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面孔
 
本期人物劉屹靖

00后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劉屹靖:我要在中國追風暴,拍風暴

2023-11-07 14:17:25 來源:新京報網 作者:何安安
大號 中號 小號

“我是一位職業(yè)風暴攝影師。”身為“追風者”,00后的劉屹靖有著太多與風暴有關的故事。為了追擊各種風暴,四年多內,劉屹靖的足跡遍布中國十三個省市自治區(qū),總行程近八萬多公里,拍下了百余幅強雷暴影像。他的風暴影像作品曾多次成為SCI期刊封面,他本人也因此受邀在北大作報告,講述追風暴經歷與背后的科學原理。

作為一種由空氣流動引發(fā)的自然現象,風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劉屹靖鏡頭之下的風暴,卻呈現出迥異于日常所見的驚心動魄的瑰麗、壯觀與殘酷。

“我拍下了一座比珠峰還高一倍的積雨云!里面竟是冰雹天氣。”

“空中巨獸來襲!內蒙古通遼市壯觀的青藍色冰雹風暴與密集閃電追逐!”

“前幾天在江蘇南京追逐拍攝風暴,當晚我拍下了數以千計的閃電。”

“這是昨夜我拍下的南昌強雷暴天氣!閃電就在幾十米外,炸雷響徹蒼穹!”

……

2020年,一次在內蒙古追逐風暴的路途中,劉屹靖偶遇了幾位牧民。在看到劉屹靖支起相機,得知他是一位風暴攝影師后。牧民用帶著哭腔的話語講述了下午遭遇的冰雹天氣,“我們種的莊稼全都被打倒了,三輪車的玻璃也被砸壞了。”這次偶然的經歷,以及后續(xù)目睹龍卷風席卷后的現場畫面,讓劉屹靖萌生了用抖音做科普,幫助更多人認識風暴,防御風暴等極端天氣的念頭。

2021年8月10日,劉屹靖在自己的抖音賬號“Range四方”上發(fā)布了第一條出鏡科普視頻。這也是他自2020年6月以來,第一次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可以憑借抖音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將風暴景觀和科普知識結合起來,借助這一平臺,讓更多的人學到知識,助力氣象科普。

很多人對于劉屹靖的風暴攝影師成長之路充滿好奇:如何成為一名風暴攝影師?風暴攝影師需要做些什么?我們真的需要了解風暴嗎?那些瑰麗壯闊的影像之后,又隱藏著哪些科學知識?遭遇極端天氣,應該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在抖音做科普,又為他帶來了哪些收獲與成長?帶著一系列的問題,日前,我們與劉屹靖進行了一次采訪,聽他講述了自己的“追風”之路。

回歸初心 在中國追風暴,拍風暴

“我從小就熱愛氣象,尤其是變幻迅速的極端天氣,每分每秒它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小時候,我媽曾給我買了一本書叫《風力歌》,我從早到晚地翻,每一頁都被我翻爛了。”與很多擁有夢想的人的經歷一樣,劉屹靖的風暴攝影師之夢同樣要從他的童年講起。

“零級煙柱直沖天;一級輕煙隨風偏;二級輕風吹臉面;三級葉動紅旗展;四級枝搖飛紙片;五級帶葉小樹搖……”伴隨著從零級風一直到十二級風朗朗上口的歌謠,劉屹靖對氣象的興趣之門也隨之而開。在同學們都癡迷于動畫片的年紀,陪伴著劉屹靖成長的卻是早中晚都有播報的《天氣預報》以及各種自然地理類的動畫片。

雖然劉屹靖鏡頭下的很多風暴影像,都拍攝于內蒙古等地,但實際上,我國南方區(qū)域的雷暴天氣,是遠遠多于北方的。出生在江西南昌的劉屹靖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暴風雨。別看現在的他一年總有好幾個月追著風暴、雷電跑,在那個時候,劉屹靖還是一個非常害怕暴風雨的小孩,“我還記得之前就有一次,天空中突然烏云密布,來了一場很強的暴風雨。天空中的炸雷每隔一兩秒鐘就有一次,非常密集。我躲在被窩里瑟瑟發(fā)抖,嚎啕大哭,一直哭了很久。”

就是這樣一個“風暴恐懼者”,在某一年突然像變了一個人,愛上了暴風雨來臨前的那種氛圍,每當窗外開始打雷下雨的時候,他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窗戶旁邊,搬個小馬扎一直坐到雨水結束。等到十三四歲,劉屹靖開始自學氣象知識,他到處加入氣象愛好者群,聽群友們談論各種氣象知識,遇到不懂的名詞就自己查。

