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上,有一處知名的景點叫作“五大夫松”。景區(qū)專門為它設(shè)立了一幢石牌坊,還建了一處“五松亭”。此處是遙望十八盤、南天門的極佳地點:群山萬壑、松濤陣陣、水流潺潺,幾棵松樹蔥蘢蓊郁,壯麗而清幽。很多游人以為“五大夫松”就是指五棵“有故事”的松樹,其實這是大錯特錯了。秦始皇當(dāng)年所敕封的“五大夫”,并非是指五棵松樹,而是秦時的一種爵位。
“五大夫松”是泰山景區(qū)內(nèi)唯一受過帝王冊封的樹木!此樹位于泰山中天門御帳坪西北的五松亭前,有“秦松”之譽。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聽從群儒建議,去泰山“祭天地”,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封禪大典”。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百官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登上泰山。“封禪”已畢,下山途中,突逢驟雨,秦始皇慌不擇路,見路邊有一棵大松樹,便到樹下避雨。雨停后,秦始皇認為該松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妒酚?middot;秦始皇本紀(jì)》如是記載:“(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
“五大夫”在秦時并不是什么官職,而是一種爵位。“五大夫”在周代是五種爵位的合稱: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馬。秦漢時,朝廷實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guān)內(nèi)侯,二十徹侯。這些爵位名都是用來賞賜功勞的。“五大夫”位列第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期,廢掉了漢代的二十等爵位,“定爵九等”,“五大夫”爵位從此消失。
因為“五大夫松”的封號中有個數(shù)字“五”,加之秦漢以后“五大夫”爵位被廢止,所以后人知之不多或知之不詳,便以訛傳訛,誤以為當(dāng)年秦始皇避雨而冊封的松樹為“五棵松樹”。尤其是唐朝宰相陸贄寫了一首《禁中青松》詩,其中有“不羨五株封”之句,所以后人更加篤定地認為“五大夫松”便是指“五棵松樹”被敕封。隨著時間的流逝,當(dāng)年始皇帝避雨的那棵松樹早已遭雷擊雨朽而不存,只留下一則美麗的故事。清代時,欽差大臣丁皂保奉詔重修泰山時,特地在始皇當(dāng)年避雨處新栽了5棵松樹?!短┌部h志》中載:“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內(nèi)奉旨欽差大臣丁皂保補植松樹五株。”至今,丁皂保所植5株松樹尚存2株,南北并列,相距9米,樹齡近300年,長勢挺拔、虬曲古拙、蒼勁蔥郁,成為“泰安八景”之一的“秦松挺秀”。后世有詩人贊其曰:“野鶴孤云自徑還,空名千載列朝班。奮髯特立云霄遠,偃蓋長留歲日間。”目前,泰山上包括這兩棵松樹在內(nèi)的23株古樹一起被列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多把清代所植古松誤認為是當(dāng)年始皇敕封遺木,所以稱這幾棵松樹為“秦松”。“泰安八景”中的“秦松挺秀”一稱即由此而來。五松亭邊還有乾隆皇帝御制《詠五大夫松》摩刻:“何人補署大夫名,五老須眉宛笑迎。即此今兮即此昔,抑為辱也抑為榮。盤盤欲學(xué)蒼龍舞,稷稷時聞清籟聲。記取一枝偏稱意,他年為掛月輪明。詠五大夫松一律。戊辰仲春月,御筆。”
此詩刻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字面高180厘米,寬100厘米。詩文6行,滿行13字,字徑6厘米,行書。今人郭沫若登泰山時,也曾感于當(dāng)年始皇軼事,寫下了著名的《觀五大夫松》一詩:“人來看萬松,霧至萬松蒙。冠沐及時雨,襟披下嶺風(fēng)。拿云伸臂手,飲瀣溢心胸。磴道千尋盡,碧霞鐵瓦紅。”算是為當(dāng)年的“五大夫松”又做了一次“廣告”。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