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

鄂爾多斯“草原村排”火了!知青回憶:我們是當?shù)氐谝恢抨?/h1>

2024-09-04 10:00:48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作者:閆春旭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鄂爾多斯“草原村排”火了!南京知青阿姨深情回憶:我們是當?shù)氐谝恢抨犼爢T

連日來,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的遼闊草原上,一場“草原村排”超級聯(lián)賽吸引了全國網(wǎng)友的目光。來到現(xiàn)場的郎平深受感動,還被聘為“草原村排”主教練。在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的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zhèn),有超過5000人直接參與排球運動,還有牧民自籌20多萬元建室內(nèi)排球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當?shù)剞r(nóng)牧民熱愛排球的背后,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南京知青的故事。近日,幾位當年南京女知青重返草原,向人們講述了草原上第一支女排隊伍的歷史由來。1971年,當?shù)亟M建女子排球隊,由于農(nóng)牧民從來沒有接觸過排球運動,南京女知青在校期間接受過排球課程,所以被選中為當?shù)氐谝慌抨爢T。她們不僅參加比賽,還將排球運動教給當?shù)剞r(nóng)牧民,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種子。

內(nèi)蒙古“草原村排”火了

郎平被聘為“主教練”

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的遼闊草原上,一場名為“草原村排”的超級排球聯(lián)賽吸引了全國網(wǎng)友的目光。比賽中,當?shù)啬撩癜l(fā)球迅猛、攔網(wǎng)巧妙、頑強救球、強力扣殺,獲得陣陣掌聲。為期3天的邀請賽共計265場比賽,吸引了甘肅、陜西、山西、寧夏、青海、內(nèi)蒙古等地的103支代表隊參賽,3萬多名群眾觀看。

“草原村排”比賽現(xiàn)場。

58歲的牧民馬·呼格吉拉圖是“草原排球”的發(fā)起人。2017年,他在門前的碴子地里拉起了排球網(wǎng),6戶牧民9名隊員組建了“好鄰居”排球隊。2019年,他自掏腰包2萬元,舉辦了當?shù)氐谝粚?ldquo;團結(jié)杯”排球比賽。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當時沒有固定的比賽場所和時間,組委會的所有事務(wù)在微信上處理,火熱的比賽吸引了當?shù)乇姸噢r(nóng)牧民參與。

“草原村排”比賽如火如荼地展開。

“每次碰到刮大風、下大雨的惡劣天氣,我們都無法打排球。”2020年,馬·呼格吉拉圖貸款了10多萬元,最終湊了20多萬元,建成了一個380平方米的室內(nèi)排球館。排球館里的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館體上寫著“好鄰居排球館”幾個大字。

“我不是為了掙錢,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到排球項目中,鍛煉好身體。”馬·呼格吉拉圖稱,室內(nèi)排球館建好后,打排球逐漸成了當?shù)剞r(nóng)牧民最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后來,當?shù)剞r(nóng)牧民每年都自發(fā)組織排球邀請賽、伴侶賽、鄰居賽、挑戰(zhàn)賽、同學賽等,形成了“村村有球隊、月月有球賽、人人是球迷”的氛圍。

馬·呼格吉拉熱愛排球事業(yè)。

今年7月,當?shù)嘏e辦了鄂爾多斯草原村排暨沿黃九省區(qū)農(nóng)牧民排球邀請賽。讓農(nóng)牧民感到開心的是,前中國女排教練郎平到了現(xiàn)場,與大家分享女排精神并耐心指導雙方球員打排球,她還被聘為“鄂爾多斯草原村排主教練”。

郎平看到草原深處有這么多樸實的農(nóng)牧民愛打排球后感慨地說:“我真沒想到在祖國北疆的鄂爾多斯,有這么多熱愛排球的農(nóng)牧民,他們通過排球互相了解,增進友誼,讓我很感動。”不久前,郎平在接受白巖松采訪時說:“我們的農(nóng)牧民朋友們,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晚上打排球,這讓我特別驚訝。”

南京知青組成首支女排隊

播下了“草原村排”的種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項由當?shù)剞r(nóng)牧民發(fā)起,轟動全國的農(nóng)村群眾體育盛事,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南京知青的故事。“我是在毛蓋圖明安大隊插隊的南京知青,是鄂托克旗第一批排球隊隊員……”7月20日,75歲的南京知青陳曉今在社交平臺看到了郎平到“草原村排”現(xiàn)場的視頻,內(nèi)心比較激動,便在評論區(qū)講述了自己在草原打排球的往事。

南京知青組成了草原上第一支女子排球隊。

看到評論后,當?shù)亟?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找到了陳曉今等當年的女排隊員,邀請她們重返草原觀看比賽。1968年,1000多名南京知青離開繁華的都市和父母親人,奔赴鄂爾多斯草原鄂托克旗、烏審旗插隊落戶。他們住到農(nóng)牧民家里,學會了放羊、打井、挖水庫,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有了深厚感情。

