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公布評獎項目與提名入圍名單。傳記電影《鄧小平小道》一舉拿下最佳編劇獎、最佳女配角獎兩項提名,知名編劇王興東、上影演員劇團知名演員于慧分別入選。
《鄧小平小道》講述了1969年10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改造。他一面積極參與勞動,一面照顧癱瘓在床的大兒子鄧樸方,同時每天從居住地“將軍樓”走路去工廠——這條小路,后來被世人譽為“鄧小平小道”。一條小路曲曲又折折,也昭示而后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
《鄧小平小道》是一部值得細品的佳作。片中同特型演員盧奇搭檔,飾演鄧小平夫人卓琳女士的正是于慧。
片中有場卓琳和鄧樸方在滂沱大雨中的對手戲,尤其令人難忘。于慧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大雨中的那場戲,拍得非常艱苦?,F(xiàn)場消防降雨確實降得太大了,但這不是演員能夠控制得了的,水聲也特別大,現(xiàn)場的對話聲音都已經(jīng)淹沒了,但我們的表演完全是真實的,輪椅陷在泥濘里,我要去推,要去拉,腳陷在泥里,還要和兒子非常激烈的對話,可以說完全都是真實的動作。”
熟悉她的觀眾或許還記得,1990年首播的《圍城》,作為國產(chǎn)文人電視劇的巔峰之作,豆瓣評分9.3不遑多讓。在一紙網(wǎng)絡(luò)流傳的信箋上,抬頭為“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是原著作者錢鐘書寫給該劇導(dǎo)演黃蜀芹的感謝信。鐘書君一筆行草,豎體寫道,“剪裁得法,表演傳神。此出導(dǎo)演之力,總其大成,佩服佩服!”信中又言,“蘇小姐、高校長、方鴻漸、孫小姐、汪太太等角色甚佳。”
汪太太的飾演者,便是彼時上海電影制片廠的“當家花旦”于慧。以她在《圍城》中的戲份而言,并不算多。能得到原著作者首肯,足見演員修長合度,表演惟妙惟肖,效果超出了鐘書君的想象。
汪太太的自省與自主,特別是劇中攤牌那場戲,云淡風(fēng)輕笑叱三個男人時的氣定神閑——這是過往乃至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涉及類似橋段中從沒有過的影像書寫。那份痛快淋漓被于慧演得入木三分,早已印刻人心,讓幾代觀眾過目難忘。電視劇播出后,學(xué)界曾有人開玩笑說:每個中國男性知識分子心里都住著一位“汪太太”!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于慧笑著回憶了那段往事。原來1990年電視劇播出時,她已經(jīng)畢業(yè)分配來到了上海電影制片廠。“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在我們廠的演員宿舍,那天正好和黃蜀芹導(dǎo)演打了個照面。她拉著我說,錢鐘書先生寫信來了,特意表揚了你,說我(導(dǎo)演)找的這個演員,就是他當年寫小說的時候想象的那個人物,就是他筆下的那個汪太太。從那天開始,我真正信了那句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大演員。”
而提及此次飾演卓琳女士的經(jīng)歷,于慧則謙遜地說自己從外形上和角色間有很大的距離,“我著手從卓琳女士的人生軌跡,捕捉到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有能力成為角色,而不是作為角色去出演。為此,我們查找大量那個時期的資料和照片,找到當年和卓琳在拖拉機修配廠一起工作的陳紅杏阿姨,了解到卓琳很多生活中的細節(jié)。劇本也提供了很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夫妻之間的攙扶、眼神中透露出來的夫妻之間相互理解信任的眼神和對孩子的愛與堅毅。”
“我逐漸總結(jié)出人物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剛?cè)チ四喜侠瓩C修配廠面對眼前的一切是迷茫的、警覺的但她心里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己丈夫;第二階段兒子回來了,在兒子面前她要掩飾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痛苦,要鼓勵兒子眼睛里充滿母愛和堅毅;第三個階段是終于結(jié)束了這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子,夫妻之間用眼神傳遞著我們終于熬過來了的激動目光。在短短一個月的拍攝過程中,讓我經(jīng)歷了電影中主人公的這段人生最困難、煎熬的日子,也激勵了我在未來的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于慧說。
【對話】
“那個時期的卓琳,更像是小平的‘影子’”
澎湃新聞:能否先介紹下出演《鄧小平小道》的緣起?