“我想成為一名氣象預報員”,進入高中的劉屹靖在一次受邀參觀氣象臺以后,把進入大學學習氣象專業(yè)當成了自己的目標。沒成想,陰差陽錯,備戰(zhàn)高考期間的一場大病,使得劉屹靖沒能如愿以償,錯失了心儀的氣象院校,不得不進入另外一所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yè)。但風雨雷電的怒吼聲,總能激起他對自己曾經夢想的堅持,“雖然沒能到大氣科學專業(yè)學習,但是我和風雨雷電的緣分卻沒有走到盡頭。”

“我真正感興趣的還是風暴,跟風暴有關的氣象學知識叫中尺度氣象學(mesometeorology),除了中尺度氣象學,還有大尺度氣象學,它們兩個研究的方向不一樣。”雷暴、暴雨、冰雹、龍卷等災害性天氣都屬于中尺度氣象學這一領域,劉屹靖所拍攝的風暴正是雷暴,屬于強對流天氣。

進入大學以后,劉屹靖并沒有放棄學習氣象。與此同時,為了轉移自己自生病以來積累的負面情緒,劉屹靖把目光投向了攝影。在學習了各種各樣的攝影知識以后,劉屹靖拍攝日出日落,拍攝人像、建筑、人文紀實。但這樣的狀態(tài)并沒有持續(xù)多久,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將攝影師們的腳步留在了家里,創(chuàng)作自然也難以為繼。

停擺在家里以后,劉屹靖不得不去思考,自己還能做些什么?“你應該有一些不那么容易被取代的東西,真實的東西。”就這樣,劉屹靖想起了氣象風暴,也想起了自己對暴風雨的喜愛,為什么不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呢?“回歸到自己的初心,在中國追風暴,拍風暴!”

在這個充滿張力的風暴世界 人類就像滄海一粟

“拍攝風暴這件事情,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實我的工作核心就是去追風暴,找到這些風暴,然后去把它們拍下來……”

成為一名風暴攝影師的路,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容易。“第一年,壓力是非常大的,你不知道在中國專門拍這個東西,能不能像國外很多專業(yè)追風者一樣,拍到非常好的作品。”劉屹靖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美國這種龍卷風非常多的國家相比,中國的龍卷風要溫和的多,“但這樣的事情,仍然是可以去嘗試的。”

風暴是一種極端天氣,強雷電、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龍卷風都包括在其中。追風的過程,全程都離不開專業(yè)氣象資料,核心就是衛(wèi)星云圖和氣象雷達圖。要知道風暴在哪里、要往哪移動、強度與類型如何、最佳拍攝點在哪里、怎樣選擇路線……需要提前幾天劃定一個方圓幾百公里的風暴可能形成的區(qū)域,然后提前一天到達附近的城市作為中轉點,當天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拍攝地點。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劉屹靖踏上了自己的追風之途。

“我在追風暴之前,已經把追風暴的前期規(guī)劃基本摸透了,只是沒有實戰(zhàn)經驗。”拍攝風暴的第一要點,就是需要和風暴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離得太遠了,根本看不清楚風暴;離得太近了,又不得不面臨暴雨、冰雹等種種極端天氣。

“在這個充滿張力的風暴世界,人類就像滄海一粟,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2020年8月1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陳巴爾虎旗,劉屹靖拍到了一組非常震撼的弧狀云作品,仿佛一面巨墻的風暴從草原深處慢慢碾壓過來。

為了拍下風暴完整變化的過程,劉屹靖想守到最后一刻,距離大風抵達前三分鐘的時候再收相機。結果,大風比預估的時間更早抵達,“等我看到風來了已經來不及收相機了,那個風很快,是超過10級的。有一臺相機直接被風吹倒了,摔在沙土里面。當時我人在外面,根本不知道怎么避風,人被風吹得腳都要離地了,趕緊伸手抓住越野車頂的行李架。”他用“帶有僥幸心理”來評價自己的作為新人時的莽撞。

類似的危險經歷還有一次,同樣發(fā)生在2020年,劉屹靖在烏蘭察布拍攝一個風暴,因為到處都找不到開闊地,選擇將車停在了一個離風暴很近的風電場。沒拍幾分鐘,劉屹靖就聽到外面發(fā)出了一種奇怪的聲音,像很多東西掉在了草地上一樣。緊接著,風力發(fā)電機上傳來了像石頭打在上面一樣的聲音,乒乓作響。劉屹靖這才知道,這是冰雹的聲音,他趕緊和司機上車,“再差個十米秒,頭皮可能都要打開花了。”劉屹靖說,這就是離風暴太近的后果。

內蒙古的風暴追逐旅途 還遠未結束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追逐風暴,聆聽著雨點墜落,勁風呼嘯過耳邊,抑或是目睹閃電連接天地,以及黃昏時刻不緊不慢的趕牛人。潔白無瑕的積雨云、快速旋轉的超級單體雷暴、黃昏時刻的火燒云、極具壓迫感的烏云……這些風暴,是震撼的氣象景觀,亦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破壞。”作為一名風暴攝影師,最想去拍什么?劉屹靖的答案是超級單體雷暴——因為它是所有雷暴里面最強大,比例也最少,帶來的災害天氣最多的一類風暴。

