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唐人緣何熱衷操辦和參與“升學宴”?

2023-07-11 09:28:0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趙柒斤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恰似曲江聞喜宴 綠衣半醉戴宮花

又到一年一度高中考成績公布和錄取通知書陸續(xù)送達之際,接踵而至的便是各類“升學宴”。楊萬里說“恰似曲江聞喜宴,綠衣半醉戴宮花”,那么,古人特別是唐代人緣何熱衷操辦和參與“升學宴”呢?

文字記載的最早“升學宴”肇始于唐代,名“燒尾宴”。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三“公直第五”條謂:“景龍末(710年),朝綱失敘,風教既替,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許進食,號‘燒尾宴’。”而天寶十五載(756年)登進士第的河北人封演史料筆記《封氏聞見錄》卷五稱:“士子初登榮進及遷除,朋僚慰賀,必盛置酒饌音樂,以展歡宴,謂之‘燒尾’”。

至于來源,封演闡釋了三種說法,即老虎變?nèi)苏f,要燒斷其尾;羊入新群說,要燒焦舊尾才被接納;鯉魚躍龍門說,經(jīng)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后人常引用北宋初戶部尚書陶轂筆記小說《清異錄》卷下“單籠金乳酥”條反映的韋巨源升任唐中宗朝尚書令(宰相)時,舉辦堪比清朝滿漢全席式“燒尾宴”的新聞,演繹其令人瞠目結舌的奢華。封演列舉“燒尾宴”案例,不僅是“升學宴”,也是“升官宴”:“及中宗時,兵部尚書韋嗣立新入三品,戶部侍郎趙彥昭假金紫,吏部侍郎崔湜復舊官,上命燒尾,令于興慶池設食。”舉辦此宴目的,無非是刷存在感和凸顯勢力。但因“燒尾宴”太張揚和奢侈,遭到提倡節(jié)約的唐玄宗的抵制和大多數(shù)人厭惡,存活了20來年便銷聲匿跡。

取而代之的是“鹿鳴宴”。唐代史學家杜佑《通典·卷十五》云:“長安二年,教人習武藝,其后每歲如明經(jīng)、進士之法,行鄉(xiāng)飲酒禮,送於兵部。開元十九年,詔武貢人與明經(jīng)、進士同行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飲酒禮”本是周朝流行的宴飲風俗,因在這樣的宴席上人們會吟誦《小雅·鹿鳴》的緣故,這也許才是此宴被稱為“鹿鳴宴”的原因。但參加這種宴會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即赴宴的學子必須是應試合格者和陪同學子進京的地方官員,也可視為“餞行宴”,彰顯的是統(tǒng)治者和地方政府對儒家文化的高度重視。

接下來的重頭戲是“聞喜宴”。進京趕考學子,經(jīng)省試中榜后為新科進士,禮部發(fā)榜后,敕令舉辦一系列宴會,被稱為“聞喜宴”。顧名思義,聞之則喜。唐代“聞喜宴”常于曲江之畔舉行,又被稱為“曲江宴”。五代王定?!短妻?middot;卷三》云:“曲江大會比為下第舉人,其筵席簡率,器皿皆隔山拋之,屬比之席地幕天,殆不相遠。爾來漸加侈靡,皆為上列所據(jù)……長安游手之民,自相鳩集,目之為‘進士團’。初則至寡,洎大中、咸通已來,人數(shù)頗眾,士參已備來年游宴之費,繇是四海之內(nèi),水陸之珍,靡不畢備。”

“聞喜宴”本是新科進士們的私宴,新科進士們以“醵罰”(湊錢飲酒為醵)方式集資,類似現(xiàn)代社會的“AA制”。不過從薛居正等著《舊五代史·明宗紀四》“敕新及第進士有聞喜宴,逐年賜錢四十萬”記載可以認定,官方對聞喜宴有一定的贊助。

當然,唐代科舉及第學子的宴會等慶?;顒舆€有很多,與“聞喜宴”遙相呼應的“關宴”。《唐摭言·卷一》“述進士下”條說,曲江大會在關試之后,亦謂之“關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謂之“離會”。就是說,“關宴”是新科進士在京城舉行的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聚會,費用全部由考中的進士自掏腰包,專業(yè)人士具體操辦。宴會結束后大家各奔東西。“關宴”作為學子之間的一次告別宴會,之所以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在于它的社交屬性?!短妻?middot;卷三》“散序”條結尾云:“曲江之宴,行市羅列,長安幾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揀選東床,車馬闐塞,莫過殫述。”普通人去看熱鬧,達官貴族去選女婿,還有人去“投資”、找績優(yōu)股……

一場“升學宴”吸引多方勢力踴躍參與,即走上仕途的進士們成為官僚、門閥等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相互攀比,結成各種私人關系,形成小集團,正如宋王栐史料筆記《燕翼詒謀錄》卷一“御試不稱門生”條所言:“自唐以來,進士皆為知舉門生,恩出私門,不復知有人主”,這引起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不安。

《宋會要·選舉三》“貢舉雜錄”說:宋太祖于建隆三年(962年)九月一日發(fā)布詔令,“今后及第舉人,不得輒拜知舉官子孫弟侄,違者,御史臺彈奏。應名姓次第發(fā)榜時,兼不得呼春官為恩門、師門,亦不得自稱門生。除賜宴外,不得輒有率斂,別謀歡會。”宋代朝廷賜什么宴?宋葉夢得史料筆記《石林燕語》卷一謂:“瓊林苑……及進士聞喜燕,皆在其間。”,故而,宋代規(guī)格最高的“升學宴”又稱“瓊林宴”,并由“私宴”改成“國宴”,較好地杜絕了相互攀比、拉幫結派的歪風邪氣。

一直到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后,“瓊林宴”才改回“聞喜宴”?!端问?middot;樂志四》謂:“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于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元、明、清延續(xù)了宋代做法,只不過將宴會名稱改為“恩榮宴”。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