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沒想到吧!焦裕祿還是個能唱、會跳、愛打籃球的“文青”

2022-05-06 18:00:00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大號 中號 小號
沒想到吧!焦裕祿還是個能唱、會跳、愛打籃球的“文青”
 · 年輕時的焦裕祿(圖左),大眾印象里的焦裕祿(右)(資料圖)
  明媚的陽光下,大連起重機器廠小禮堂音樂蕩漾。一曲結束,一位金發(fā)藍眼,嘴抹口紅的蘇聯(lián)女人,走到焦裕祿面前邀其共舞。
  “我可不知道他跳過什么舞呀!”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不由捏了把汗。此時音樂響起,焦裕祿帶著蘇聯(lián)女舞伴翩翩起舞,在場觀眾都看得入了迷。又一曲罷,女舞伴的嘴里連說“哈拉紹”(譯為:“真棒”),非要拉著他再跳一曲。
  這是1955年的大連:焦裕祿一身挺括中山裝,眉宇英俊,舉止儒雅。青年時期的他是那樣地耀眼,與我們印象中的焦裕祿宛若兩人。
01
能演、能唱、還會樂器
妥妥的“文藝青年”
  焦裕祿首次被推到臺前,是1947年。
  那年,25歲的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qū)集訓,后隨軍南下。行軍路途漫長枯燥,焦裕祿的幽默風趣常逗得大伙兒笑聲連連;他用帶“銅音兒”的金嗓子,領唱誕生于萊蕪大捷的隊列歌曲《打得好》,來振奮軍心。
  不久后,為發(fā)動群眾、教育群眾、鼓舞士氣,黨的革命宣傳隊要編排現(xiàn)代歌劇《血淚仇》。這臺歌劇中所蘊含的階級情愫,讓焦裕祿當下就決定報名參演。由于形象好,嗓子亮,肯鉆研,很快焦裕祿被選中扮演劇中的主人公“王東才”一角。
  拿到劇本后,焦裕祿的眼淚止不住往下流。“咋樣?演王東才有困難嗎?”分隊長王繼先悄悄問道。焦裕祿說:“沒有困難,王東才和我是一樣的命運。”戲里,他是遭受地主壓迫、剝削的農(nóng)民“王東才”;戲外,他是曾飽受日寇、漢奸和國民黨反動派剝削和壓迫的焦裕祿。強烈的情感共鳴、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讓焦裕祿很快便入了戲。
沒想到吧!焦裕祿還是個能唱、會跳、愛打籃球的“文青”
· 《血淚仇》劇照(資料圖)
  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緊張排練,《血淚仇》終于成型,并在行軍路上連演十多場,受到沿途群眾熱捧。
  1948年年初的一個晚上,《血淚仇》來到豫皖蘇邊區(qū)駐地河南省鄢陵縣北彪崗村作匯報演出。聽聞這一消息,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紛紛趕來觀看。大幕拉開,悲憤的唱腔、傳神的演繹、緊貼現(xiàn)實的劇情揪住了觀眾的心。當看到王東才被田保長害得家破人亡時,觀眾們有的往田保長身上扔起了磚頭,還有個戰(zhàn)士拉響槍栓,舉槍瞄準了萬惡的田保長。所幸,宣傳隊長慌忙起身提醒這是演戲,大家方才罷休。
  “這場戲之所以演得那么好,主要是因為焦裕祿同志演得好,因為在實際生活中他有親身體會”“真料不到,他的演出獲得那樣好的效果......臺下一片哭聲和吼聲,焦裕祿的扮相真是逼真極了”,劇組里的其他演員、曾經(jīng)同其一起南下的隊員曾這樣回憶。
  除了會唱歌劇,焦裕祿對京劇、豫劇、呂劇也不陌生,拉二胡更見功力。為使土改工作順利推進,曾任尉氏縣大營區(qū)副區(qū)長的焦裕祿常常搬著凳子到群眾集中的地方,以拉二胡的形式宣傳黨的好政策;曾經(jīng),開封師范學院宣傳隊到尉氏縣大營區(qū)慰問,開演前拉二胡的樂手突發(fā)急病,焦裕祿便自告奮勇上前,隊長一聽連聲說:“想不到焦區(qū)長還有這手絕活!您可給我們補了大臺啦!”
