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本版從今天起開設(shè)“絲路花雨”欄目,以散文形式展現(xiàn)“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的歷史文化以及發(fā)展變化,以饗讀者。
1
大概漢唐長安一直在我心里熱氣騰騰吧,多次探訪遺址,都因各種機緣集中在仲夏,仿佛這個熱烈的王朝,把自己烙在中華史書上還不夠,還要朝圣者胸烙長安事,汗滴長安土。
此刻,我沿著層層臺階,一步一步向漢長安城未央宮大殿攀登。驕陽當頭,四野空寂,高臺漫漫,肅立的大漢旗幟,像威風凜凜的列隊士兵,呼啦啦招展著一個王朝的風流。
攀上去能看到的,只是未央宮大殿遺址,曾經(jīng)的夯臺柱基而已?;易厣臉俗R牌如靜默的向?qū)?,舉著清晰的方位圖,漢時長安城的未央宮前殿、椒房殿、章城門等建筑布局如林,每個都有編號。
未央宮前殿是1號遺址,自南向北逐級抬高,基座依龍首山高地增筑而成?!端?jīng)注·渭水》記載,未央宮前殿“斬龍首山而營之”。龍首山到底多高,古人并無詳細記載,但現(xiàn)存未央宮前殿遺址最高處達20米,勘探面積是故宮太和殿的16倍,龍首之勢不言而喻。
我仰望高高的臺榭,想象雕龍繪鳳、百官朝拜的情景。四周無邊的空曠,似無形之浪,將我淹沒。那位吟著“大風起兮云飛揚”的開國帝王劉邦還是有魄力,在八水環(huán)繞的沃野建都,取名長安,直接叫響一個新王朝長治久安的夢想。丞相蕭何查看地勢,籌建新宮殿,以彰新氣象。君臣兩人大概不曾料到,這長安城和未央宮成了中華文明的重要地標。
繼承江山的漢武帝劉徹,就在長安未央宮前殿舉行登基大典,“云樓欲動入清渭,鴛瓦如飛出綠楊”的氣象,助他叱咤風云,開疆拓土,筑就了漢族、漢語、漢字的功名。漢武帝的鏘鏘之夢,就是向西找盟友,滅匈奴除禍患,以保王朝的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的決策,正是在我腳下的這方厚土上醞釀。沒想到它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東西方文明相見恨晚,長安城一下驚艷世界,與古羅馬一并成為世界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第一個把中國帶向世界,漢武帝超越了他的夢。
被后世譽為探險家、外交家的張騫,正是從這里起步,向夢出發(fā)。當年,張騫長跪大殿應詔時,所有人都知道,此去兇多吉少,但不甘平凡的他,想賭一把,至前人所未至,找到那個大月氏。正是他的這一賭,大漢雄風刮向西方,東方從此融入了世界的交響。
當他從漢武帝手中接過旌節(jié)時,眼神堅定,聲音嘹亮。那時他不會想到,這一去就是13年。兩度被俘,依然初心灼灼。囚禁生涯的每一天,他的心都向著長安。上天厚待有夢之人,隨著張騫探索的腳步,絲綢之路如一條蓬勃的藤蔓,頑強伸展到蔚藍的波斯灣、地中海。
《史記》以這樣一句話評價張騫的成就:“博望侯開外國道以尊貴”。張騫尊貴了自己,尊貴了大漢,更尊貴了中華民族。
時間摧毀一切,也造就一切。漢武帝、張騫和恢恢未央宮已成塵煙,留下鼎鼎長安、悠悠絲路,繼續(xù)流光溢彩,鏈接世界。
終于登上未央宮大殿遺址,站在高臺之上。高樓林林,公路如帶,秦嶺如屏,渭河湯湯,我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山水在胸,目光遼遠,似乎可以和天地對話。大殿前方正正向南,背后則直直朝北??磥砉湃松钪O陰陽之道,南北執(zhí)政,東西通衢,四方交融,才涵養(yǎng)了民族之興。