1971年,原伊克昭盟(現(xiàn)鄂爾多斯市)體委決定組建女子排球隊,但草原上的體育運動以摔跤、騎馬、籃球為主,并不流行排球運動,南京一些知青在校期間接受過排球課程,所以被選中為第一批女排隊員。

南京知青們在打排球。

隊員之一的吳燕回憶說:“集訓時沒有專業(yè)的體育器材,我們早上起來跑步訓練。當時的排球場地非常簡單,全是沙土地,沒有燈光。有時候在學校打排球會立兩個樁,上面拉一根繩子,隨便找一個球,大家就開始練習起來。”

講起當年的比賽經(jīng)歷,陳曉今激動萬分地說:“我們暑假訓練了一段時間后,坐著大卡車到各個企事業(yè)單位巡回打球,幾乎場場贏,只有一場輸給了專業(yè)排球隊員。”

南京知青參加訓練和比賽的同時,也將排球運動教給了當?shù)剞r(nóng)牧民。馬·呼格吉拉圖告訴記者:“我上小學的時候,南京知青給我們當老師。他們不僅傳授我們文化知識,還教我們?nèi)绾未蚺徘?,我那時候就有了排球夢。”

如今,排球運動在草原上發(fā)展壯大,“草原村排”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草原村排”發(fā)源地昂素鎮(zhèn)有8000多名常住人口,其中5000多人參與排球運動,每個村子都蓋了一個排球館或排球場,愛運動的牧民都會打排球。該工作人員說:“之所以有‘草原村排’,是因為南京知青在這里打排球,他們把排球運動帶過來,埋下了種子,我們慢慢發(fā)展壯大,形成了規(guī)模級賽事。”

女排隊員重返“第二故鄉(xiāng)”

架起民族團結(jié)橋梁

收到“草原村排”的邀請后,南京知青微信群“鄂排隊”里非常熱鬧,大家曬出了當年隊里打球的照片。幾位老隊員興奮得夜不能寐,女排隊員潘珍珍說:“鄂托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們在那里放過牧,搞過廠,修過水利,種過莊稼。我們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草原,牧民淳樸、善良、胸懷寬廣的品質(zhì)深深地融進了我們的血液里。”

知青阿姨們在南京接受紫牛頭條記者采訪。

8月23日,當年的女排隊員陸天蘭、潘珍珍、吳燕作為代表重返第二故鄉(xiāng),南京玄武區(qū)高級中學代表隊和鄂托克前旗草原村排代表隊同場競技。年逾七旬的三人走向村排現(xiàn)場,與觀眾分享了草原上首支女排的歷史由來。

賽后,眾人還參觀了昂素鎮(zhèn)毛蓋圖社區(qū)排球紀念館、牧民馬·呼格吉拉勒圖自建的“好鄰居”排球館、檸條博物館、鄂托克前旗4GW新能源大基地項目、鄂爾多斯南京知青紀念館等地。此次旅行,讓陸天蘭感受到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鄂托克前旗大變樣,當年貧瘠的大草原變得生機勃勃,農(nóng)牧民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太陽能,“農(nóng)牧民開始享受生活,臉上滿是獲得感,讓我非常欣慰。”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參觀了排球紀念館。

劉志平也是當年的女排隊員之一,退休后的劉志平如今也沒有忘記草原,經(jīng)常帶著親戚朋友到內(nèi)蒙古旅游。當年的女排隊員洪密說:“我因為身體原因無法遠行了,但以后每年會買草原上的土特產(chǎn)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回報當年草原的恩情。”

三位南京知青阿姨與心愛的排球合影。

“草原村排”組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還會邀請南京知青到草原上觀看比賽,“我們原本邀請了在鄂托克前旗插隊的陳曉今,她身體不太好沒有來。等賽季結(jié)束后,我們計劃到南京拜訪當年的女排隊員。”

陳曉今感慨地說:“草原沒有忘記我們,我們更沒有忘記草原。南京與鄂爾多斯是友好城市,長江和黃河永遠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的心也永遠地連接在一起。”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會長奇海林教授和300多位南京知青、200多位草原牧民有過接觸,他的高中物理老師也是南京知青。奇海林教授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南京知青來草原,包含著南北交往、城鄉(xiāng)交流、民族交融的因子,潛移默化之間,大家相互磨合,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南京知青說著蒙語,唱著蒙語歌,草原牧人學會南京話,唱著南方小曲,鹽水鴨與阿爾巴斯羊共同唱響了中華兒女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凱歌。”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guān)鍵詞: 鄂托克旗排球隊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