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

他在村小造火箭,背后有個“云端智囊團”

2023-12-15 09:43:5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李林
大號 中號 小號

網(wǎng)絡,正在縮短一些孩子與科學的距離。

曾經(jīng),科學對他們而言是抽象的,可望不可及。在勞務輸出大縣河南信陽固始縣,科學教育一度是定理、公式。

張建濤讀書時只看老師做過兩次實驗:一次隔著很遠,伸長著脖子還是看不清;一次只是為了考試。

后來,熱愛科學的他沒走到科學的路上。他學了市場營銷,畢業(yè)后在鄭州輾轉(zhuǎn)賣過女裝女包、手機、電器。2019年,他回到家鄉(xiāng)的縣城,成為一名老師。

現(xiàn)在,作為固始縣張廣廟鎮(zhèn)第一小學唯一的專職科學老師,35歲的他帶著一群留守兒童真正走進了科學的世界:他們將塑料瓶組裝成水火箭一飛沖天,用廢紙盒發(fā)射空氣炮擊倒整排可樂罐……幾十個孩子緊緊擠在一起,驚喜伴隨著歡笑。

張建濤在自己的抖音賬號@科學小小小實驗中,已經(jīng)發(fā)表了205個視頻,收獲點贊量45萬多。

這些實驗視頻,正成為全國科學老師的“云課件”,通過抖音,在各地的教室里被播放和復制。

他和全國各地的科學老師們,因為短視頻連接到了一起,在群中交流自制實驗的經(jīng)驗。

“東北的袁海雁,江西的朱向陽,江蘇的唐守平,桂林的田若平,景德鎮(zhèn)的夏振東”,都是他的“云同事”。


孩子們圍觀張建濤制作的水火箭

01

在中國,小學生開始上科學課,源自2001年的課程改革。當時,沿用了半個世紀的小學“自然”課更名為“科學”。

2017年,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從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5年后,教育部再次頒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科學課的整體設計,一直貫穿至九年級。

但是,對很多小學來說,科學課并沒有語文、數(shù)學重要,很多老師身兼數(shù)職,都是照著書本教,很少做實驗。

日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guān)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從課程教材、實驗教學、師資培養(yǎng)、實踐活動、條件保障等方面部署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以適應科技發(fā)展和產(chǎn)業(yè)變革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zhì),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zhì)、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è)的青少年群體。

教育部有關(guān)負責人表示,力爭用3到5年時間使中小學科學教育有大的突破性進展。

回到家鄉(xiāng)后,張建濤陸續(xù)做過私立中學的物理老師、小學的數(shù)學老師。

做物理老師時,他是學校為數(shù)不多做實驗的老師。他從網(wǎng)上買了材料和道具,展示“光的反射” “液體的壓強”。

來到張廣廟鎮(zhèn)第一小學時,張建濤擔任數(shù)學老師。閑著的時候,他會從辦公桌底下掏出那幾套物理實驗道具擺弄。

2021年,固始縣張廣廟鎮(zhèn)第一小學新蓋了一棟樓,新建了實驗室,由總愛擺弄實驗器具的張建濤負責。他跑去一看,實驗室是新的,但器材卻是多年前買的,音叉已經(jīng)壞了,器具只有一些量杯量筒、天平砝碼之類的,做不了什么實驗。他有點灰心,有兩個月,他連實驗室的門都沒開過。

為了激勵孩子們認真聽講,他第一次告訴學生:“聽完課做完作業(yè)就帶你們?nèi)プ鰧嶒灐?rdquo;

那一次,他給孩子們表演了“風的形成”。班上的54個孩子坐滿了實驗室的9張桌子,每個桌上都有一個風車,用打火機點燃下方的可燃物,在熱能的驅(qū)動下風輪就開始自己轉(zhuǎn)動。

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卻一下子點燃了課堂。下課時,一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女孩拉住了他的衣角,小聲地問他下次什么時候能再做實驗。

