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喜歡的工作養(yǎng)活不了自己
你會選擇怎么做?
近日,福建女孩蔡冬梅的故事
沖上了微博熱搜
為了她喜愛的戲曲事業(yè)
蔡冬梅17歲開始打工
做過餐廳服務員、客車售票員、
辦公室行政、也開過網(wǎng)約車……
她選擇副業(yè)的唯一標準是:
不加班
木偶戲“源于漢,興于唐”
因為木偶形體和操縱技巧不同
又被分為多種形式
蔡冬梅所學的是其中的提線木偶
2006年,閩南提線木偶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它有將近三百支曲牌調(diào)
演出時既需要演員熟諳唱詞唱腔
又需要他隱匿在木偶之后
僅靠手中的幾根細線
牽引出角色的動作與情感
蔡冬梅1987年出生于閩南農(nóng)村
14歲開始跟著村里的藝人學戲
當時,木偶戲演員還是個不錯的“職業(yè)”
但到她學成登臺時
團里12個人就只剩下4個
師傅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
“哪天你走了,
這個戲就沒人能演了”
從17歲開始
蔡冬梅靠五份糊口的工作
堅持了下來
“我對工作唯一在意的是需不需要加班
因為晚上要去演木偶戲”
2021年8月,在朋友的幫助下
她在抖音@阿梅(豐歸木偶戲)賬號上
發(fā)布了第一條視頻《春雨曲》
她把線下演出
難以看清的表演細節(jié)搬到線上
一下子抓住了網(wǎng)友的目光
蔡冬梅記得
首場直播的在線人數(shù)超過了5000
“過去20年
我總共演出1000多場
看過表演的人也不過這么多”
現(xiàn)在,演員在臺上露臉、唱戲的同時
也展示提線過程
配上靈動活潑的木偶表演
很快收獲了網(wǎng)友的喜愛
目前,@阿梅(豐歸木偶戲)
粉絲數(shù)超過了100萬
“直播打賞的收入
也夠整個團隊花銷了”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演出多了
很多戲曲行業(yè)的老人
也相繼回歸
阿梅也多了好幾個十六七歲的“徒弟”
更令蔡冬梅沒想到的是
她能走出福建漳浦縣城
登上央視戲曲春晚的舞臺
2024年1月
她身穿白色綢緞襯衫和馬面裙
帶著木偶“安童哥”
參與了戲曲春晚的錄制
從藝22年,蔡冬梅終于
把瀕臨滅絕的“懸絲木偶戲”
帶進了理想中的戲曲殿堂
傳承不易
為她的堅持點贊!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綜合中國新聞網(wǎng)等。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