于慧:在這部戲之前,我沒有看過誰飾演過卓琳女士。導(dǎo)演雷獻禾當時同我談,想讓我過來試一下造型,看合適不合適。直到最終敲定我出演這個角色之后,我才拿到劇本,真是一口氣讀完。第一遍讀劇本打動我的地方就特別多,幾度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當時我是有個疑惑。我問導(dǎo)演,鄧小平夫婦在南昌這段生活工作的經(jīng)歷之前沒有人拍過嗎?他告訴我說,這段故事曾經(jīng)排過話劇,搬上舞臺,但從沒有在影視作品中出現(xiàn)過。2020年春節(jié)過后,“鄧辦”(鄧小平同志辦公室)也給出了意見,認為我合適出演卓琳女士這一形象,我這才正式開始投入工作,不巧又趕上了疫情。
其實說到雷獻禾導(dǎo)演,我們倆的緣分也是蠻久的。1992年,他聯(lián)合執(zhí)導(dǎo)的電影《血染桃花水》,一部武打片,我就在里面演女主角了。那部戲1993年公映,到現(xiàn)在也快三十年了。
導(dǎo)演這次給我《鄧小平小道》的劇本,除了本子寫得好,更見得導(dǎo)演的用心,他把分鏡頭都做好了,每場戲的鏡頭和人物都畫在一個平面圖上給我們展示,非常的直觀生動,你看完馬上腦海里就自動生成出相應(yīng)的畫面,馬上就能找到和人物命運、情節(jié)上的共鳴。等2020年疫情穩(wěn)定后,我們大隊人馬就到了南昌實地拍攝。
澎湃新聞:我想你在決定出演卓琳之后,一定會去查閱這位歷史人物的履歷和經(jīng)歷。
于慧:她出生在云南宣威,父親是當?shù)氐拿褡遒Y本家,著名的“火腿大王”。卓琳女士的本名叫浦瓊英,學(xué)生時代就參加過一二·九運動,后來又考上了北京大學(xué)物理系,當年的北大,所以說她是一位才女毫不為過。在北大讀書期間,她就參加了學(xué)??谷彰褡褰夥畔蠕h隊,之后和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一樣,去到革命圣地延安,參加革命后才正式改名為卓琳。這一點也讓我想到抗日救亡年代那句著名的口號,“華北之大,已經(jīng)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雖然我在電影中故事飾演中年的卓琳,但是了解這些人物背景知識,還是會幫助我更好地認識她,走進她的內(nèi)心世界。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性,而是見過世面,經(jīng)歷過風(fēng)浪的人。
澎湃新聞:《鄧小平小道》中你第一次出場,是和盧奇(飾演鄧小平)一起攜手走進將軍樓。卓琳戴著墨鏡,這是你在電影中第一次亮相,談?wù)勥@個造型。
于慧:卓琳女士不僅是一位革命者,也是一位知識女性。所以從造型上,導(dǎo)演可能也希望向知識女性這個方向刻畫,至于你提到她在片中第一次出場戴著墨鏡,我想和當年的時局還有人物命運有關(guān),另外劇組也找到了很多卓琳女士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她生活中應(yīng)該是戴過墨鏡的,在戲里,我很多場合出場一般都戴著一副黑框眼鏡。
澎湃新聞:我查了下資料,鄧小平1969年下放南昌勞動,彼時他65歲,卓琳53歲,可以說是一對中老年夫妻,怎么去表現(xiàn)他們間的那份默契和相守?
