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甜甜甜!
10月27日
復旦大學首次為校友們
舉行了集體婚禮
120對新人到場
據(jù)復旦大學介紹
校長金力是校友集體婚禮證婚人
“很高興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并和120對校友新人以及眾多來賓一起
共同感受復旦大學120周年校慶
即將到來的喜悅”
“我10分鐘就填完了問卷”
“看到預告,我們一早就準備好材料
準時蹲點報名”
報名鏈接開啟
第一對新人僅用156秒
就完成19道問卷題,成功報名
新郎新娘的平均年齡
都是30歲
最年輕的一位是“00后”
距離最遠的新人是從
千里之外的鄭州趕來
他們是2008級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本科校友新娘和亞林、新郎蘇千
二人有一對龍鳳胎寶寶
新娘豆子(化名)
早上7:30剛值完夜班
從醫(yī)院匆匆趕來
她是12級臨床醫(yī)學本科校友
和11級信息學院本科校友新郎瓜子(化名)
相識于校園
畢業(yè)后
他們領證、旅行結婚
卻并沒有辦婚禮儀式
這次“相當于補上一個儀式”
彌補當時的遺憾
2017級生命科學院博士校友李雪玉稱
“我老公對我有救‘魚’之恩
所以,我以身相許嫁給了他”
她回憶
讀博二時的一個夜晚
實驗斑馬魚房供氧設備突發(fā)故障
正當不知所措時
2015級物理學系直博校友陶冉
及時趕來
爭分奪秒幫她搶救斑馬魚到凌晨兩點
保住了實驗成果
在李雪玉畢業(yè)論文的致謝里
也寫下了陶冉的名字
在集體婚禮的三天前
復旦大學發(fā)文介紹了
婚書背后的故事
婚書采用了
和曾沖上熱搜的錄取通知書
同等的配置——
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山西省潞綢織造技藝面料為封面
以復旦科技成果“復活”的開化紙為內(nèi)頁
據(jù)介紹
由于潞綢有手工環(huán)節(jié)
所以同款紋樣也會有細微不同
每個婚書封面都獨一無二
內(nèi)頁的新開化紙
溫潤潔白、薄如蟬翼
可保存千年
被譽為中國傳統(tǒng)手工紙“皇冠上的明珠”
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
與開化縣造紙技藝探索者合作
通過多學科聯(lián)合研究
在2017年“復活”了開化紙
翻開婚書
正文部分是一首古典詩歌:
“佳苑,良辰。片片花影,雙雙璧人
卿云昔迎學路,紅線今系終身
同心既結,鴛誓長遵
光華燦,前路新。意美,情純。珍”
這首詩作者是復旦中國語言文學系
1997級本科生常煜華
她曾是學校BBS古典詩詞版版主
這首詩的形式是對中國古代雜體詩中的
“雙寶塔倒映體”的再創(chuàng)作
校友新人打開婚書后
只要把它向左側轉90°
就會發(fā)現(xiàn)整首詩呈現(xiàn)出一顆愛心的形狀
為婚書書寫文本、篆刻印章的是
兩位復旦書畫篆刻研究會的復旦人
他們都來自理工科院系
都生于1947年,都于1977年結婚
很快都要步入“金婚”
書寫婚書文本的是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退休教師、
高級工程師李應華
因為“小字寫起來有難度”
為了避免干擾靜心書寫
李應華在清晨四點起床
悉心勾勒界格
為婚書篆刻印章的是
信息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退休教授、
博士生導師王培南
為使作品更為委婉靈動
與婚禮的氛圍相合
他特意選用商周金文作為印章字體
花費三四天,前后寫了三四個不同印稿
反復推敲才定稿
又精選一方印石完成篆刻
除了婚書“細節(jié)滿滿”
新人們交換刻的紀念對戒
還印有復旦校名拼音字母
一紙千年
一生相守
祝福新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復旦大學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