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人民品牌 > 人民文娛

用積木還原圓明園、空間站,她的每一個作品都讓人拍手叫絕!

2022-06-08 14:57:45 作者:劉瀟
大號 中號 小號
  你能想象到用樂高積木搭建的角樓、圓明園甚至是空間站嗎?
  有人不僅想到了這一點,還把他們一一還原出來:
  甭管是故宮角樓,還是圓明園,又或者是首鋼滑雪大跳臺、中國空間站,她的每一個作品都讓人拍手叫絕。
  她就是胖小齊,原名陳曦,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也是一名B站up主。
  2020年,由于疫情,居家辦公的她接觸到了積木MOC(My Own Creation的縮寫,即跳出樂高積木官方設定框架,完全依靠玩家自己的想象力去創(chuàng)造新的模型作品),從此便停不下來了。
  
       用積木還原古建筑“氣質”
  胖小齊的第一件積木MOC作品是故宮角樓。
  角樓的屋頂結構關系極其復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用積木復原起來并不容易。
  在動手搭建時,她活用異形積木,用冰淇淋形狀的積木還原了望柱,用香蕉形狀的積木復原出精巧的飛檐。
\
  她告訴《環(huán)球人物》記者,自己很喜愛中國古建筑和園林,大學時就用KT板(一種被廣泛應用于廣告展示、建筑裝飾、航模制作等方面的板材)制作模型,但后來發(fā)現(xiàn)用積木更有趣——中國古建筑采用榫卯結構搭建,“這與積木搭建很像”。
  2021年,胖小齊和丈夫蔣步庭參加綜藝節(jié)目《樂高大師》,創(chuàng)作的MOC作品《桃花源》艷驚四座:
  圍繞著桃花源的云霧漸漸散開,化作連接外部世界的橋梁。大鯤以無數(shù)桃花瓣為翅,一躍而起,護佑桃花源。桃花源的不遠處,落入銀河的一輪明月上,仙宮仙云,亦夢亦幻。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驚嘆:“作品既夢幻又精細!”
\
  在以積木MOC復原中國古建筑時,胖小齊力求還原氣質。
  她曾在網上看見一名外國MOC創(chuàng)作者復原了意大利古羅馬城和中國故宮。在被“古羅馬城”震驚的同時,胖小齊卻對他的故宮作品略感遺憾。
  “感覺一磚一瓦都是按照我們中國的故宮搭建的,但就是缺了點兒靈魂——中國古建筑的靈魂。”
  那一瞬間,她的心中燃起了一股使命感。
  今年3月,她和丈夫一起開啟了圓明園《四十景圖》復原計劃。“從我剛開始玩積木MOC的時候,我們就有復原圓明園的想法。”
  而這個計劃預估得花4年以上時間才能全部完成。
  在復原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蓬島瑤臺前,胖小齊查閱了《圓明園四十景詠》等十幾部書籍。同時,她深入研究了我國傳統(tǒng)建筑,參考了清朝各時期呈樣、底樣、踏勘圖、燙樣等樣式房圖紙。
  最大的挑戰(zhàn)是沒有實物參考。“我復原角樓,可以去故宮現(xiàn)場觀察,可圓明園現(xiàn)在只有遺址。”
  這個遺憾,也成了胖小齊挑戰(zhàn)這個龐大項目的最大動力。她希望通過復原計劃,讓更多的人看到直觀立體的圓明園。
  為了復原蓬島瑤臺中的福海、大小三島和仙山樓閣,胖小齊總共使用了兩萬多顆粒的積木。
\
  除了仔細研究建筑外部的不同式樣,胖小齊還花了大量時間研究內部構造。“比方說一座四柱涼亭,亭外的觀賞者如果只能看到兩根柱子,這兩根柱子之間的空間就叫做‘一個開間’。”
  在胖小齊看來,即便觀賞者無法看見作品內部空間,創(chuàng)作者也必須嚴格遵守古建筑的建造邏輯還原,力求“從根上一致”。
 
