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熱評 > 觀點

“錄取通知書上新”,新設計背后的新啟示

2024-07-03 18:43: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黃慧
大號 中號 小號

復旦大學將潞綢作為封面、每本錄取通知書的龍鳳云紋各不相同,浙江大學借鑒《四庫全書》古籍的裝幀方式,上海交通大學錄取通知書外盒帶了個“密碼鎖”……近日,國內(nèi)多所知名高校發(fā)布了2024年的本科錄取通知書樣式。(7月2日《北京青年報》)

在數(shù)字化時代,學生和家長早已可以通過網(wǎng)絡掌握錄取信息,錄取通知書作為信使和捷報的功能有所下降。然而,在一個注重符號互動的社會中,高校越來越重視錄取通知書所傳遞出來的符號信息,將錄取通知書視為傳承大學精神的載體。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送給新生的禮物,也往往別出心裁、用心良苦。

復旦大學采用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山西省潞綢織造技藝面料作為錄取通知書封面;浙江大學錄取通知書內(nèi)頁選用特殊透光材質(zhì),透過陽光可映現(xiàn)出求是大講堂上空的璀璨星辰燈;上海交大打造出科技感十足的三維數(shù)字虛擬實景校園。“錄取通知書上新”構(gòu)建了一個個無形的課堂,不僅讓新生們得到了物質(zhì)上的饋贈,也讓他們得到了精神上的滋養(yǎng)。

再輝煌的高考成績,都屬于過去。哪怕進入名校,大學新生也不能“躺平”,而是要接續(xù)奮斗。不經(jīng)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jīng)百煉,難以成鋼。只有經(jīng)歷了破繭成蝶的蛻變、百煉成鋼的淬煉,大學生才能成長成才。涵養(yǎng)“歷史思維”,奮力跑好歷史接力棒,或許是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帶給新生們的啟迪。

“把非遺潞綢嵌入錄取通知書”不僅以創(chuàng)意設計賦能非遺活態(tài)保護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且每一份都是獨家定制也與復旦大學“讓每一位學生都不一樣”的理念相契合。這樣的錄取通知書不僅彰顯了校方對每一位學生的珍視,也傳遞了學校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追求。

哲學家??抡J為,“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自己最好的作品,而不是追求某種普遍的、理想化的標準。”換言之,每個人都要注重自我實現(xiàn)和個性化發(fā)展,注重自身的獨特性和多樣性。說到底,人生沒有統(tǒng)一模板,成功沒有標準答案。“讓每一位學生都不一樣”不僅尊重了學生的多元性和差異性,也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了更加寬松、彈性的空間。

用“燈”引領學子步入求是之路,照亮“燦若星辰”的學子們,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可謂設計感十足。浙大錄取通知書借鑒了《四庫全書》的裝幀方式,這既是對歷史的回應,也是對文化的別樣傳承——1937年11月,浙大師生在校長竺可楨率領下一路西遷,安全地將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存放在貴陽地母洞,并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進行除濕防護。通過錄取通知書講好校史故事、增強文化自信,其作用不容小覷。

雖然新生們大都還沒有和被錄取的大學見面,但錄取通知書卻讓雙方產(chǎn)生了連接與關(guān)聯(lián)。面對“錄取通知書上新”,我們不能停留于視覺上的審美,而是應該從中汲取精神滋養(yǎng)。感悟家國情懷、校正人生航向、汲取奮進力量,這或許就是錄取通知書作為大學“第一課”帶給新生們的啟示。

責任編輯:邱小宸
關(guān)鍵詞: “錄取通知書上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