02
一把二胡、一場戲劇,兩顆真心
收獲家庭的甜蜜
  讓焦裕祿未曾料想的是,拉二胡不僅幫他推動了工作,還為他牽來了命定的紅線。
沒想到吧!焦裕祿還是個能唱、會跳、愛打籃球的“文青”
· 焦裕祿與妻子徐俊雅合影(資料圖)
  1950年,焦裕祿被任命為青年團尉氏縣工委副書記,他后來的妻子徐俊雅也在尉氏團縣委工作。偶然一天,徐俊雅被焦裕祿宿舍傳出的二胡聲吸引。推門進去,兩人開始攀談,并且商議為配合剿匪和土改,二人合演一出《小二黑結婚》。在琴瑟相和中,兩顆年輕的心越走越近。同年年底,經(jīng)組織批準,焦裕祿牽著徐俊雅的手,在尉氏團縣委會議室里舉行了簡樸熱鬧的婚禮。婚禮當天,焦裕祿拉二胡,徐俊雅唱《小二黑結婚》中小芹的唱詞,引來眾人喝彩。
  1955年至1964年,徐俊雅跟隨焦裕祿先后在洛陽礦山機械廠、大連起重機廠、尉氏縣糖煙酒公司、蘭考縣統(tǒng)計局等單位工作。盡管夫妻二人在一起的閑暇時間很少,但在平凡之處仍可見兩人相伴的浪漫——“冬天,媽媽總把秋衣、棉衣、罩衣套在一起,放在兩層被子的中間焐熱了,讓爸爸一下子穿上。而父親只要一有空,就為在家操勞的母親拉二胡,那如泣如訴的琴聲見證了父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焦家長子焦國慶回憶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連進修的那段日子,是夫妻二人度過的最美好時光。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云回憶:“母親給父親買了一套黑呢子干部裝,這也是他穿過的最好的衣服。為了去見蘇聯(lián)專家,父親學會了跳舞。他瘦高個,悟性高,跳起舞來風度翩翩。蘇聯(lián)專家都夸他,你一個拉牛尾巴的,舞也跳得這么好。母親也很時尚,燙了頭發(fā),穿上了時髦的布拉吉。”關于這段年輕時光,徐俊雅每每想起總是陶醉其中。
03
青年焦裕祿的文藝范兒
驚艷了他們的時光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海鷗低翔,浪花飛舞,水天一色的海濱,驟然響起了焦裕祿帶“銅音兒”的歌聲。和著焦裕祿極富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歌聲,徐俊雅甜美輕柔的歌聲也響起來了,緊接著,是孩子們參差不齊的童聲伴唱。焦裕祿30歲出頭時,帶全家到星海公園歌唱游玩的這一幕讓女兒焦守云至今記憶猶新。那天,焦裕祿夫婦和孩子們,還在海濱興致勃勃歌吟了他們百唱不厭的歌劇《白毛女》選段。
  曾與焦裕祿共用一張辦公桌的郭玉慧回憶:“他找男同事下軍棋和象棋,跟我下跳棋,一邊下一邊嘴里還咿咿呀呀地哼著小曲。”
  在焦裕祿同事的記憶里,青年時期的他風趣幽默,多才多藝,“除了喜歡拉二胡、唱京劇以外,籃球也打得很好,打中鋒。”
  昔日同窗李安祥想起,求學時期的焦裕祿尤善國文,他寫的《闞家泉的風景》膾炙人口;與焦裕祿共同南下的戰(zhàn)友也說,他編的順口溜爽朗上口,直抵人心。
  而在尉氏縣大營區(qū)的百姓印象里,焦裕祿“三擒黃老三”的故事更是凸顯了他智勇雙全的本領——據(jù)傳,當年焦裕祿第一次利用“空城計”將當?shù)赝练它S老三抓獲后放走、又在三川寺土匪們聚會時再施此技,最后在黃老三必經(jīng)之地尉氏縣尚村才將其及黨羽一網(wǎng)打盡。
  搞發(fā)明、上前線......青年焦裕祿有著太多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但令人惋惜的是,才過而立之年,他便罹患肝病,也從曾經(jīng)的白凈斯文變成了你我印象里最熟悉的模樣。而人生的最后時刻,他來到蘭考,把對生活的熱愛深情,全部灌注進蘭考大地,灌注給這片土地上飽嘗困苦的百姓。
沒想到吧!焦裕祿還是個能唱、會跳、愛打籃球的“文青”
· 一位老人走過河南蘭考一片麥桐間作的土地(新華社/攝)
  高亢激越的歌吟,瀟灑流暢的演奏,信手拈來的小段順口溜,風度翩翩的舞姿......青年焦裕祿曾驚艷過許多人的時光。
  帶領蘭考人民排內澇、戰(zhàn)風沙、治鹽堿,誓要摘掉蘭考“窮帽子”.......這更是焦裕祿最動人的模樣。
  從青澀到滄桑,從戰(zhàn)場、舞臺到扎根群眾、扎根大地,歲月在變、經(jīng)歷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青春許國的理想。
 
 ?。ū疚木C合自北京日報、河南法制報、七一網(wǎng))
責任編輯:李佩藺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jīng)《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