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 11:02:36
來源:環(huán)球人物網(wǎng)
作者:陳曉丹
小號
中號
大號
克拉瑪依之歌雕塑。戴旭虎 攝
每當夜幕降臨,坐落在克拉瑪依世紀廣場南端的一座雕塑便會亮起旖旎的燈光。隨著燈光變換,雕塑褪去鋼制的本色,被絢麗的顏色包裹得柔和而夢幻。
這座雕塑名為“克拉瑪依之歌”,是克拉瑪依的地標性建筑。它的名字,來源于那首由呂遠作詞、呂文科演唱的經(jīng)典歌曲——《克拉瑪依之歌》。
呂遠先生將自己與克拉瑪依之間的情感羈絆形容為“無法與之抗衡的某種力量”。在一次和友人聚會時,他回憶起創(chuàng)作《克拉瑪依之歌》的歷程,感嘆道:“我寫《克拉瑪依之歌》那年才27歲,我是與歌聲一起成長,和歌聲中歌頌的克拉瑪依一起成長的。”
那天,興之所至,向來滴酒不沾的呂遠破例飲下一杯酒,哼起:“……克拉瑪依,我要歌唱你,我要靠近你……”
當時,廣播、報紙等新聞媒體經(jīng)常傳出克拉瑪依發(fā)現(xiàn)大油田的消息。年輕的呂遠萌生了為克拉瑪依寫一首歌的愿望??捎捎诓恢死斠赖木唧w情況,構思得十分吃力,最終不得不暫停創(chuàng)作。
《中國推介·詩意中國》之新疆克拉瑪依
1958年,隨著克拉瑪依原油產(chǎn)量節(jié)節(jié)攀升,身在蘭州煉油廠工地的呂遠聽到有關克拉瑪依的消息也越來越多。工地上,呂遠和工人師傅們在勞動中談天說地,即便黃塵蔽日,他卻產(chǎn)生了四顧河山萬里、周圍海闊天空的感覺,他的胸中激情澎湃,總在尋找動人的詞句與旋律。終于,他用六弦琴完成了《克拉瑪依之歌》的雛形。幾個月后,回到北京的呂遠將《克拉瑪依之歌》詞曲手稿交給歌唱家呂文科。195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了《克拉瑪依之歌》,很快,這首歌傳遍了大江南北,給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中的勞動者增添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歌聲里的新疆《克拉瑪依之歌》
2021年,在央視《回聲嘹亮》節(jié)目中,已是滿頭白發(fā)的呂遠先生出現(xiàn)在鏡頭中,他說:“我從來沒認為我本人是《克拉瑪依之歌》的作者,因為有克拉瑪依人,有他們的勞動,還有很多埋葬在克拉瑪依的戰(zhàn)士們,只有他們是這首歌真正的作者。”
當年,四面八方的熱血兒女,正是在這首歌的旋律感召下,來到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克拉瑪依,最終把克拉瑪依建設成了真正的“大西北的寶石”。
今天,每當聽到這高亢激越的歌聲,克拉瑪依的一代代創(chuàng)業(yè)者,總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大型原創(chuàng)舞劇《油城往事》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 閔勇 攝
綠樹掩映下的克拉瑪依河碧波蕩漾,在繁華時尚的匯嘉濱河商業(yè)區(qū)對岸,著名詩人艾青的雕像靜靜矗立。
人們在雕像前的廣場上散步、聊天、嬉戲,享受寧靜美好的生活。偶爾有孩子走近雕像,奶聲奶氣地念出雕像下鐫刻的文字——“最荒涼的地方,卻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層,噴涌最寶貴的溶液;最沉默的戰(zhàn)士,有最堅強的心??死斠?,你是沙漠的美人。”
這是由艾青創(chuàng)作的詩歌《克拉瑪依》,全詩雖然只有4節(jié)8行,卻深沉豪邁、意味深長,準確揭示了克拉瑪依的特點與價值,準確揭示了克拉瑪依人的精神特質,不愧為大家手筆。
《獨庫天路》劇照。獨山子區(qū)委宣傳部供圖
克拉瑪依,也因為這首詩而擁有了一個神秘、美麗的別稱“沙漠的美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艾青和夫人高瑛在新疆生活了十幾年,雖然他并沒有到過克拉瑪依,但同樣受到克拉瑪依英雄之氣的感染,寫下了這一不朽的短章。
王研充隸書《紅心永遠向著共產(chǎn)黨》入展“偉業(y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書法大展”。
2013年,艾青的全身雕像在克拉瑪依河畔落成。這座雕像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雕塑家盛楊制作,是當時艾青所有雕像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全身雕像。雕像石碑的正面刻有詩歌《克拉瑪依》,背面刻著“克拉瑪依,你是沙漠的美人”十一個大字。
同年,艾青的夫人高瑛在參觀克拉瑪依之后說:“艾青創(chuàng)作《克拉瑪依》,目的就是歌頌祖國、歌頌石油。我來克拉瑪依之后,真切地感到他對克拉瑪依的形容沒有錯,克拉瑪依就是‘沙漠的美人’。”
是的,“沙漠的美人”幾十年來一直在沙漠瀚海中翩翩起舞,向世人展示著她的美麗多情、她的堅強不屈。
“是塞北卻似江南,無漁舟而有晚唱。嫵媚千姿,可比綠野將萌;風情萬種,最是華燈初上……”
