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繡郎”王新元:無懼偏見 一針一線繡出夢想之花

2024-04-19 08:43:17 來源:央視新聞 作者:徐麗瑛 等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他經常做美甲,原來是為了……

一針一線勾勒出

青銅器的銹跡斑斑

多種針法繡出虎虎生風

這些既像攝影圖片,又像油畫的作品

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廣繡

而繡出這些作品的手藝人

并不是傳統(tǒng)的繡娘

而是一位男兒郎

他就是廣繡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新元

他是如何打破大家對“繡郎”的偏見

堅持熱愛的?

無懼偏見

他拿起針線堅持熱愛

今年43歲的王新元已經是一位刺繡老師傅了,三十多年的刺繡經歷,讓他成長為廣繡的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然而,作為一個喜歡刺繡的男性,王新元曾遭受過很多質疑和嘲諷。而靠著這份對熱愛的堅持,他一路走到了今天。

為了把一根桑蠶絲劈成作品所需的粗細,王新元的指甲必須保持尖銳和光滑。因此,他經常要去美甲店進行特殊護理,這總會引起身邊人的誤會。

王新元出生在江西鄉(xiāng)村的一個裁縫世家,從小便和針線結下了不解之緣。13歲時,王新元喜歡上了刺繡。然而,這個愛好卻讓他常常遭受異樣的眼光。

面對偏見,王新元并不服氣,為了證明拿繡花針的手也能扛起保家衛(wèi)國的槍,高中畢業(yè)后,他選擇了參軍入伍。

退役后,王新元來到廣州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廣繡,那個埋藏心底的刺繡夢再次被喚醒。他向粵繡名家梁國興和吳玉珍夫婦表達了自己對刺繡的喜愛。梁國興邀請他來系統(tǒng)學習。然而,面對這難得的拜師機會,王新元卻猶豫了。

“小時候繡花,同學之間就會流露出異樣的眼光,所以我心里總擺脫不了那種陰影。我想拜師,又害怕再拿起針,又會有同樣的眼光,所以一直在猶豫、徘徊。到兩三個月過后,我才鼓起勇氣去到梁師傅那個地方。”

隨后三年的時間里,王新元瞞著身邊所有人,每周三次往返佛山、廣州兩地學習廣繡,兩位師傅對他都贊許有加。“按照他們的話講,我是非常有天賦的。我對顏色非常敏感,比如說一片木棉花,人家一般可能繡三到四五個顏色,我會繡十幾個色上去,過渡很自然。”

對傳統(tǒng)廣繡進行顛覆性創(chuàng)新

一幅繡品耗時數月甚至一兩年

慢慢地,掌握了廣繡基本技法的王新元不再滿足于傳統(tǒng)花鳥題材的創(chuàng)作。他將自己喜愛的歷史文物融到廣繡之中,對傳統(tǒng)廣繡進行了顛覆性創(chuàng)新。

他前后花了三個月時間到博物館看青銅器,研究如何繡出青銅器的滄桑感。“怎么繡出來呢?就通過顏色。像我們是一層兩層三層甚至四層,不斷地層層疊加。在疊加的過程中,蠶絲不斷地要劈粗細。”他的一幅青銅器作品配了1176種顏色。

王新元完成一幅繡品,常常要耗時數月甚至一兩年,每天保持十幾個小時的投入,對每一個細節(jié)反復雕琢。

這樣高強度的投入創(chuàng)作,讓王新元的作品日漸精進,也讓他的身體亮起紅燈。思量過后,他辭掉原來的工作,開了一家繡品店,希望能用手藝養(yǎng)家糊口。即使到了這時,王新元依然對自己“繡郎”的身份感到不自信。直到開張三個月后,第一次賣出繡品,那位顧客的肯定,讓王新元的刺繡人生迎來了真正的轉折。

“顧客看了我作品一圈,就問這是誰繡的。其實我很想講不是自己繡的,但不由自主地說出了實情,說‘這是我繡的’。”王新元回憶,顧客看到他親自刺繡后十分驚訝,“他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而是很尊敬很佩服的眼光,當天就一口氣買了3幅。所以我很有成就感,一下子給我很多自信。”

“傳承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忘本”

吸引年輕一代關注廣繡

從那之后,王新元再也不遮掩自己“繡郎”的身份,他開始廣收學徒,把傳承發(fā)展這一古老技藝視為己任。在王新元看來,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讓廣繡破圈而出,必須吸引年輕一代的加入和關注。

近幾年,乘著國家加大對傳統(tǒng)非遺項目的保護和推廣這股東風,王新元努力向年輕人推廣廣繡這項傳統(tǒng)技藝,此外,他還一直在探索如何拓寬廣繡從業(yè)者的職業(yè)道路。

在廣東,不少中小學將廣繡納入了選修課程,這給王新元帶來了希望。他的團隊已經與十多所中小學校簽約,把廣繡帶進了孩子們的課堂。“我會給他設計小熊貓、獨角獸,用他們感興趣的素材吸引他們,讓他們靜下心去繡自己喜歡的圖案。”

多年來一直深耕于作品創(chuàng)作的他,在電商領域卻只是個新人。如何讓廣繡這項傳統(tǒng)技藝吸引流量,打開市場,是他眼下需要突破的瓶頸。為此,他艱難維持著自己70多人的團隊。

就在王新元為繡品的出路發(fā)愁的時候,他們的海外電商平臺陸續(xù)傳來了好消息,這也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他堅信廣繡這一古老技藝,一定能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王新元說,“我覺得不是去迎合市場,而是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廣繡,傳承廣繡。傳承不守舊、創(chuàng)新不忘本。

從堅持心中所愛的少年“繡郎”

到積極開拓的傳承人

王新元把熱愛灌注在一針一線之間

也讓人生綻放出絢麗的夢想之花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遇見你》‍‍

總臺記者/徐麗瑛 秦芊茗 孔英璘 周馳森 馬榮達

責任編輯:高瑋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