于慧:你說的沒錯,那個時候卓琳的年紀可以說和我現(xiàn)在的年齡差不多,為了符合角色當年的形象,我也適當做了些增重。從北京到南昌,我想對于他們兩人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落差,未來如何都是未知數(shù)。這三年零四個月的下放時光,應(yīng)該是他們一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日子。丈夫鄧小平是一位積極樂觀的人,他終究是做大事的,是把很多事情都放在心里的,但那個時期的卓琳,我的理解她更像是小平的“影子”,只有通過那些細微的表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哪怕不是指向他(鄧小平),但還是要向觀眾傳達出兩個人的關(guān)系。
卓琳既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親,剛到那里孩子們都不在他們身邊,周遭的環(huán)境又完全陌生,可以說是舉目無親。她的心思除了要料理好家庭,更多還是放在照顧丈夫身上。特別是當時社會的動蕩還是會波及到他們,而女性天生在情感上會更細膩一些,她的耳朵和眼睛是時刻放在丈夫身上的,這是一種要“一心二用”的表演。
如果觀眾略微有所注意,片中鄧小平和卓琳在工廠一起勞動的時候,我雖然也在忙手頭的事情,但我的視線是始終不會離開他的,時刻在記掛他的安危。電影中也講到了,兩人剛到工廠工作就被紅衛(wèi)兵發(fā)現(xiàn)了,他們要來揪斗鄧小平。這些人沖進工廠,透過廠房外的窗戶往里看找人。這時候,廠房里的人們還在忙碌,是卓琳第六感般地一抬頭,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個危急的情況。
“一個母親會有什么樣的表達?我就有什么樣的表達”
澎湃新聞:我在看片的時候,注意到鄧小平卓琳夫婦間,她稱呼丈夫的稱謂,一直是喊“老兄”,能談?wù)勥@個細節(jié)嗎?
于慧:讀劇本的時候,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寫這樣的劇本,王興東老師肯定下了很大的考據(jù)功夫,我相信里面類似這樣的細節(jié)都是有真憑實據(jù)的。我聽說這是出自鄧小平子女的回憶錄,其中就談到父母在江西下放期間,當時卓琳女士的身體也不是很好,一上樓就費勁,她會對丈夫說:“老兄,拉我一把。”就是在那樣清苦孤獨的日子里,兩人間一直是相濡以沫,互敬互愛的。
我覺得“老兄”這個稱呼特別親切,不管這是不是小平的家鄉(xiāng)話,還是兩人間的私房話,夫妻之間這樣的稱呼還真是挺有趣的,親密又詼諧,就像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畢竟他們在那段時光,在那個地方就是相依為命。其實在拍攝的時候,有時候他拉著我的手,我挽著他的胳膊,肩并肩走在路上,很多細節(jié)或者說是表演的“毛邊兒”,都是我們演員在表演時情不自禁加上的。我覺得偉人也有平凡的生活的一面,就像是我的父母,他們現(xiàn)在出門,下個樓都恨不得你拉著我,我攙著你。“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老伴”就是這個意思。
澎湃新聞:鄧小平下放工廠是要勞動的,他還分配給卓琳一件工作“洗線圈”,能否介紹下談?wù)勀阍诠S體驗生活的經(jīng)歷?
