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家獨立書店推薦,郭婧《暴風雨》
》》》品讀經(jīng)典,向美好而生。您正在閱讀的是由環(huán)球人物與興業(yè)消費金融聯(lián)合推出的“品書·向美而生”專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現(xiàn)代人的孤獨,不只有黑白。
作為一名80后繪本作家,郭婧的首部作品《獨生小孩》一經(jīng)出版就一舉獲得《紐約時報》十佳繪本等10項大獎,美國50家獨立書店評價說,“既描繪了失去的恐懼,又講到奮勇前進的達觀與樂觀”。這部《暴風雨》是她的第二部作品。在書中,她再次直面現(xiàn)代人的孤獨,講述一只流浪的小狗和一個漂泊的女孩之間發(fā)生的溫情故事。該書剛一上市,全球讀者瘋狂分享。關于郭婧,《紐約時報》說她像一位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導演,她筆下的故事猶如動畫電影一般,展現(xiàn)了充滿溫情的生活片段,前后映襯,打動人心。
上世紀50年代,《紐約時報》書評版成立了一個獨立的評委會,每年從數(shù)千本繪本圖書中挑選10本書,評為該年度“十佳繪本”。幾十年下來,獲得過這一獎項的,有托米·安格爾、莫里斯·桑達克這種在業(yè)內久享盛名的繪本大家,也有許許多多一舉成名的畫壇新人。來自中國的郭婧就是后者。2015年,這位“80后”以處女作《獨生小孩》獲得評委會青睞。沉寂4年后,郭婧推出她的第二部作品:《暴風雨》。
《暴風雨》講述了一個很溫暖的故事,主角是一只流浪的小狗和一個漂泊的女孩。空曠的郊外,一只小小的流浪狗無家可歸,蜷縮著身子,寄居在一條長椅下。它很怕人,聽到一點動靜就會躲起來。直到有一天,一個女孩發(fā)現(xiàn)了它。從最初遠遠地與它“捉迷藏”,到帶來小球與它玩,慢慢地,兩人成了朋友……
雖是繪本里的故事,卻也來自真實。故事里的女孩,仿佛曾經(jīng)在外漂泊的郭婧;小狗,則是按照她那時養(yǎng)過的小狗“豆豆”畫的。
郭婧在山西太原長大,從小喜歡繪畫。美院畢業(yè)后,她陰差陽錯進了天津一家建筑公司,不甘心就此沉悶下去,辭職北漂。從一對小夫妻那里領養(yǎng)的豆豆,則是郭婧北漂生活里的最大慰藉。“它能讓貪睡的我每天5點起床,讓討厭運動的我下班跑步回家。雖然它是我的寵物,但卻給了漂在異鄉(xiāng)的我一個溫暖的家。”9年前,豆豆走失,郭婧找遍了所有角落,發(fā)了許多傳單,都沒有結果。豆豆從此成了她心里的一個結。用畫筆讓流浪的豆豆“回家”,對郭婧來說,是一次療愈,也是一次釋放。
《紐約時報》曾評價:“郭婧像一位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導演,她筆下的故事猶如動畫電影一般,展現(xiàn)了充滿溫情的生活片段”?!丢毶『ⅰ芬苍撬昵楦械囊淮吾尫?。作為“80后”的獨生一代,小時候的孤獨感在郭婧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六七歲時,她獨自一人乘坐公交車去姥姥家,因為在電車上睡迷糊了,下錯了車,誤入一片樹林。在驚嚇與幸運中,背著書包與呼啦圈的她總算找到了出路,尋到公交站?!丢毶『ⅰ防铮v述的就是一個孤獨小孩的歸家之旅,里面有指引她的會飛的麋鹿、可愛的海獺和神奇的鯨魚。
有次做分享活動時,一個小朋友問郭婧:“你畫的鹿能飛是真的嗎?你的故事是自己想象的嗎?你真的經(jīng)歷過這些故事嗎?”郭婧跟他說:“等到二三十年后,等你長大以后,你也許會覺得這個鹿是真實存在的。”
《獨生小孩》創(chuàng)作完成后,打動了企鵝蘭登書屋的編輯,得以在美國出版,盛譽也隨之紛至沓來?!度A盛頓郵報》說“整個故事好似發(fā)生在一個夢幻的地方,使人聯(lián)想到雷蒙德·布里格斯的經(jīng)典作品《雪人》”。《今日美國》說它“處處洋溢著驚奇、悲傷和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從《獨生小孩》到《暴風雨》,歷經(jīng)4年,郭婧直面的現(xiàn)代人的孤獨也似乎有了不同的顏色。她曾說:“孤獨是每個人都不能逃避的命題。就好像冰山理論一樣,如何讓我們更了解隱藏在水下的自己,孤獨是一個必經(jīng)之路。”在《獨生小孩》里,郭婧的筆下只有黑白兩色,靜謐的畫風,更偏向于暗冷;而《暴風雨》,則更亮麗了一些,它的結尾是這樣的:燦爛陽光下,女孩和小狗各自安睡著,灰塵、云彩都被染成了金色。她仿佛終于明白:孤獨不是一個貶義詞。哪怕是一粒孤獨的灰塵,也可以在愛的溫暖下,在陽光中不斷飛舞,變成金色。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更多專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