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回家鄉(xiāng)
張歆藝:演出強度很大但我非常享受
“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8月18日、19日,根據(jù)劉震云同名小說改編,由卓別靈編劇,丁一滕導(dǎo)演,張歆藝領(lǐng)銜主演的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在四川大劇院上演。劇中,為了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張歆藝飾演的農(nóng)村婦女“李雪蓮”,走上了20年的漫漫告狀路。
《我不是潘金蓮》也是張歆藝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yè)后的首部話劇作品。演出前夕,她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當年在學校,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話劇演員,夢想著有一束追光打在我身上,現(xiàn)在終于圓夢了。”
推掉其他戲約
全身心投入話劇演出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是鼓樓西戲劇繼《一句頂一萬句》、明星版《枕頭人》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大劇場話劇。談及對角色的理解,張歆藝坦言:“李雪蓮是一個命運坎坷多舛、性格豐富飽滿的女性人物。飾演這樣一個角色,是每個女演員都非常向往的機會。”
為此,她推掉其他影視邀約,全身心投入到排練中,反復(fù)研究人物性格、探索人物的特質(zhì),通過走位、情緒處理以及肢體動作設(shè)計,力圖將一個內(nèi)心充滿冤屈和悲憤的女性的20年心路歷程“外化”在舞臺上。同時,身為母親的張歆藝,還深挖角色對孩子、對生命的愛與敬畏,“我希望李雪蓮這個角色能更加豐滿,個性更加鮮明、突出。”
為了演好這一角色,張歆藝身體多處受傷,比如肩膀韌帶粘連。被問及排演期間的最大感受,張歆藝直言:很累。“這部戲里,我是唯一的女演員,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我從頭到尾都沒有下過臺,沒有中場休息,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運動員一樣。”談到出演這部劇最大的挑戰(zhàn),她說:“因為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在舞臺上輸出,體力是我在劇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此外,我還要注意自己的走位、情緒的控制、聲音的控制等等,特別是在最后五六分鐘里,我需要用一種男性化的嘶吼,將自己體內(nèi)所有的能量都宣泄出去。”
盡管排練、演出的強度很大,但張歆藝仍非常珍惜演出機會。“很多人看戲的時候,會問我會不會太累了,會不會吃不消???其實我對這個戲的感情非常深,整個過程全情投入。所以40多場演下來,我是非常愉悅、非常享受的。”
融入傳統(tǒng)戲曲
呈現(xiàn)一場視覺盛宴
“荒誕現(xiàn)實主義”是《我不是潘金蓮》的主打標簽,那是否意味著該劇是嚴肅的、充滿懸疑的?對此,張歆藝說:“這是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戲,是一個能讓人從頭笑到尾的悲劇。”在她看來,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并不燒腦,“這部戲其實沒那么沉重,一點兒都不會讓人覺得很晦澀,悲喜交加,劇里我打渣男打了20年(笑),是一部非常少見的戲。”
在保留荒誕性的同時,話劇《我不是潘金蓮》讓傳統(tǒng)戲曲形象與當代戲劇意象相碰撞,以獨特的視角和極富個性的舞臺呈現(xiàn),為觀眾帶來驚喜和思考。“我們劇中有川劇變臉的片段。我還邀請了彭登懷老師來觀看我們的演出。”
作為“川妹子”,張歆藝透露自己常?;爻啥迹氐郊亦l(xiāng)演話劇還是第一次。“說實話,有點緊張。因為我是一個四川籍演員,很多人會帶著一種審視的目光來看劇。而且我畢業(yè)之后一直在演影視劇,這次回歸話劇舞臺,又做這么大的一個戲,心情有些緊張。”
張歆藝非常期待能為家鄉(xiāng)的觀眾呈現(xiàn)一場視覺盛宴,“成都人民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我不是潘金蓮》這個IP很好,我們的導(dǎo)演也是非常新派、有個性的。這部戲里也融入了很多的中國元素,希望家鄉(xiāng)的觀眾能夠認可和喜歡。”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王仕豪)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