于慧:他們兩位當時已經(jīng)步入晚年,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了。工廠的工人們一開始想讓他們就在廠房里看看圖紙好了,但鄧小平很認真,分配我來工作就不能只是做做樣子,后來工人又提出洗線圈——小平是非常了解工廠的工種門類的,電影里也借他的口,介紹了當年在法國勤工儉學(xué)在雷諾汽車廠工作的經(jīng)歷,他明白這個活兒相對容易,就交給了沒有工廠勞動經(jīng)驗的卓琳。
片中的廠房是在疫情前就搭好的,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在那里拍的,所以我們到了南昌以后就開始體驗生活,在工廠的體驗有一個星期,很多活計也是找來了老工人手把手教我們怎么做。
澎湃新聞:“文革”中,鄧樸方受到迫害跳樓,造成半身不遂。電影中對這位運動健兒的命運,其實有所預(yù)示,就是卓琳去找人修一個印有北京大學(xué)1963年運動會的臉盆,這是你全片表演的一處高光時刻。在得知自己的校友,也是兒子竟然跳樓殘疾了,卓琳所有的痛苦和憤怒都化在那句:“……能補嗎?”這句臺詞如此扎心,談?wù)勀愕谋硌荨?/p>
于慧:鄧樸方在“文革”中的命運的確令人唏噓。你知道嗎?卓琳女士在學(xué)生時期,也是一位運動健將,非常善于短跑競技,可以說鄧樸方在這一點上遺傳了母親的基因。電影中的這個搪瓷臉盆可以說是一個關(guān)鍵道具,其實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家里的搪瓷盆用壞了不舍得扔掉,我哥哥用電烙鐵,用焊錫把那個窟窿給焊上,這是我親眼看到過的。
在拍戲的過程中,這個搪瓷臉盆在一個多月的拍戲過程中一直跟著我,真的和角色之間有了一種患難與共的感情。這個臉盆可以說記錄了鄧小平夫婦在南昌下放期間生活的困苦與坎坷,你可以說它體現(xiàn)了老革命家的生活簡樸,卓琳女士去修補臉盆也是在回憶過往生活的點滴記憶,寄托著對兒子的思念。
你觀察得非常細,上面“北京大學(xué)1963年運動會”字樣,表明了那是兒子在校級運動會上獲獎的獎品。那個時候,小平夫婦已經(jīng)有五年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了,也不知道他的遭遇。那場戲根本就不需要準備那一個瞬間的情緒,感情就已經(jīng)到了——卓琳在戲里的感情表達一直是很內(nèi)斂克制的,但在那個點上,當她得知兒子的雙腿已經(jīng)殘疾了,那份痛惜和疼愛——漏了的臉盆可以補,孩子的癱瘓的軀體能補嗎?一個母親會有什么樣的表達?我就有什么樣的表達,因為我也是一個母親。
澎湃新聞:接下來,片中鄧樸方被接回南昌父母身邊,一家人出門迎接的場面也非常動人。
于慧:那場戲是鄧樸方被父親推進院子,我跑到窗前透過窗戶,看到了兒子真的殘疾了,我的表演在那一刻是很豐富的。首先是一個大大的驚訝,然后就是作為母親對兒子的疼惜,眼淚是唰一下就滾落的……其實談這部電影,它雖然是表現(xiàn)的那段歷史歲月,但是對我們當下是有鼓舞意義的。在那樣的逆境下,這一家人還能透出樂觀主義的精神,我想對于現(xiàn)在被疫情影響的人們而言,這部電影會激勵我們要相信未來。就是要學(xué)習(xí)片中鄧小平的那種精神,“看得開,挺得住”。
澎湃新聞:片中你和“兒子”有場戲,鄧樸方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都不在,就出來找他們。在大雨中,母子相遇,母親推著兒子在小道上行走,突然遇到了大雨,母親艱難地推著車子,要求陷入個人痛苦中的兒子堅強起來,“要給他補上生活的一課”。
