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坐落于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小鎮(zhèn)上。這里地處北緯78度56分,距離北極點約1231公里,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北端的定居點之一,也是極地工作者心目中的圣地。
極地是地球上的一塊凈土,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然而時至今日,在全球變暖和人類活動強度急劇增加的背景下,極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正在經(jīng)歷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據(jù)預(yù)測,較比工業(yè)化前水平,2024年全球氣溫升高約1.5度,北半球升溫近2度,而斯瓦爾巴群島在過去30年間,該島冬季平均氣溫升高了近10度。
在地緣上,中國是“近北極國家”,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近代以來,在人類向白色荒原邁進的步履間,中國不曾缺席。1996年,中國成為國際北極科學(xué)委員會成員國;2004年7月,中國建立首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成為第八個在斯瓦爾巴群島設(shè)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一百多年間,中國與北極的跨區(qū)域和全球性問題息息相關(guān),與國際社會命運與共。
探索極地,是人類智慧與勇氣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直接反映。黃河站建站二十年來,支持了超過兩百五十項科學(xué)研究,見證了近七百名科考隊員遠離故土,來到地球的最北端進行科學(xué)觀測,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長路遙迢,夢里朝暮。從北京到北極有多遠?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的一塊路標(biāo)牌上,寫著答案。對于很多中國科考隊員來說,這塊標(biāo)注著5920千米的路標(biāo)牌,既是物理距離,也寄托著自己對家人的無盡牽掛。
二十年來,在這片始終由古老自然法則統(tǒng)治的白色冰原上,一代代中國科考人把愛與謙卑裝進行囊、揮別親友,一次次一路向北、義無反顧,重返地球屋頂,守望這方留白之地。極目遠眺,不見故土,卻是同一片天空,休戚與共。(記者:彭卓 張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