張建濤被打動了。


張建濤正在上實驗課

在張建濤看來,對于像他這樣的老師來說,做實驗不麻煩,麻煩的是錢——學校沒有更多的預算購買器具,他得想盡辦法,用最省錢的方式自制一些實驗器具。

張建濤開始改造生活廢品做實驗器具。

他在抖音搜索“科學實驗”,跳出來成千上萬個短視頻。這些視頻用簡單的生活物品做素材,讓身邊的邊角料在實驗室里變成科學的“魔術(shù)”道具。

“希羅噴泉”,是三個飲料瓶加上幾根吸管做成的;“機關(guān)槍”是一個純凈水桶,連上一根透明塑料管,再加一些乒乓球。

即使一張紙也有它的魔力,張建濤折了四五十次,嘗試不同的角度、力度,讓它成為真正的“回旋紙飛機”。

偶爾,他也會從網(wǎng)上買一點裝備。便宜的螺旋槳安裝在一個垃圾桶上,就變成了孩子們的“無人機”。

張建濤陸陸續(xù)續(xù)從抖音里自學了100多個實驗。去年,他干脆申請轉(zhuǎn)崗,從數(shù)學老師正式成為了一名科學老師。


張建濤辦公室里的實驗材料

02

 

 

如今,張建濤的辦公室里存著不少“廢品”:啤酒易拉罐、米醋瓶子、4.9L的老抽醬油桶、冷凍食品泡沫盒、裝牛奶的紙箱、幾根裝修用的排水管、廚房的不銹鋼湯盆……最珍貴的是1.25L可樂雪碧瓶——這里的超市買不到,只能去餐館喝,喝完把瓶子帶回來。

他還有一些五金工具,幾年積攢下來的,都不值錢。他舍不得扔掉任何一個,心想著總有一天會用得上。

他說,他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最便宜的價格、最方便的材料,讓孩子們?nèi)ジ兄茖W。

一次,張建濤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水火箭的實驗,該實驗還出現(xiàn)在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附錄中。于是,她在抖音上搜關(guān)鍵詞,找到了@科學老師王印的賬號。

在自制水火箭這個領域,浙江安吉藍潤天使外國語實驗學??茖W老師王印小有名氣。

那時已經(jīng)將近深夜12點,張建濤興奮得睡不著,把王印賬號里的幾十個視頻全部看了一遍,還加入了粉絲群。

過了幾天,張建濤試著模仿做了一個水火箭。他覺得當時做的很“小兒科”,但是孩子們卻沸騰了,圍著“火箭”一個勁兒地拍手。

2021年3月,王印開始自制水火箭。這一年是國家航天大年,學校設立了“太空探索與人類文明”主題實踐活動。

但制作的過程并不順利。他的火箭不是飛不高,就是飛不直。他一共失敗了16次。

后來,王印成了做水火箭的“專家”。

張建濤進了王印的交流群,發(fā)現(xiàn)群里一共有3000多名科學、物理老師。大家一起交流技術(shù)細節(jié),“為什么降落傘總是打不開?”“為什么飛不高?”

不久之后,張建濤也在學校的操場上發(fā)射了水火箭。全校一千多名師生圍在操場。火箭騰空而起,再緩緩降落。落下來大家一看,降落傘是一個紅色的塑料垃圾袋。

2023年,抖音上的水火箭實驗相關(guān)視頻總數(shù),同比增長了789%。發(fā)布該類視頻的老師,同比增長62%。

在這些短視頻里,水火箭發(fā)射的背景,有時是洋氣的塑膠地,有時是高大嶄新的教學樓,有時是鄉(xiāng)村的土地,有時是遠處的群山。

每當火箭騰空而起時,總會伴隨著一陣學生驚喜的歡呼。


抖音里全國各地的水火箭

因為短視頻,張建濤如今也有了十幾個線上的老師實驗交流群。大家定期分享作品或?qū)嶒灧矫娴难芯繄蟾?,還會定期組織活動。比如,某老師自制一個實驗,其他老師陸續(xù)模仿。每次活動都有幾十個老師參加。