眼皮下,一面巨大的云紋瓦當?shù)袼?,平鋪在前殿遺址草地上,仿若天上的云朵在大地棲居。勃勃生長的狼尾巴草,在風中起伏如浪,像在給云紋瓦當作曲彈琴。宮殿群消逝,而萬千瓦當長存,兩千年的時光因它們而邂逅。
眼前這世界最大的瓦當圖,粗邊圓圈、四組對稱的卷云狀線條,環(huán)繞著圓圓的瓦心,極像大地長出的瞳孔,正安靜地看著我。這,一定是祖先的眼睛。
走到遺址公園出口,車水馬龍撲面而來?;仡^再看一眼,只見漢闕之上,一行字巍峨如山:大風起兮城,長安絲綢路。
2
記得我的工作地點剛剛變動至西安城時,我如同一只迷失在森林的螞蟻,什么未央路、雁塔區(qū)、朱雀街,還有18座城門,我一聽就發(fā)懵,分不清哪個是歷史,哪個是地名。當時還沒有電子導航,我總是頂著漢唐長安的風云,滿城找路。
西安這座城,歷史遺珠隨處可見,漢城湖、下馬陵、大唐西市……散步、買菜、聽秦腔、下館子,甚至上班路上,腳一動、眼一瞥,就是千年。
2017年初秋,國家發(fā)行《張騫》特種郵票,我受邀參加首發(fā)儀式,不曾想踏進遺址區(qū)。下車后發(fā)現(xiàn),我心中那片巨大而神秘的空地,已建成漢長安城未央宮考古公園,敞開胸懷讓人游賞。樹木花草、城墻宮闕,還有層層疊加的登殿臺階,把我引向歷史深處。
首發(fā)式主場巨大的背景墻上,印著郵票小型張上的張騫像,已成為博望侯的他正手持漢簡,神情莊重宣讀詔書,遠處莊嚴的大漢宮殿群,襯托著千年前外交大使的威儀。當初,他從漢武帝手中接過旌節(jié)時,鮮衣怒馬,神思飛揚,卻前路未知,僅憑一腔勇氣和信念,跋涉至異國他鄉(xiāng),敲開一扇扇世界之門。今天,他屹立在國家名片上,被隆重地迎回。夢兮歸來,一個新生的長安在等他。
遺址標號顯示,主會場就是張騫從未央宮出發(fā)的地方。未央兩字,我早年讀《詩經(jīng)》時印象頗深:“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覺得未央兩字好聽,特意查注釋,才發(fā)現(xiàn)是尚早、無盡頭之意。天亮還早,諸侯大臣就來上朝議事。未央宮是否因詩而名,不得而知,但君臣執(zhí)政的勤勉、奮斗的激情,隨詩長在我心里。
前年如愿搬到城北的未央?yún)^(qū)居住。某天,發(fā)現(xiàn)小區(qū)附近建了個小公園,五線譜形狀的彩色圍欄,在綠盈盈的草坪上律動。沿園林步道進去,景觀別致,曲徑通幽,卻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繞,總會瞧見一堆高大的封土,蒼邁之氣攝人。仔細看門口大石上的簡介,才知這休閑健身公園,是圍著七座西漢墓冢群而建。嘿,原來我在此散步,是繞膝先祖呀。
這應該是長安子民最平常、也最特殊的祭祖禮儀了。
2023年初夏,中國—中亞峰會召開,西安再次聚集了世界的目光,六位國家元首齊聚絲綢之路起點之城,共話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與交融。彼時,一首老歌響徹大街小巷:“送你一個長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剪一葉風云將曾經(jīng)還原”。
3
作為一個長安人,總該向西一次。沿當年張騫西出長安的路線走一走。
出發(fā)前做了功課,張騫出長安向西域的第一大驛站,在兩百公里外長武縣老龍山。在長武縣志上看到,老龍山是中原和西域、關(guān)內(nèi)與邊地的咽喉要沖,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旱碼頭”。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老龍山發(fā)現(xiàn)侯望郵驛遺址、絲綢之路車轍。還有比這更讓一個長安人向往的么?
