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喀喇昆侖到喜馬拉雅
他帶領科研人員
幾乎走遍青藏高原的主要冰川
一次科考時
運輸物資的隊員突然掉進冰裂隙
所幸這段冰裂隙不到2米深
隊員事先在腰間系上繩索
才防止突然掉落時救助不及
如此危險的場景
對于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國冰芯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姚檀棟來說
可謂是“家常便飯”
姚檀棟帶領的隊員
笑稱自己是“冰川敢死隊”
他們一次次爬冰臥雪
就是為了守護世界最后一方凈土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采集冰芯過程險象環(huán)生
“每行都有它的艱苦
關鍵在熱愛”
冰芯
被稱為“無字的環(huán)境密碼檔案庫”
記錄著地球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的重要信息
是研究冰川以及氣候與環(huán)境變化的法寶
如果說冰川是研究地球氣候變化的密碼
那冰芯則蘊藏著核心證據(jù)
冰芯的采集分外重要
海拔越高或越古老的冰川
冰芯科學價值就越大,也越難采集
穿著厚厚的羽絨服
行走在冰天雪地
每走一步都耗費極大的體力
有時還會感覺頭疼、惡心、氣喘
甚至關節(jié)疼痛、嘴唇干裂潰爛
這些對于姚檀棟和他的團隊而言
都只是家常便飯
除了艱苦寒冷的氣候條件
團隊的每一位隊員,每刻都要緊繃神經(jīng)
一個疏忽
腳下可能就是幾十米深的冰裂隙
而這些冰裂隙
足以吞噬掉科考隊員的生命
即便如此,姚檀棟認為
“每個行當都有它的艱苦
關鍵在于你要‘感興趣’或‘熱愛’
我喜歡青藏高原,喜歡冰川研究
不認為這個環(huán)境阻止了我的研究”
地毯式搜索、遭遇12級暴風雪
終于鉆取全長308.45米的冰芯
2015年10月,姚檀棟帶領科考隊
在茫茫雪原上地毯式掃描
幾次遭遇12級暴風雪
終于在古里雅冰川
鉆取了全長308.45米的冰芯
這是地球上除南北極之外
鉆取的最長冰芯
創(chuàng)造世界高海拔地區(qū)
一次鉆取最多冰芯數(shù)量的紀錄
近40年,姚檀棟帶領科考隊
先后在祁連山敦德
達索普、古里雅、普若崗日
慕士塔格、珠峰東絨布冰川等
世界高海拔地區(qū)成功鉆取冰芯
位于拉薩的中科院青藏高原冰芯庫
存放著姚檀棟等人
在第三極地區(qū)鉆取的冰芯
相當于記錄下了千萬年來
青藏高原氣候演化的歷史檔案
而就在今年5月
第二次青藏科考“巔峰使命”采集的
來自珠峰峰頂?shù)?筒冰雪樣本
也已入庫
“冰川,就是我一生的命運”
今年5月4日
中國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峰
這是我國珠峰科考
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的極高海拔
中國對珠峰地區(qū)的綜合性科考
掀開了嶄新一頁
姚檀棟正是本次科考的總負責人
當山下現(xiàn)場指揮的科學家們倍感緊張
緊盯實時回傳畫面時
姚檀棟密切注視著
科考隊員們的一舉一動
他的沉著與鎮(zhèn)定
其實正源于多年來的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
早在大學時期
姚檀棟第一次到祁連山的冰川考察實習
就被無比綺麗壯美的冰川景色深深震撼
從那時起,姚檀棟就認定
“冰川就是我一生的命運”
近40年來
從喀喇昆侖山、念青唐古拉山
到喜馬拉雅山
姚檀棟幾乎走遍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冰川
帶領團隊在冰芯與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
取得了一系列
國際一流科研成果
如今,年近七旬的他
依舊奮斗在最前線
在姚檀棟看來
“要把科考當作豪邁的事業(yè)來干
搞清青藏高原的環(huán)境變化和影響
提出應對方案
永遠執(zhí)著地做這個事情”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人民政協(xié)網(wǎng)、廣州日報
總臺記者/張立雷 王帥 韓文旸 魏幫軍 任梅梅 陳琴 扎旺 趙耀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