超級單體雷暴會快速旋轉,一旦觀測條件合適,在沒有遮擋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空中會有一大坨像漩渦一樣的云在空中旋轉,轟隆著跟著一堆摞在一起的圓餅一樣的的云,肉眼可以看到它在緩慢轉動,“用延時攝影的方式拍攝視頻,可以看到它會轉得非??欤貏e有氣勢有壓迫感。”

但與此同時,超級單體雷暴帶來的災害也是最多的,它可以同時帶來雷電、暴雨、冰雹、大風,還有龍卷風的天氣。因此,“很多強龍卷風天氣都產生于超級單體之下……我現在已經追了超過20個超級單體雷暴了?,F場那種烏云壓頂的緩慢旋轉,就像抖音上有些粉絲們所說的那樣,是會讓他們起恐懼癥的那種畫面,在現場可以聽到的雷聲,就好像燒開了的水一樣,咕嚕咕嚕的,被我稱為‘滾水雷’。你能感覺到它縈繞在你耳邊,一刻都不停。”

“今天的天氣特別好,怎么會有暴雨?”在拍攝風暴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好奇地向劉屹靖提出這個問題,“這是大家都感到比較奇怪的一個問題:真正強的風暴在出現之前,早上大部分都是萬里無云的,也就是我們攝影圈常說的“光板天”。這是因為風暴的形成需要熱上升氣流,需要有太陽的能量加熱地表。只有得到充分加熱的地表,午間才能夠形成這種上升氣流。如果一大早起來就是陰云密布,午后其實比較難出現強風暴。”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在劉屹靖看來,追風暴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追太陽的過程,“從拍攝的角度來講,我肯定是不喜歡晴天的,但對于風暴的形成來講,晴天又是不可或缺的。”

短視頻風暴科普 天青色等的是冰雹不是煙雨

什么是扇形三角洲?什么是弧狀積雨云?什么是丁達爾效應?什么是超級雷暴單體?自從2020年6月26日劉屹靖在抖音開設科普賬號“Range四方”后,迄今為止,已經有19.2萬粉絲通過這一賬號,一起見證鏡頭下魔幻的風暴世界。

一開始,劉屹靖的想法是將自己拍攝的風暴作品放在網上,很快,他發(fā)現這樣做并沒有引來多少人關注。他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通過這些風暴作品,帶著大家認識風暴和惡劣天氣,通過文字和短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標注。在這次和科普相結合的轉型之后,他發(fā)布的作品播放量開始呈幾何式增長,“事實證明,廣大網友其實都喜歡看這種非常壯觀、震撼的景觀與科普元素相結合的作品。”于是,劉屹靖開始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劉屹靖在抖音上發(fā)布的冰雹風暴科普視頻

“我在抖音上真正一下子火了,是因為一條有關冰雹的科普。”會下冰雹的風暴,里面會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青藍色,“這種青藍色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一旦你看到烏云里邊有這種青藍的顏色,基本這個風暴就會下冰雹,概率特別大。”

配合著有關冰雹的科普知識,劉屹靖在抖音上發(fā)布了一條在福建拍攝的青藍色風暴,這條視頻很快大火,其中一條來自網友的評論,“他說‘天青色等冰雹’,這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周杰倫《青花瓷》中的歌詞‘天青色等煙雨’。從氣象學角度來說,天青色等的一定是冰雹而不是煙雨。”這條評論迅速成為熱門評論,而這也讓劉屹靖感到開心:“我講的知識傳播出去了。”

在這個視頻發(fā)布一個多月以后,劉屹靖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親眼目睹了強龍卷風掃過一個村莊后的種種慘狀,道路兩邊的樹木全倒了,很多樹木都被剝了皮,村口有轎車底朝天被扔在路邊,很多牛羊呆呆地站在路邊。劉屹靖當即決定不追風暴了,就在這里下車。走進村里,看到很多房屋上面的瓦片被吹走,活動板房被掀翻,樹木被連根拔起,這種觸目驚心的場景讓劉屹靖幾乎快哭了,拿著相機的手不斷在顫抖,“我現在都很難忘掉那個場景,這是我在見過哭訴冰雹災害的牧民之后,第一次真正目睹風暴會給我們的家園帶來何種傷害。我下定了決心,我是一定要去做科普的。”

談及自己做科普的目的,劉屹靖說,“我一直不要求所有人能夠做到看了我的視頻,知道這是什么風暴,知道它形成的科學原理等。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喚醒大家,多抬頭仰望天空,多關注天空中的氣象變化,喚醒大家對防災減災的意識。”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