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苦肉計、美人計,這部改編自“廣州第一大案”的老電影涵蓋了早年諜戰(zhàn)片所有經(jīng)典橋段
在許多觀眾的印象里,如今的諜戰(zhàn)影視劇取景地一般離不開幾個地方:暗潮涌動的北平、龍虎爭霸的上海、波譎云詭的川渝……然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有一座城市誕生了許多經(jīng)典諜戰(zhàn)片——廣州。
新中國成立初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珠三角一帶反動勢力盤根錯節(jié)。省內有國民黨余部潛伏,偽軍、偽警察制造的爆破時有發(fā)生;海峽對岸和港澳方向又不斷有間諜特務伺機而動。如此歷史背景,使得廣東成為當時反特工作的重點地區(qū),也發(fā)生了不少震驚全國的大案。其中,著名的“廣州第一大案”更被改編成電影《羊城暗哨》,開啟了“廣式”諜戰(zhàn)片的序幕。
事實上,“廣州第一大案”原型并不復雜。1952年,一名國民黨舊官員組織了一群反革命分子,準備在當年10月劫持客船,趕赴聯(lián)合國大會污蔑中國共產(chǎn)黨,配合國民黨“反攻大陸”。最終,廣州公安通過安插眼線順利破案。因此,當作家陳殘云接到改編任務后,完成的初稿情節(jié)比較單調,他自己也不太滿意。
于是,通過各方協(xié)調,組織特意安排陳殘云掛職廣州市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讓他每天與干警朝夕相處,之后又派他出任寶安縣委書記,負責邊境工作。在寶安,陳殘云接觸了“羅定山等25人反革命案”,還第一次接觸到了女特務。有了這些細節(jié)經(jīng)歷,陳殘云最終拿出了《羊城暗哨》的劇本。
《羊城暗哨》的“廣式風味”,不僅僅因為原型、拍攝地都在廣東,而是其在敘事上、風格上都有著濃濃的南國韻味。這還得歸功于導演盧玨。成長于沿海開放文化氛圍中的盧玨是個文藝青年,夢想拍的是桑蒂斯《羅馬十一時》、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那樣的新現(xiàn)實主義影片。面對特殊的“任務電影”,他犯難了:如何把“大案”拍得既有故事性又有風格呢?
除了實地采風、體驗生活等準備工作,盧玨還大刀闊斧修改起了劇本,很快讓本子呈現(xiàn)了三大亮點。第一,人物關系空前復雜。片中,馮喆飾演的王練是潛入特務團體的公安警察,偽裝成代號“209”的間諜打探敵情,主要任務就是抓住大特務“梅姨”。小神仙、馬老板、陳醫(yī)生等人物依次登場,所有人都不知道梅姨的真實身份,只能靠兩兩試探互相猜測,很有電影《風聲》里大家尋找“老鬼”的意思。
第二,盧玨加重了王練與女特工八姑的對手戲。這對各懷目的的假夫妻,從相遇開始就斗智斗勇。八姑一路使用反間計、苦肉計、美人計,企圖揭穿王練的真實身份,但又在不知不覺中動了真情,二人的對手戲堪稱經(jīng)典,有《潛伏》等當代影視劇的味道。
第三,場景不斷出現(xiàn)在海珠橋、越秀山、永漢路騎樓、芭蕉林、荔枝樹等地,故事發(fā)展與城市風貌緊密相連,鮮明點出了羊城的特點。
劇本修改完成,正式開拍,盧玨又不滿意了——情節(jié)還是不夠懸疑。原劇本中,梅姨的真實身份是馬老板,也就是八姑的上線,但這個角色很容易被聰明的觀眾猜出來。于是,盧玨把梅姨換成了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當年上映,當馬老板對王練說“我不是梅姨”時,觀眾發(fā)出了不可思議的疑問:“什么?!”
真正的梅姨,全片只有33場戲(其他角色都有幾百場),1/3的鏡頭還是背影和手部、腿部特寫,直到最后十幾分鐘才露出真容——竟是王練家的保姆!
盡管馮喆在影片最后上演了一出力挽狂瀾的英雄大場面,但依然沒有蓋住梅姨飾演者梁明的雙面風采。電影開拍前,梁明甚至沒看過劇本,盧玨沒給她上妝,就是拍了一個背影。盧玨說:“你不是一個人。”
直到劇本完成,梁明才理解導演的意思,原來她是要在戲中一人分飾兩種形象。前半段拍攝,她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個小角色,用心扮演一個佝僂的保姆;誰知道后半程畫風突變,她又成了心狠手辣的大特務。
1957年,《羊城暗哨》上映,懸疑加反特再加廣粵風情,立馬在全國引起熱議,也讓電影圈看到了廣東電影人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先進理念。這部電影幾乎涵蓋了早年諜戰(zhàn)片所有經(jīng)典橋段,偵查、審訊、爆破、群戲皆屬一流,卻又在導演細致的邏輯編排下顯得井然有序,讓觀眾得以隨著劇情層層深入,沉浸其中。
電影《羊城暗哨》海報。
《羊城暗哨》
導演: 盧玨
編劇: 陳殘云
主演: 馮喆 / 梁明 / 狄梵 /夏天
類型: 懸疑 / 驚悚
上映日期: 1957
片長: 96分鐘
盧玨在日后的采訪中說,這部電影事實上是廣州各界群策群力的成果,著名的惠如樓常常停業(yè)半天協(xié)助拍攝,公安部門在海珠橋上維護秩序,民生公司更是抽調一艘“紅星輪”當?shù)谰哂?。這些,都為廣東電影業(yè)在五六十年代的新起步提供了助力。
1958年5月1日,珠江電影制片廠正式成立,成為嶺南文化的新標志,盧玨也因《羊城暗哨》的成功被調入珠影廠擔任多個項目的總導演。接下來的20年,許多帶有鮮明廣東色彩的反特片接連誕生,主題、類型各異:如以少年兒童英雄為題材的《小螺號》,以深圳口岸為主要戰(zhàn)場的《跟蹤追擊》,擁有大陸最早飆車戲的《斗鯊》,都是珠影廠的代表作品。
可以說,反特題材是珠影廠的拿手好戲。而誕生于廣東的反特片,也因唯美畫面、個性化拍攝、快而不亂的敘事,成為中國反特電影史上的獨特存在。(本刊記者 余馳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