這就像是一種云端的接力學習。

張建濤自己也組織過一次活動,做的是虹吸實驗。實驗非常簡單,便于大家操作。一個塑料瓶子,一根吸管,一個橡皮塞就夠了。

他堅持一個簡單的原則:用便宜的材料做實驗,可以滿足更多鄉(xiāng)村的孩子。

大約三十個老師參加了他的虹吸實驗,所有人都做成功了。

實驗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

以前,張建濤覺得當老師“有時很崩潰”,因為有的知識點不管怎么講,學生也不太容易理解;做實驗時間久了,張建濤發(fā)現(xiàn),孩子們收獲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些原本沉默的孩子變得更愛表達了,見到他會主動打招呼;不少孩子會用實驗中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不再直接扔掉家里壞掉的東西,先嘗試維修;孩子的父母也紛紛找來,請老師推薦相關(guān)的書籍。

什么是科學?這所學校的展示廊里寫道:“科學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對象,進行無限放大跟無限縮小,在無限放大跟縮小的過程中,找到接近百分百的完美理論,得出價值,做出貢獻,看看你現(xiàn)在的生活,看看航母,看看互聯(lián)網(wǎng)等等。”


張建濤給孩子們上科學課

03

 

 

張建濤從沒料到自己會像今天這樣。

2022年,他第一次帶隊去縣里參加科技運動會,拿了好幾個獎。今年,他所在的雛鷹實驗室在第三屆科技運動會上又獲了七個獎,在所有參賽學校中成績最棒,固始縣的教育圈對他刮目相看。

有人統(tǒng)計過,兩年來他帶著學生們在全國一共拿了59個獎狀和獎杯。其中,35個是航模類的獎項。

他已35歲,教齡只有三年,卻是學校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他走在校園里,學生看他就像看見魔術(shù)師,調(diào)皮的男生會對著他大喊:“做一個!”

他的頭發(fā)白了不少,但依然是“全校精力最旺盛的老師”,也是“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老師”。

有時候他翻看抖音,看到那么多的科學小實驗,的確能吸引孩子們。根據(jù)《2023抖音科學實驗數(shù)據(jù)報告》,抖音上共有473萬個科學實驗相關(guān)視頻,累計收獲492億次播放。

這些視頻的時長超過1629萬分鐘,按每堂課45分鐘計算,相當于36.2萬節(jié)實驗課。2023年,抖音科學實驗搜索數(shù)據(jù)同比增長了230%。

有個南方的小學老師,曾在網(wǎng)上給他留言,希望他能把視頻私下發(fā)過去,這樣就能在課堂上播放給孩子們觀看。

張建濤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接下來一年,他想制作出100個實驗教程的“云課件”,放到抖音上,全部免費觀看。

他還決定,拍視頻要讓學生們多出鏡,因為科學教育需要“用孩子帶動孩子”。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qū)41歲的小學老師周鴻,受張建濤的影響很大。由于學??茖W老師緊缺,他轉(zhuǎn)崗到六年級任教科學。他說,按照書本上課沒那么生動,他希望孩子們思路能更開闊一些,學著自己去研究和創(chuàng)造。

在觀看了張建濤的視頻后,他決定動手做一個水火箭,他還請教了王印。

前不久,周鴻在抖音上傳了帶學生們做水火箭的視頻。隴南市電教館館長看到后,邀請他和學生們?nèi)ナ欣锏膭?chuàng)作比賽現(xiàn)場表演。周鴻在線上指揮學生發(fā)射,一級水火箭實驗成功,學生們又嘗試性發(fā)射了三級水火箭,雖然失敗了,但依然拿到了特等獎。

實驗留給孩子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夢想。

有一次,張建濤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夢想寫在水火箭里,一起發(fā)射到空中。課后,他偷偷把這些紙條撿了回來。許多孩子在上面寫了想成為“科學家”“宇航員”。


張建濤給孩子們上科學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