于慧:大雨中的那場戲,拍得非常艱苦。現(xiàn)場消防降雨確實降得太大了,但這不是演員能夠控制得了的,水聲也特別大,現(xiàn)場的對話聲音都已經(jīng)淹沒了,但我們的表演完全是真實的,輪椅陷在泥濘里,我要去推,要去拉,腳陷在泥里,還要和兒子非常激烈的對話,可以說完全都是真實的動作。這場戲拍完之后,我的腰疼了三個多月。
后來我去補錄配音的時候,發(fā)現(xiàn)編導(dǎo)可能覺得雨下得不夠真實,剪掉了很多畫面,這其實對于演員而言是挺遺憾的。藝術(shù)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畢竟還是有區(qū)別的,藝術(shù)的渲染也和人物后來的轉(zhuǎn)變是息息相關(guān)的。
澎湃新聞:我們都知道傳記片,尤其是偉人傳記片難拍難演,也想請你談?wù)劥舜闻臄z體會。
于慧:我對卓琳女士的塑造傾注了很大的心血,過往也從來沒有一部戲,用這么大的篇幅去展現(xiàn)她的形象。后來才知道,在我之前,曾有三位同行飾演過卓琳,我當時就問導(dǎo)演,為什么選我來演繹這個角色?他給我的回答是,你比她們都合適。其實從形象上講,我跟卓琳女士相差很遠,身高、體態(tài)都不一樣。
但作為演員,當你要去塑造這么一個離自己特別遠的人物時,我就要去學(xué)習(xí)、領(lǐng)悟很多當時的大背景,“文革”時期我的歲數(shù)還小,基本上是不記得什么的,但拍這部電影過程中還是會覺得緣分的奇妙:比如片中最后揭示,羅廠長其實是二野的老兵,巧的是,我的父親當年也是二野的。還有片中,鄧小平一家人在自家的院子里開荒種地,一起唱“解放區(qū)呀么嗬咳,大生產(chǎn)呀么嗬咳”,這首《軍民大生產(chǎn)》,當年我的媽媽在家里就常常會唱。
至于如何去拍傳記片、演傳記片,我們都知道傳記片不好演、也不好拍,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外國同行的作品中有所借鑒。丹尼爾·戴-劉易斯演的《林肯》就不用說了,他的演技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實前幾年蕾妮·齊薇格主演的《朱迪》令我印象也很深,也是一部人物傳記片,演繹的是一位天才女歌手中年復(fù)出的故事。她被經(jīng)紀人和公司壓迫,為了保持精神狀態(tài),不得不濫用藥物,那種精神略帶恍惚的狀態(tài),齊薇格演得太棒了!她之前在《冷山》里的表演,我就印象深刻,到了《朱迪》,她完全是另外一種表演狀態(tài)。能兩獲奧斯卡(《冷山》是最佳女配,《朱迪》是最佳女主),實至名歸。
我看完還特意去查了片中那位歌手,朱迪·加蘭的生平,我要研究齊薇格突破了什么東西,塑造了什么東西,我發(fā)現(xiàn)她演出來的這個人物和現(xiàn)實中的原型人物并不是完全一樣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樣的,她賦予了很多自己的東西給這個角色,正是這些東西,讓大家覺得她演得太特別了,太神了。
回到《鄧小平小道》這部電影,我們當然無比尊重歷史人物,但也不需要也不可能演得完全和原型一模一樣,關(guān)鍵還是要抓住片中人物的“魂”,在精神世界里去無限接近他們。把卓琳女士在那個時期,夫妻之間的、母子之間的、母女之間的情感,不同層面的情感刻畫出來就好。我很幸運可以遇到一位懂戲、懂演員的導(dǎo)演。這一點上,我們一拍即合。
25年前捧回金雞,“對我是莫大的榮幸和鼓勵”
澎湃新聞:我想你非常欣賞齊薇格在《朱迪》中的表演和這個故事,是否也有個人經(jīng)歷的投射?
