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

外國人學非遺:筆墨勾畫 印度人山姆結緣千年紙箋

2022-07-08 08:53:37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何曦悅 等
大號 中號 小號
原標題:全球連線|外國人學非遺:筆墨勾畫 印度人山姆結緣千年紙箋

紙箋加工技藝是一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對中國傳統(tǒng)造紙工藝技術的延伸與發(fā)展。通過對紙張進行再加工,使紙的質地更優(yōu)異,外觀更精美,文化內涵更豐富。

粉蠟箋源于唐代,它巧妙融合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蠟”兩種材料,既不失紙張易于書畫的特點,又平滑細密,富于光澤,歷久仍可堅韌如新。金銀粉繪成的各種傳統(tǒng)圖案,更為粉蠟箋增添了典雅的氣質。

安徽巢湖的紙箋加工技藝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曾一度失傳,又經(jīng)手藝人鉆研考證后“復活”。作為一名餐飲業(yè)從業(yè)人員,印度人山姆已在巢湖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感興趣。這個夏天,他聽說了巢湖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技藝,特地來到紙箋工坊“拜師學藝”。

山姆此次來到的掇英軒,是紙箋加工技藝的保護單位。掇英軒在繼承傳統(tǒng)紙箋加工技藝的基礎上,恢復與發(fā)展了一系列紙箋產(chǎn)品,如粉蠟箋、泥金箋、絹本宣、刻畫箋、流沙箋等。

在師父的指導下,山姆學習了手繪描金粉蠟箋、流沙箋兩項技藝。

流沙箋,是用墨在水面繪出圖案,并轉印到宣紙上。晾干后,就能收獲一張極具藝術美感的作品。

山姆這次收獲了自己親手制作的流沙箋。他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學習這項技藝,更希望與在印度的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

監(jiān)制:衛(wèi)鐵民、代群

記者:何曦悅、胡銳、戴威、岳媛媛

編輯:王東明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安徽分社

聯(lián)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責任編輯:蔡曉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