車沿著福銀高速一路向西北行進。跟著導航一路探行,炎酷的暑氣和心中的熱情一起,徐徐蒸騰。想想,今天開車不足3小時的路程,車馬勞頓的張騫使團恐怕得走3天。
山塬地貌越來越險。遠遠望去,老龍山千溝萬壑,山勢仿如龍首。心里一動,古絲綢之路第一驛站車轍遺址,留在這個叫老龍山的地方,而西漢決策絲綢之路的未央宮,建于龍首原上,看來,東方巨龍千年前的騰飛,除了人的功勞,還有天時地利呢。
一座“絲綢之路第一驛站”牌樓,雄踞山腰,順著它指引的方向上坡,拐過一道彎,路旁忽現(xiàn)一處平地,仰頭一看,短木樁圍起的三彎坡道上方,“絲綢之路亭口古車轍遺址”幾個大字燦然入目。
堅硬的塬面上,深深的車轍老成了兩道歲月的皺紋。深度與坡度相反,越往下,摩擦力越大,車轍隨之加深。到底深幾許,我把胳膊伸進細探,竟至臂彎。在這兵家必爭、商人必過、信使必經(jīng)的要隘之地,走過了多少浩蕩不絕的車馬啊。默默凝視這刻在大地上的史書,送上一個后人的崇敬與問候。
作為長安西北第一要道,絲綢、瓷器、茶葉經(jīng)此西行,胡椒、石榴、汗血寶馬由此東渡,駝鈴聲聲盡歡顏。作為秦隴咽喉,這里留下了秦大將蒙恬去監(jiān)修長城的腳印、漢張騫使團出使西域的探索、衛(wèi)青守關(guān)抗擊匈奴的勝利,還有唐李世民西出長安殲滅隴地反軍的英勇……無數(shù)車馬、英雄,由此走向勝利,走進史書。
想想,秦始皇修萬里長城,是防備、抵御,而漢武帝開辟絲綢之路,則是通,通衢、抵達。一個一統(tǒng)江山,一個開疆拓土,捍衛(wèi)與開放,在此握手,在這車轍里交匯、發(fā)力,迸發(fā)出中華民族的精神。
蟬鳴聲聲中,登上老龍山頂,漢代烽火臺遺址,在烈陽下挺立,身軀垂垂老矣,但仍以山的姿勢,站在時間之上。沒有烽火,只有靜默,像碑一樣靜默,任風吹著身上的藤蔓。撥開藤莖輕輕撫摸殘裂的夯土,想起岑參的詩:“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
詩中鼎鼎大名的漢將,就矗立在烽火臺旁。他一手勒馬,一手握長矛,鎧甲霍霍,戰(zhàn)袍飛揚,正馳騁戰(zhàn)場。雕塑前立碑:“大將軍衛(wèi)青”。碑文記載,衛(wèi)青公元前119年沿絲綢之路北上掃滅匈奴入侵,在陰靈關(guān)(今長武一帶)探察地形時,見此溝壑連綿,河流環(huán)繞,易守難攻,遂建造郵驛和烽火臺。
就在衛(wèi)青駐此這一年,張騫被漢武帝任為中郎將,二次出使西域,以實現(xiàn)“斷匈奴右臂”之策。兩位為了和平而西出長安的大將軍,定會在此相逢,他們有沒有在驛站把酒論英雄,已無從知曉,但一個武力征伐、一個外交融合的英雄傳奇,在史冊中熠熠閃光。
今天,車轔轔、馬蕭蕭已隨風而去,狼煙兵甲成了歷史的塵煙。
登上烽火臺遺址旁的瞭望塔,領(lǐng)略古驛道新貌。艷陽普照下,樓舍場苑明媚,工礦商貿(mào)繁榮。遠處,涇河東流,黑河攏繞,南河側(cè)身淌過。福銀高速、黑河大橋、312國道如一條條長龍,展示著新時代氣象。
風掀動老龍山的旌旗,像天地間的大蒲扇,用最舒爽的力度,拂去我的汗水。塔檐四角的風鈴,叮叮當當敲響時光,像在對我說什么,又像在吟唱出塞的歌。
哦,就讓這風吹吧,且讓古長安的平仄節(jié)拍,伴我長風萬里。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京ICP備202303048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