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成為進駐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性,也是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并將開講“太空第二課”。
|作者:珀茜卡 余建斌
|編審:勞靈格
10月16日0時23分,伴隨著大漠溫柔的月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騰空而起,沖破云霄,駛向中國空間站。
地上的我們,不斷接收到來自茫茫宇宙中的好消息:6時56分,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對接成功;9時58分,航天員成功進入天和核心艙……這一次,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將在浩瀚宇宙中停留6個月,還將在太空中度過一次別樣的春節(jié)。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天團”由三個人組成,擔任指令長的是人們熟悉的“太空漫步者”翟志剛,有第二批航天員里最年輕、也是首次飛向太空的葉光富,還有時隔八年再次升空的女航天員王亞平。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失重環(huán)境中王亞平(右)的辮子向天豎起,
網(wǎng)友們紛紛點贊:超可愛!
最激動人心的是,王亞平創(chuàng)下了新的紀錄——她成為了進駐中國空間站的首位女性,也是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
·王亞平的朋友圈。
太空教師的精彩課堂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
這是王亞平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的一次來自距離地球340多公里處的特殊亮相。天宮一號的影像同步傳回地球,神舟十號航天員面對著地面6000萬中小學生,給他們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
·王亞平的“太空授課”。
太空的微重力環(huán)境是講授物理學定律的好時機。課程一開始,屏幕上的指令長聶海勝飄向半空中,擺出“懸空打坐”的動作,王亞平使出“大力神功”,輕輕一戳,就化解了聶海勝的招式,她對著鏡頭說:“很厲害吧?在太空環(huán)境中,我們個個都是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
40分鐘里,王亞平特殊的重力環(huán)境中演示了彈簧測質(zh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水球等5個實驗,她語氣輕快、講解清晰,讓屏幕前的孩子們聽入了迷。更精彩的是,這次授課是雙向的,王亞平也能同步看到、聽到地面現(xiàn)場學生們的問題,風趣地作出解答。
·王亞平母校福山一中全體師生共同收看了授課。
這場“天地互動”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好似真的成為了坐在無邊宇宙教室中的一員,也給無數(shù)人心中種下了飛向宇宙的種子。王亞平回到地面后的這些年,收到了許多立志想當航天員的學生們的來信,八年過去,有的孩子真的報考了航空航天專業(yè),有的甚至成了王亞平的同事。
這次科普任務(wù)讓中國成為繼美國后第二個成功完成了太空授課的國家,世界上第一位“太空女教師”、2007年美國“奮進號”宇航員芭芭拉·摩根還給王亞平送上祝福,對她說:“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我們?yōu)槟泸湴痢?rdquo;
有的孩子在神舟十號“太空授課”時還沒出生,如今他們看到當年的授課視頻,充滿期待地問:“王老師,您什么時候能再上太空,給我們進行一堂太空授課?”
孩子們等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將要到來了。據(jù)悉,在神舟十三號飛行期間,王亞平將重回“太空教師”崗位,為孩子們帶來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課”。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
每一次意氣風發(fā)的出征背后,都是無數(shù)不為人知的苦練和拼搏。
1980年1月出生的王亞平,比神舟十三號最年輕的航天員葉光富大8個月。
王亞平出生在山東煙臺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樸實的農(nóng)民,小時候家里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種植四五畝櫻桃林。王亞平一直是體育尖子生,從小到大都是學校校隊的成員,多次參加區(qū)、縣的長跑比賽,有著驚人的意志力,不怕累也不服輸。
17歲那年,王亞平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和優(yōu)秀的文化課成績通過了空軍選拔,進入長春飛行學院,成為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行員中的一員。
飛行員的訓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考驗。在飛行學院學習,不僅意味著大學課程不能落下,體能訓練和軍事訓練也一刻都不能少,拉練、游泳、跳傘都是必備的項目。
