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7日電 題:范鐸耀閃耀“雪游龍”:先滑出第一步,才有望奪第一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戴上面盔,深呼一口氣,雙臂緊握把手發(fā)力沖出,過彎過彎再轉(zhuǎn)彎,超120公里的滑行時速讓肉眼幾乎跟不上范鐸耀的蹤跡。
6日20時許,當(dāng)范鐸耀沖過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賽道終點時,時間被定格在2分56秒626。這個成績沒有進入前20名,也宣告著范鐸耀遺憾止步男子單人雪橇比賽第三輪,但觀眾席上手持五星紅旗的人群還是給予他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因為對中國雪橇隊而言,范鐸耀踏上賽道便是突破。
賽后通過混合采訪區(qū)時,他略帶遺憾地說:“賽前還是希望能沖一下,確實沒想到就止步第三滑了”。
此番征戰(zhàn)“雪游龍”是范鐸耀首次踏上冬奧賽場,對個人的冬奧首秀,范鐸耀給自己打7分。
與歐美傳統(tǒng)強國相比,中國雪橇起步較晚。此前歷屆冬奧會中,中國從未在雪橇項目中獲得過參賽資格,甚至中國雪橇國家隊也是2015年借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的契機才組建成立。這一年,原是越野滑雪選手的范鐸耀通過跨界選材進入雪橇國家隊。
越野滑雪是耐力項目,而雪橇則講究爆發(fā)力,兩項運動幾乎是南轅北轍。雪橇選手成長周期又長,通常6到8年才能見成效。“爆發(fā)力是一天一天積攢出來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范鐸耀表示,跨項初期在國際賽場遇到德國、奧地利等國雪橇名將時,自己都是頂住壓力上。
這項“勇敢者運動”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對選手的爆發(fā)力和滑行技巧都是極大考驗,也使得雪橇選手在比賽和訓(xùn)練中受傷成了家常便飯。范鐸耀就曾在德國奧伯霍夫雪橇賽道上因翻橇事故出現(xiàn)腦震蕩。鼻梁骨被摔斷,三顆門牙被磕掉,養(yǎng)傷一個月,他還是戰(zhàn)勝了對傷病和意外的恐懼,重新上場,一如他在微博上勉勵自己的一段話:“能治愈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明白。”
從越野滑雪到雪橇,6年多時間范鐸耀從“一張白紙”成長為雪橇國家隊男隊隊長。他和中國雪橇運動一同成長,并和隊友們“滑”進了北京冬奧會,“不敢相信這一刻來得這么快,2015年剛進隊時大家都說為了北京冬奧會,當(dāng)時感覺很遙遠,但這一天真的到來時卻好像在做夢”。
第24名,是范鐸耀在本屆男子單人雪橇比賽的“終點”,但卻是中國雪橇隊繼續(xù)前進的嶄新“起點”。雖然這一成績距離站上領(lǐng)獎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攀登”,但范鐸耀已為中國雪橇寫下了嶄新的一筆。
從零到一,是歷史的突破;而從第24名到第1名,是中國男子單人雪橇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選手的差距。人們樂見中國出現(xiàn)更多奧運冠軍,但也需要更多像范鐸耀一樣“打地基”的人。對中國冰雪運動而言,只有先在冬奧賽場上滑出更多第一步,未來才有可能斬獲更多第一名。
2015年北京獲得冬奧會舉辦權(quán)時,109個小項中中國仍有近1/3空白。7年后中國完成了7個大項、15個分項的“全項目參賽”的目標(biāo),131名運動員將在北京奉獻其冬奧首秀。
如今放眼整個中國冬奧軍團,與范鐸耀相似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如:趙嘉文成北歐兩項第一個站上冬奧會舞臺的中國選手,榮格上演中國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冬奧首秀,趙洋完成中國男子雪上技巧運動員在冬奧賽場上的首次滑行馳騁……在全世界的見證下,中國冰雪軍團一眾新生力量邁出了冬奧征途的第一步,并且正加足馬力、奮力前行。
夜晚的“雪游龍”燈火璀璨,宛如一條蜿蜒的游龍盤踞在山脊之上。在采訪的最后,范鐸耀表示,“希望中國雪橇越走越好,也希望大家能多多認識雪橇、了解雪橇”,盡管這個項目冷門,目前雪橇運動員也很少,“但中國還是有我們這一群人在為它不懈努力”。
這一晚的“雪游龍”高手云集、群星閃耀,而范鐸耀也是其中閃耀的一顆星。(完)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