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

烈士許玉忠:再見已是報國軀

2022-04-01 09:17:5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鄒明仲
大號 中號 小號

【烈士檔案】許玉忠,1921年出生,河北省滄縣人。1948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后隨部隊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60軍181師543團副班長,1951年壯烈犧牲。2016年,第三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許玉忠裝殮于506號棺槨,后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清明節(jié)前,乍暖還寒。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環(huán)形的烈士英名墻下擺滿了黃白相間的菊花。1951年犧牲的烈士許玉忠,就是英名墻上的一員。

71年前,剛滿而立之年的許玉忠,說了句“來世再見”,就沖向了敵人的陣地。2016年,第三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許玉忠裝殮在506號棺槨,重回祖國的土地上。幾經(jīng)波折后,終于在2019年9月與從未謀面的家屬認親成功。

“真想不到,有朝一日,還能見到三伯!他是我們家族的驕傲。”許玉忠的侄子許同海說。

說了句“來世再見”,就沖向了敵人陣地

67歲的許同海,小時候就知道有個“三伯”,是犧牲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烈士。

“他犧牲時,我還沒出生,”許同海說,“第一次聽說他的故事時,我才10來歲。我爹帶我去鄰村體驗農(nóng)活,一個從朝鮮戰(zhàn)場回來的老兵,和我爹閑聊時就問‘你叫許玉生,那你認不認識個叫許玉忠的?他是我當(dāng)兵時認的老鄉(xiāng),抗美援朝在同一個連隊。’我爹一聽就著急地說‘那是我三哥??!’”

就這樣,許同海和父親第一次聽人講起了三伯是如何犧牲的。“那位老兵說,一場戰(zhàn)斗中,一聲令下,連隊就沖上去了。沖鋒前,許玉忠只說了四個字:來世再見!”

如今,已沒人能說清楚,許玉忠犧牲的消息是什么時候傳回家里的。只知道很多年后,許玉忠的父母被政府確認為了烈士家屬身份。

許玉忠是家里的第三個孩子,同輩兄弟姐妹一共7個。1948年,年僅27歲的許玉忠,參軍離開家鄉(xiāng)河北滄縣,之后就再沒回家。

一張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立功喜報,是許玉忠留給家里的唯一念想,一直由許同海珍藏。這份1949年11月郵寄回來的立功喜報書,邊角處雖已有些殘缺,但上面的墨跡依然清晰:“在秦嶺戰(zhàn)役,英勇追敵,不怕困難,完成任務(wù),三等功”。

88歲的村民邢廣弟和許玉忠是自小的玩伴,當(dāng)年兩家僅一墻之隔。談起許玉忠參軍入伍的情形時,老人說:“許玉忠從小愛打玩具槍,參軍那天騎著高頭大馬,戴著大紅花,伙伴們都很羨慕。只是再得到他的消息時,他已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犧牲了。”

許玉忠的弟媳、87歲的張艷珍回憶說,許玉忠的大哥許玉井曾在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后,去看望過當(dāng)兵的三弟,還曾勸他回家,但許玉忠說什么都不同意,后來跟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

離家多年的三伯回來了

許同海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和從未謀面的三伯見上一面。

從2014開始,他聽說每年都有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但對三伯能回來根本沒抱指望:“沖鋒時一片一片倒下,犧牲了那么多人,哪能那么巧,三伯的遺骨就能找到,給運回來呢?”

事實上,2016年,許玉忠烈士遺骸就安眠在506號棺槨,和第三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一起重新回到祖國土地,安葬在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許玉忠烈士留下的印章,成了尋親的關(guān)鍵線索。2016年,河北滄州市自發(fā)成立了民間烈士尋親公益組織,和政府部門一起為許玉忠烈士尋親,當(dāng)?shù)貓蠹堃沧隽?0多期專題報道,幾經(jīng)周折,最終在2018年促成許玉忠烈士與家人“團聚”。

52歲的尋親志愿者白文岐,至今仍清楚記得與許同海聯(lián)系成功的日期——2018年3月11日。“我和許同海通了尋親電話,他聽說他三伯回來了,電話里很激動,連聲說謝謝。”

尋親過程實際上費盡周折。最初根據(jù)檔案信息,尋親團隊一直在青縣尋找“趙官村”,沒有找到,同音的“召官村”倒是有,尋親團隊走了10余個村,還找村里的老人交談,根本就沒幾家姓許的,更沒有找到真正的許家人。

“許玉忠參軍時,他的家鄉(xiāng)是青縣,新中國成立后劃為了滄縣,許玉忠烈士的家鄉(xiāng)是滄縣趙官村。”白文岐說,“根據(jù)滄縣的線索,我們終于找到了許同海。”

尋親團隊上門了解到許玉忠父母一直享受烈士家屬待遇,核實了許同海和鄰里所講述的出生、入伍、立功、轉(zhuǎn)戰(zhàn)朝鮮、犧牲等生平事跡,與許玉忠烈士一致,這才基本確認了親屬關(guān)系。

2019年,許同海和家人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參加認親儀式。儀式上,退役軍人事務(wù)部向烈士親屬頒發(fā)了親緣鑒定證書。鑒定證書上這樣寫著:經(jīng)DNA比對分析,許玉忠與許同海存在生物學(xué)親緣關(guān)系。

“再嘗嘗老家的棗子花生吧”

又是一年清明時,受疫情影響,許同海沒法再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祭奠安葬在此的三伯。

但許玉忠的家鄉(xiāng)河北省滄縣趙官村,會為許玉忠等當(dāng)?shù)亓沂颗e辦“烈士會”。許同海還專門為三伯準備好了糕點、水果,打算在村里祖墳前為他點上三炷香。

“雖然沒有見過面,但三伯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他為許家人爭了氣。”許同海說,他永遠是我們整個家族的記憶。

早在1991年,許家重修家譜,雖然許玉忠沒有子嗣,也不知長眠何處,許同海和長輩們叮囑孩子們一定要把三伯的家譜續(xù)上。

當(dāng)年,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認親儀式上,英名墻“許玉忠”名字前,許家人帶去了老家的一抔黃土、一把小棗、一捧花生、六個蘋果。

許同海面對英名墻說:“當(dāng)年三伯是吃著老家的棗子、花生和蘋果參了軍,現(xiàn)在回來了,再嘗嘗老家的東西、摸摸老家的土,也可以安息了!”

在慘烈的朝鮮戰(zhàn)場上,數(shù)以萬計的志愿軍戰(zhàn)士犧牲。對于許玉忠的侄孫、29歲的許剛明而言,那場戰(zhàn)爭很遠,連張照片都沒留下的三爺爺也很遙遠,但“認親”讓他明白了許多。

“三爺爺是家族的光榮,對三爺爺?shù)母星椋拖袷侨诘窖豪锏模?rdquo;許剛明說,“他在天有靈也放心了,他保衛(wèi)的國家現(xiàn)在繁榮昌盛,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好。我會經(jīng)常來看他。”

“一批批烈士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但可能他們還有一個未了的心愿,那就是能和親人來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家敘’。”白文岐說,“我很榮幸,和尋親團隊一起,讓許玉忠烈士的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記者 鄒明仲)

責(zé)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