王亞平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跳傘時的場景:“我是第4個跳的,第一次跳還沒來得及害怕就過去了,第二次時反而感覺特別害怕。”在那天回去的車上,同學們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唱得一個個淚流滿面。
1999年,王亞平第一次在教員的帶飛下飛上了藍天,俯瞰腳下的壯麗河山時,王亞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身為飛行員的自豪,自此開啟了與美麗蒼穹的深厚緣分。
大學畢業(yè)后,王亞平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飛行員,之后的九年里,王亞平執(zhí)行過汶川抗震救災(zāi)、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部隊戰(zhàn)備演習等重大任務(wù),她颯爽的身影在空中不停穿梭,安全飛行近1600小時。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著楊利偉成功發(fā)射,那壯麗的一刻在王亞平心中種下了飛往更遙遠宇宙的夢想。她想,中國已經(jīng)有了男飛行員、女飛行員,現(xiàn)在又有了男航天員,那也一定要有女航天員。
2010年,王亞平終于走向了她的航天夢,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航天員的訓練更具有挑戰(zhàn)性,其中有一項叫超重耐力訓練,王亞平每次在進行這項訓練時臉部肌肉就會變形,眼淚會不自覺地往外流,胸部還會感到極度壓抑,呼吸困難,但還必須按照規(guī)定完成各種動作,每次都有度秒如年的感覺。
她說,航天員的手邊都有一個紅色按鈕,如果在訓練中挺不下來可以隨時請求暫停,但這么多年來,沒有一個航天員碰過這個按鈕。
·神舟十號乘組航天員訓練時,正在對王亞平壓力服進行氣密性測試。
經(jīng)過近三年的訓練,王亞平以優(yōu)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yè)技術(shù)綜合考核,在2013年,王亞平搭乘著神舟十號與聶海勝、張曉光一起飛向了夢寐以求的太空,成為了中國“80后”航天員第一人。
王亞平說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第一次飛天的感受:失重的瞬間,感覺到身體“蹭”地一下就飛起來了,好像騰云駕霧;視覺上也受到了沖擊,艙里所有的東西飄了起來、像有了生命,從太空看地球能感受到一種生命力的震撼。
航天任務(wù)充滿了風險和未知,但在被問起發(fā)射時刻害不害怕時,王亞平說,那一刻自己的腦海中只有6個字——責任,使命,圓夢。“身處太空時,所看見的世界會讓人得到升華,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東西則變得‘很大’,比如對家人、對祖國的愛和牽掛。”
![\](/uploadfile/2021/1017/20211017081140331.jpg)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nèi)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摘星星”的新征程
回到地面以后,備受青少年歡迎的“太空教師”王亞平經(jīng)常走進中小學,為孩子們帶來地面上的航天課,繼續(xù)為他們勾勒出遙遠而神秘的宇宙。
·2019年3月26日,山東煙臺的中學生們將親手制作的禮物贈送給王亞平。
航天的訓練也從未松懈。八年后,王亞平再次入選了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這一次,她的身上肩負著更富挑戰(zhàn)的空間站任務(wù),也接受著更加嚴苛的訓練。比如為了適應(yīng)失重環(huán)境下的出艙活動要,航天員要連續(xù)六七個小時在中性浮力水槽中訓練,連男航天員都筋疲力盡。
再赴太空,對王亞平來說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一些堅定。“身體是很累,但當我又練完了一次,我的技術(shù)上又成長了,離我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就會很有成就感,很幸福。”說到這里,王亞平眼睛明亮,對即將到來的飛行充滿期待。
·王亞平進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
比起神舟十號飛行時,這次王亞平還多擁有了一份特別的牽掛,那就是她已經(jīng)擁有了一個可愛的5歲女兒。王亞平的女兒每次在走過展示上過太空的航天員照片墻時,都會遠遠指著、用稚嫩的聲音大喊“那是我媽媽”,為媽媽感到深深的自豪。
說起女兒,王亞平的語氣里流露出愛護與溫柔,透露這一次上天前,她還和女兒互相布置了任務(wù):“我希望她能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姥姥姥爺,好好學習;她讓我飛行回來的時候,要給她和她的同學摘星星回來,而且要摘很多,分享給她的同學們。”
神舟十三號發(fā)射前數(shù)小時的出征儀式上,王亞平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從熟悉的問天閣航天員專用通道走出,面向沸騰的人群招手示意。她5歲的女兒也在一側(cè)的人群中猛力揮舞著小手,喊著“媽媽、媽媽、媽媽……”旁邊有記者鏡頭拍下了母女倆的“同框”瞬間,但王亞平?jīng)]有停留,仍按照既定程序緩緩向前走去?;蛟S,縱然是有百般兒女情長,充盈在王亞平內(nèi)心的,更是對飛向太空的堅定。
正如王亞平所說的:“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因為熱愛,讓我有勇氣克服重重困難走到現(xiàn)在。”這也是對每一個中國航天人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