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初中文化的老趙,沒學(xué)過詩歌,也不通格律,他寫詩的興趣來源于童年。到現(xiàn)在,他還清晰地記得自己寫的第一首詩,那是讀小學(xué)時為教室的土坯墻寫的。
“小時候我成績很好,小學(xué)四年級,父親去世了,因為家庭條件,讀完初三我就去打工了。”老趙提起這段經(jīng)歷依舊紅了眼眶,“后來我偷偷買了高中的語文課本,自己摸索著讀完了。但為了生計,不停奔波,寫東西的愛好就擱下了。”
2001年,老趙從老家河南來紹興謀生,做過小工,跑過地攤。直到2007年,他和妻子兩人開了“老趙水果”,生活才逐漸穩(wěn)定下來。2016年,老趙無意中翻到自己20多年前寫下的筆記,重新燃起了想寫東西的欲望和熱情。
每天深夜,水果店關(guān)門落鎖后,老趙會一個人在店里待一小時。“門一關(guān),我就有了自己的世界。”就著夜色,老趙將白天混亂的思緒和靈感串珠成線,理成一首首小詩。而更多的時候,靈感來得突然和細(xì)碎,他就趁等紅燈,或送走顧客,記幾個關(guān)鍵詞在紙上,等閑下來,再把詞串成詩。
“一條林蔭道,通往城鄉(xiāng)。你是厚實的張望,你是聲張的向往......”這首題為《林蔭道》的詩,老趙花了20分鐘,在路邊匆匆而就。“2號那天我去收西瓜,開車路過一條林蔭道,瓜棚與稻田,城市與鄉(xiāng)村,就在道的兩端。我趕緊停車,撕了張紙寫起來。”為了隨時記錄,紙筆是老趙兜里、車?yán)锏某淦贰?/p>
就這樣,6年時間,老趙寫了三百多首詩,三百多篇隨筆。而他自己更愿意稱這種嘗試性寫作為:胡言。他把詩歌當(dāng)成一位朋友,一有空,就跟這個朋友聊天、對話,每每這樣的時刻,總能忘卻生活的瑣碎和煩惱,尋找到心靈的平靜。
“肯定會接著寫。”老趙有個樸實的心愿,“我希望有一天,能把這些零散的紙片,整理起來。”
“我賣水果,也寫詩。水果和詩,都是我的孩子。”一個撐起了老趙的生活,一個燃燒了他的心窩。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