著名學者易中天創(chuàng)作的《克拉瑪依賦》,是又一首雄渾豪邁的“克拉瑪依之歌”。
在克拉瑪依文化街西南,順著一條如玉帶般蜿蜒的溪流前行,就能看到一面長約180米的浮雕墻。墻上的這組浮雕采用寫實和裝飾相結合的風格,表現(xiàn)了克拉瑪依人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業(yè)史。這座浮雕墻前,有一塊斜臥著的石碑,上面就鐫刻著《克拉瑪依賦》全文。
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質,2000年,克拉瑪依啟動了文化街建設工程。2001年8月,曾在新疆工作、生活多年,對漢賦、宋詞有著深入研究的易中天先生受邀為克拉瑪依寫一篇賦。
易中天對克拉瑪依并不陌生,因為他的夫人李華就出生在克拉瑪依獨山子區(qū)。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克拉瑪依的發(fā)展歷程和石油人艱苦奮斗、為國奉獻的寶貴精神,易中天用3天時間查閱了漢賦名篇并翻閱了相關資料,歷時5天完成了《克拉瑪依賦》草稿。
克拉瑪依市沉浸式劇目《博物館之夜·歲月》劇照。 克拉瑪依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隨后,精益求精的易中天又對賦中的個別詞語進行了修改。例如,最初《克拉瑪依賦》草稿中寫的是“旗卷麥浪”,因為漢賦講究平仄,在推敲平仄之后,易中天將“旗卷麥浪”改成了“旗卷綠浪”。
2003年,隨著文化街建設工程全面竣工,這首《克拉瑪依賦》也被正式雕刻在文化街的石碑上,與市民、游客見面。
文化街建成后,人們感嘆于在這座油城中也能出現(xiàn)頗具江南韻味的街道景觀——放眼望去,水車在緩緩轉動,連綿起伏的綠地上擺放著一件件精巧的雕塑,涼亭古典雅致,九曲橋下金魚游動……每到飯點,文化街兩旁的民居飄來縷縷飯香,伴著涓涓溪流飄進人們的心中。飯后,人們在水榭長廊中聊天納涼,交流情感,景與人的生活就這樣恰如其分地融為一體。
而石碑上刻著的《克拉瑪依賦》,則是文化街建設的點睛之筆。
克拉瑪依首部原創(chuàng)動畫電影《克拉和瑪依歷險記》海報??死斠朗腥诿襟w中心供圖
在著名音樂家、詩人、學者為克拉瑪依深情歌唱的同時,還有一大批本土藝術之花在這片土地盛開。
26集原創(chuàng)動漫《克拉和瑪依》
民族舞劇《大漠女兒》獲1998年第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大型原創(chuàng)舞劇《油城往事》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張紅軍的劇作《垛斯》《神農(nóng)袁隆平》分別獲第七屆、第九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6集原創(chuàng)動畫系列劇《克拉和瑪依》獲得天山文藝獎,并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推薦申報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原創(chuàng)舞蹈《盛世》獲2022年“舞蹈世界”全國網(wǎng)絡舞蹈大賽特金獎;趙鈞海的散文《陪母親逛街》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王研充的書法作品《紅心永遠向著共產(chǎn)黨》《活界碑》分別入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偉業(y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書法大展”;微電影《鐵老漢的夏天》榮獲第三十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第二十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新影像優(yōu)秀作品稱號……作家安定一、書畫家李伯霖、畫家傅劍鋒和李喜生、音樂人司紅軍和馬條……
《克拉瑪依》MV
一大批本土文學藝術家用他們絢麗多姿的作品,傳承著這座英雄之城的精神,鑄造著這種英雄之城的精神。
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像流淌不息的歌聲,它們所激蕩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克拉瑪依人踏浪而行,用愛國的情懷、智慧的大腦、勤勞的雙手,在這片神奇、英雄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一首又一首更加嘹亮優(yōu)美的“克拉瑪依之歌”,讓克拉瑪依變成一座不朽的城!
正如《不朽的城》一詩中所寫的那樣——
“高高掛起巨大的風帆吧
舵手們、槳手們、船夫們
這里不應有
搭船過海的閑人
這里不應有
袖手旁觀的看客
劃呀!克拉瑪依人!
劃呀!克拉瑪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