  在石階上起舞
  胖小齊能用積木“神還原”中國古建筑,和她建筑師的身份不無關系。
  說起來,她當建筑師其實是受到伯父影響。
  她從小就愛畫畫,趴在地上用粉筆畫,在小本子上臨摹連環(huán)畫。伯父是一名建筑設計師,專注于建筑結構,注意到胖小齊的繪畫能力后,便教她透視法等空間原理。
  “將天馬行空的繪畫和嚴謹?shù)目臻g原理結合起來,這就是建筑學。”伯父告訴她。
  當時,“建筑學”在胖小齊心中有了最初的模糊影像。
  上小學時,胖小齊對空間的敏銳感漸漸凸顯出來。她去同學家里做客,回家后便能在紙上將同學家的布局以繪畫形式還原出來。
  到了高中,在一節(jié)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上黑板前把整座學校的空間布局畫出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校園依山而建,占地很大。全班鴉雀無聲。
  就在此時,胖小齊自告奮勇來到黑板前,將學校的布局事無巨細地描畫出來,甚至連山上的八角亭都沒遺漏。
  高考后,胖小齊對專業(yè)選擇有些迷茫。伯父對她說:“你還記得小時候學會透視法時的驚喜嗎?建筑師是石階上的舞者,建筑學不是一門純藝術行業(yè),但同時又是一個創(chuàng)造藝術的行業(yè),這就是建筑學的魅力。”
  這番話一下打動了胖小齊,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建筑學專業(yè),從此便埋首于一張又一張的建筑設計圖紙中。
\
  2014年,忙于工作的胖小齊被朋友拉著去看了一場民謠演唱會。在現(xiàn)場,她看到一個策劃人跑上跑下地忙碌著,一下就被這個認真的身影吸引了。
  兩人一聊,發(fā)現(xiàn)挺有緣——對方名叫蔣步庭,出身于建筑世家,家族在明清兩朝的600年歷史中與北京建筑設計有著不小的淵源。
  蔣步庭雖然沒有進入建筑行業(yè),而是成為了一名音樂會策劃人,但他和胖小齊志同道合,最后從摯友變成眷侶。
\
  2020年,居家辦公的胖小齊夫婦看到一個以積木搭建“千年隼”的視頻。“千年隼”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zhàn)》中的一艘宇宙飛船。為了解解手癢,胖小齊也買來一套。
  但很快,她開始思考如何跳出“看說明書,跟從別人的設計邏輯”的搭建方式。“我腦子里有很多方法來實現(xiàn)搭建效果,搭著搭著,就越來越想要以自己的方法來創(chuàng)作。”
  積木MOC就這樣走入了她的視野。
  MOC流程復雜,在動手搭建之前,創(chuàng)作者先在LDD(樂高積木虛擬設計軟件)上設計圖紙,生成材料清單,根據(jù)清單采購積木顆粒。
  蔣步庭說:“樂高總共有3000多種積木類型,常用的就有2000多種。根據(jù)搭建需要,有些種類的積木需要一口氣采購500顆粒,而有些種類只需要1顆粒,校對起來非常繁瑣。”
  這樣的創(chuàng)作,非??简瀯?chuàng)作者的細心與毅力。不過對于胖小齊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如今作品多到無法在屋子里全部放下。
  胖小齊夫婦買了好幾張同一款式的餐桌,拼成大桌子當做工作臺。蔣步庭笑道:“這幾年我們不停地買那款餐桌,看著它的價格從799元漲到999元。”
 
  令網友直呼“獻出膝蓋”
  2014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季元振在一次院內評審中,對胖小齊的作品評價道:
  “建筑設計師在圖紙上畫出一條短短的線段,在現(xiàn)實中代表的卻可能是100米。請你想象一座100米高的主樓,作為設計者,你要把自己置入其中,這就是你的作品帶給他人的‘體量感受’。”
  這句溫柔的評語如同“一記棒喝”,讓胖小齊恍然大悟:要對建筑設計心懷敬畏,時刻把自己置入建筑場景之中。
  她將這個感悟運用到了MOC創(chuàng)作中。
  在她的作品中,常有相應比例的人仔模型出現(xiàn)其間。
  視頻拍攝中,他們借助燈光,從人仔模型的視角模擬建筑物內部一天的光影變化。“這樣,我的建筑空間就會流動起來。”
\
  夫婦倆也從當代中國科技成就中獲得靈感。
  2021年,神舟十二號升空成功。受此鼓舞,他們仔細研究了火箭和宇宙飛船的內外構造,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甚至參考了新聞里的升空錄像,還原出火箭三級脫離以及太空艙分離的動態(tài)過程。
  那次創(chuàng)作并非一帆風順,兩人很快遇到了難題。“符合火箭外形特大弧度的積木本來就不多,我們只好用許多小弧度積木一點一點還原特大弧度。”
  更大的難度來自還原火箭的內部空間。蔣步庭解釋:“即便我們實現(xiàn)了火箭外部的弧線形,但是內壁的連接點依舊方方正正,這樣一來就大大壓縮了內部空間,無法放入太空艙模型。”
  胖小齊從中國古建筑的榫卯結構中汲取靈感,精簡了內部的支撐,擴大了空間,最終解決了難題。
  接著,她又復原了天宮空間站。打開空間站的艙門,可放入宇航員人仔模型。
\
  2021年底,北京冬奧會前夕,胖小齊夫婦又復原了首鋼滑雪大跳臺。
  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大弧度。由于積木MOC創(chuàng)作不使用膠水等輔助材料,再龐大的作品也只能靠積木之間的摩擦力維持穩(wěn)固,很容易坍塌。
  胖小齊動用了建筑學專業(yè)知識,最終得到了解決方案:增加受力點,并讓巨大結構產生的壓力通過一個個受力點均勻傳遞給基座,“就像擊鼓傳花一樣”,實現(xiàn)舉重若輕的效果。
  除此之外,胖小齊夫婦還在積木MOC創(chuàng)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作品的電影感。
  他倆都愛看國產動畫片《靈籠》,于是,復原出了巨大飛行器“燈塔”。蔣步庭對音樂、電影的理解,為飛行器“注入了靈魂”,以燈光和煙霧展現(xiàn)出的電影感令網友直呼“獻出膝蓋”。
\
  如今,胖小齊夫婦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積木復原計劃仍在繼續(xù),“全部完成的四十景估計要占地300多平方米”。
  在完成這一作品后,他們計劃與更多海內外平臺合作,讓更多的海外網友一睹圓明園的風采,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