于慧:看完《朱迪》,我還專門把電影人物原型朱迪·嘉蘭的照片調(diào)閱出來,我發(fā)現(xiàn)齊薇格和朱迪本人的形象上其實也有不小差距。實際上她也是在把握住人物的靈魂后,包括在言談舉止上做到相像后,還賦予了角色很多演員自身的東西,或者說魅力。令這個角色在銀幕上顯得更加地生動可感。這也正是演員的二度創(chuàng)作。
澎湃新聞:很多喜歡你的觀眾都有一個疑問,就是在一段時期的國內(nèi)大小銀幕(熒幕)上好像都找不到你的身影。當你人到中年再次回歸影壇,近兩年來也演了很多“母親”的形象,非常想聽聽你內(nèi)心的想法。
于慧:對于演員而言,提到年齡,我并不覺得這是個冒犯。我在自己的盛年結(jié)了婚,有了一兒一女。作為母親、作為妻子,對家庭有我應(yīng)盡的責(zé)任。有段時間,不短的時間,我確實拍片比較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陪伴兒女的成長,這是我的選擇。當然,在不拍戲的時候,我就是一名安靜的觀眾,我喜歡坐在影院看電影,從同行的角度去觀察他們的演繹,這些潛移默化的東西是會影響到我的??赡芡徊侩娪埃阍瓉砜吹帽容^膚淺,慢慢地你就更能深刻地去領(lǐng)悟其中的真義。
大概從2016年開始,我的兒女都上了大學(xué),他們也告訴我,媽媽,你還是應(yīng)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都理解我,我是那么地?zé)釔垩輪T這個職業(yè),所以我現(xiàn)在又回來了。近些年,我演了很多母親的角色,我就把自己過往帶孩子讀書的經(jīng)歷,包括在那個過程中我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母親,現(xiàn)在能有機會去把這些母親都演一遍,也是件很過癮的事情。
澎湃新聞:不少演藝界的同行都曾在公開場合呼吁,在國內(nèi),女演員一旦過了四十歲,適合她們的角色好像就剩下了媽媽和婆婆。但就像你剛才提到的齊薇格,她是在自己50歲的時候拿到了奧斯卡獎。這是不是也是你目前困惑的一個問題呢?
于慧: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涉及社會的發(fā)展,也和文化心態(tài)等有關(guān)。如果一個國家的舞臺上都是些“小花、小鮮肉”,我想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業(yè)界生態(tài)。的確,在國內(nèi)像我這個歲數(shù)上下的女演員,可能很難接到主演的機會,不是我們做不了主演,而是現(xiàn)在有一種趨勢或者說社會的慣性,就是女演員到了一定的歲數(shù),只能去演你剛才提到的那類型角色。
我們的社會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進步,各行各業(yè)都有成功的,或者說把自己生活過得分外精彩的女性。對應(yīng)到我們這批演員,我們二十歲、三十歲時可能就扮演過中年女性,但那時的理解和現(xiàn)在肯定又有不同。在對于表演本身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和理解后,可以更好地詮釋出角色的深度和力量,賦予角色更飽滿、更立體的形象。
演員永遠是個被動的行業(yè),只是我們不能去消極地對待。這兩年,情況還是有所改觀的,我今年下半年的一個挑戰(zhàn)是,在電視劇《戰(zhàn)上海》中出演宋慶齡女士,電視劇表現(xiàn)的主要是她在解放戰(zhàn)爭最后的那段歷史。但我需要掌握她是如何愛上孫中山的,她的愛國主義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認識是如何一步步從同情到認同。
澎湃新聞:最后一個問題,當你獲知自己因在《鄧小平小道》中飾演卓琳女士而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提名時,作何感想?其實金雞獎對于你而言并不陌生,十幾年前就曾憑借在電影《喜蓮》的表演捧回過最佳女演員獎。
于慧:得知金雞獎提名很激動,金雞獎是電影界專業(yè)人士公認的高水準專業(yè)性獎項。能得到金雞評委的認可,已經(jīng)是我莫大的榮幸和鼓勵。25年前,獲得金雞最佳女演員獎,當時的我剛剛踏上演藝事業(yè),對我是巨大的鼓舞和督促。一路走來,我也塑造了無數(shù)個女性角色,從一個豆蔻年華的年輕女演員成長到人到中年的成熟演員,我想自己的路還長,依然要繼續(xù)努力。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