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在火車上,劉燕平著急問道:“去了北京唱什么呢?”陳若飛說,陜北民歌比較流行,能喚起人們的回憶,就唱陜北民歌吧。經過一番討論,最后選定了《信天游》和《蘭花花》兩首歌。“歌定了,但詞得改,舊版的《蘭花花》唱的是包辦婚姻,我們得把它改成反對包辦婚姻。”劉燕平說,“幸虧那時候火車沒有現(xiàn)在快,從西安去北京坐了三天兩夜,足夠我們去修改歌詞。”《蘭花花》是在群眾間口口相傳中信手拈來,不斷豐富起來的,各段詞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全憑歌者興之所至。經過一番選擇、歸納、整理后,一首嶄新的《蘭花花》在火車上誕生了。
后來,劉燕平的《蘭花花》被選中,就到中南海懷仁堂向黨中央匯報演唱。“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五谷里(那個)田苗子,數(shù)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shù)(那個)蘭花花好……”悠揚的歌聲講述了黃土高原上代代相傳的故事,打動了無數(shù)人。周總理聽完這首歌很滿意,就讓時任文化部代部長周巍峙給劉燕平捎話,讓她多多學習。
當年2月,為慶祝蘇聯(lián)建軍35周年,周總理率領中央慰問團到大連慰問蘇軍。劉燕平在團里擔任獨唱、領唱。在晚上舉辦的舞會上,周總理熱情地邀劉燕平共舞,親切地問她:“你那首信天游唱得很好,你是陜北人嗎?”之后又叮囑她:“要走自己的路,向人民學習,讓人民喜歡。”
周總理的囑咐一直深藏劉燕平心中。后來,劉燕平收到了上海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周總理知道后,委托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向劉燕平轉達了“要堅持走自己的路,各條路上都需要有人扛旗……”的教誨,經過考慮后,劉燕平決定不去上海,轉而潛心研究民間藝術。“后來我就學習山西梆子、秦腔、河北梆子、河南梆子……下鄉(xiāng)收集民歌,努力提高自己。”
會演完畢,劉燕平被選拔參加在東柏林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lián)歡節(jié),她演唱的《蘭花花》被評為優(yōu)秀節(jié)目。不久,劉燕平又跟隨青年文工團在東德、捷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以及蘇聯(lián)進行巡演。“我們在外邊巡演了一年多,出國時是夏天,大家都穿著裙子、旗袍,等到了秋冬季,國家又給我們寄來棉大衣、皮帽子。”
西安電影制片廠成立后,拍了第一個影片《雪海銀山》,邀請劉燕平主演?;貞浧鸪鲅蓦娪暗慕洑v,劉燕平至今感到很有趣,她說:“其實我不適合演電影,你看我這個人,臉的輪廓不適合上鏡頭。”
![](/uploadfile/2021/1029/20211029051510126.png)
左上圖:劉燕平主演電影《雪海銀山》。 右上圖:劉燕平(左一)在西北文工團演話劇。
左下圖:“四人幫”倒臺后,文藝工作者紛紛上街慶祝。右下圖:劉燕平在西安時期。
向梅蘭芳、常香玉學藝
隨著思想、藝術上的成熟,劉燕平逐漸成了西北文工團的主演,她參與演出了諸多歌劇中的女一號:《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草原之歌》中的儂錯加,《蘭花花》中的小蘭,《江姐》中的江姐……劉燕平時刻謹記著要“沉”到群眾中去,也時常向藝術大師取經學藝。
“我和家人都很喜歡梅蘭芳先生,小時候,家里有個留聲機,總在放梅蘭芳的唱片。后來我到了西工團,聽團里的老師講梅蘭芳唱得怎么怎么好,唱戲時怎么咬字,平時怎么練聲腔……還有個廣為流傳的說法,說梅蘭芳先生為了練習眼神,成天盯著飛禽看。”自小耳聞目染,劉燕平對梅蘭芳產生了崇拜之情,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去拜訪他。
新中國成立之后,有一次,梅蘭芳來到西安人民劇院進行演出,這可把劉燕平高興壞了。“我當時年紀不大,也買不起票,但梅先生演出時的劇院就是我們團的,于是我每天跑到打燈的角落里去看梅先生的演出,一場都沒落下。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向他介紹自己,直到后來我成了政協(xié)委員,和梅先生一起參加會議,這才正式見了面。”
后來,京劇名家關肅霜到西安演出,劉燕平也每場都去觀摩,在側幕、燈光槽邊上認真學習。
在西北文工團工作期間,劉燕平和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成了至交好友。“1948年,香玉在西安創(chuàng)辦了‘香玉劇校’,就在我們劇團邊上。我們倆不管是開地方的文代會還是參加文藝界的活動,總在一塊兒。我有時候不拘小節(jié),口袋里有瓜子我就嗑,香玉就說這對嗓子不好。我還向她學過河南梆子,唱《紅燈記》。”等到河南豫劇院成立,常香玉回到河南擔任院長,倆人不常見面了,但一直保持著友好往來。
“藝術就是要讓人民喜歡”
名聲漸響的劉燕平時?;匮影惭莩?,她說:“我生長在延安,從延安走出來,我唱著陜北民歌,我永不能忘記那兒。”然而,“文革”的開始讓她中斷了藝術生涯。
“文革”后期,1973年8月,北京舉辦了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其間,劉燕平突然接到新華社攝影記者杜修賢帶來的通知:周總理要見她。經過“文革”的磨難,劉燕平終于在首都體育館再次見到了周總理,她心中百感交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總理握著我的手問還唱不唱歌?我說已經8年沒唱了??偫硗聪У卣f你還可以唱嘛!我說我頭發(fā)都白了,眼睛也花了??煽偫碚f頭發(fā)白了也能唱,眼睛花了也能唱。”周總理還鼓勵她:“把民間的東西好好加工、提煉。好的保留下來,不好的去掉,要好好搞幾首革命民歌出來。”周總理對劉燕平的關心讓她十分感動,也產生了很大的鼓舞。不久,劉燕平參加了《紅燈記》的排演,在其中飾演李奶奶。
1973年 ,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期間,劉燕平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文革”結束后,劉燕平被選調到北京中央民族樂團,擔任領導重任。1984年,中央民族樂團在美國演出《春江花月夜》《秦王破陣樂》等6個節(jié)目,轟動一時,6美元的票價漲至80美元,很快一票難求。
中央民族樂團在美國進行演出,劉燕平隨團指導。
晚年的劉燕平始終關注家鄉(xiāng)陜北的文藝事業(yè)發(fā)展。2018年5月,陜北榆林市榆陽區(qū)陜北民歌博物館開館,86歲高齡的劉燕平從北京前來參加了開館典禮儀式。她說:“家鄉(xiāng)培育了我,我也要盡自己所能回報家鄉(xiāng)。”
如今,即將邁入九旬的劉燕平回憶往昔,感慨道:“藝術就是要讓人民喜歡,這是我們永不能忘記的初心。文藝工作者應繼續(xù)秉承老一輩藝術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續(xù)發(fā)揚延安精神,努力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本刊記者 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