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政治研究所12月1日發(fā)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制度“深陷困境”,或美國是“失敗的民主國家”。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日前刊文稱,美國即將舉辦“民主峰會”,想把“民主”作為化解不平等、腐敗和無效經(jīng)濟管理的解決方案,這一作法可能被證明無效,“根本難以引發(fā)共鳴”。
美式民主受到質疑,是因為沒有守護好“民心”,缺乏對民眾訴求的及時有效回應。民主一詞源于古希臘,本意是“人民統(tǒng)治”。事實表明,今天的美式民主完全缺失“人民屬性”,淪為富人游戲,難以轉化為增進民生福祉的治理效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里,美國是唯一一個底層民眾平均收入停滯不前的發(fā)達國家。今年初,得克薩斯州遭遇暴風雪,數(shù)百萬民眾斷水斷電,美國政府行動遲緩,當?shù)刈h員甚至跑到國外度假。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美國政府抗疫不力,花式“甩鍋”,“救市”先于“救人”,導致美國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雙雙達到全球最高。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學者查爾斯·惠蘭說,美式民主不過是“海市蜃樓”,在這樣的制度中,“人民并不治理國家,政治人物基本只聽從既得利益者和最富有的人的愿望。”
美式民主受到質疑,也因為決策效率低下,攸關國計民生的長遠規(guī)劃難以有效推行。為了迎合選民,政客們不愿尋找棘手問題的治本之策,而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缺乏長遠考量。政治日益極化,“否決政治”成為美國常態(tài),黨派之間難以協(xié)商達成共識,上屆政府投入大量資源的“政績”,卻可能被下屆政府棄如敝屣。“翻燒餅”式施政讓國家和民眾付出沉重代價,一些關乎民生福祉和長遠發(fā)展的重大項目,因黨派分歧而被束之高閣。從道路損毀到水壩失修,從城市與農村的“寬帶鴻溝”到高鐵建設延宕,基礎設施項目往往難逃“爛尾”結局。
美式民主飽受質疑,還因為不同政治力量之間沖突加劇,致使民主制度陷入功能性失調。美國政治的“內卷化”愈演愈烈。今年1月,美國國會大廈遭遇暴力沖擊火光沖天,更是徹底刺破美式民主的幻象,令美式民主“濾鏡”碎了一地。“一棟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用林肯的話勾勒出當下美國社會的病態(tài)。審視美國政治制度的“退化”趨勢,美國政治學者福山將其歸結于“僵化的觀念和既得利益格局固化”的疊加。
美式民主弊病讓世人愈發(fā)看清一個“蒼白”的美國,而美式民主輸出的失敗,則加劇了其國際形象的崩塌。
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美國卻打著所謂“民主改造”的旗號,帶著種族主義的優(yōu)越感和干涉主義的傲慢,把美式民主裝扮成所謂“普世價值”,制造了一場場后果慘烈的悲劇。從敘利亞的千瘡百孔到阿富汗“失去的20年”,從非洲、拉美地區(qū)一波波“民主化”退潮,到“阿拉伯之春”給相關國家?guī)韯邮帲聦嵎磸妥C明,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英國《衛(wèi)報》專欄作家波莉·湯因比認為,“西方國家以為它們可以利用軍事力量將阿富汗變成一個穩(wěn)定的民主國家,這樣的荒誕幻想到此結束”。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治理效能。制度是否優(yōu)良,要看它是否能為廣大民眾創(chuàng)造安寧幸福生活,而不是僅讓少數(shù)人受惠。美式民主的內外交困再一次證明,有效的民主,不是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不是黨爭紛沓、相互傾軋,不是相互掣肘、不斷內耗,更不是口頭上喊著“民主”,事實上卻無法保證廣大民眾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權利。有效的民主,是以長遠的決策,強大的行動力,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發(fā)展動能,不斷增進廣大民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良政善治。
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秉持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才能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shù),邁向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人類文明新未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