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本學期休業(yè)式前的最后一項挑戰(zhàn),為學校飼養(yǎng)的黑豬稱體重。
“挑戰(zhàn)二師兄”是學校傳統(tǒng)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自2017年學校建造了小型生態(tài)牧場以來,“挑戰(zhàn)二師兄”項目化課程已經(jīng)陪伴同學們8年。每年,師生都會齊心協(xié)力“大開腦洞”,運用科學知識來給豬稱重。
往年,大家用過的方法有不少,比如模擬天平法、沙坑測豬壓強、杠桿原理、胡克定律、改良“馬德堡半球”實驗等給豬稱重。
今年,一個新創(chuàng)意又誕生了——通過“液體壓強”來“稱豬”。
同學們畫的稱豬示意圖
怎么用這個原理,測量出“二師兄”的體重?
為了更好地完成稱豬挑戰(zhàn),同學們反復(fù)“彩排”,進行多次模擬實驗,在盡可能地減小誤差的基礎(chǔ)上,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及稱豬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
上午9點不到,“趕豬小隊”的隊員們穿上了防水服,向著“二師兄”的住所出發(fā)。
每年的“趕豬”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歡樂和挑戰(zhàn)。
今天的黑豬個頭大,但特別乖巧??赡苁且恢粚茖W實驗很感興趣的黑豬,沒一會,它就很配合地走進了籠子。
很快,同學們運送黑豬來到了模型池。
等待中的稱豬小隊,在老師的指導下,早早組裝好了液壓稱豬裝置。
兩個水囊分別連接粗管,一端用礦泉水瓶剪下的一部分固定在一起,再接上透明軟管。透明軟管里是紅色的液體,方便讀數(shù)。
911班的洪晨凱介紹了稱豬的原理。
黑豬放上水囊后,對水囊產(chǎn)生的壓力相當于豬的重力,而產(chǎn)生的壓強相當于軟管中液體增加的壓強,根據(jù)G豬/s=ρ水g(h2-h1),可以推導出豬的質(zhì)量m=ρ水(h2-h1)s。
同學們將豬和豬籠一起放到水囊上,標記此時的液面高度h2。此前,大家已經(jīng)測好了水囊的上表面積s,并將豬籠放在水囊上,標記液面高度h1。
用刻度尺測量出液面高度差后,就可以通過推導出的公式測出豬的質(zhì)量。
多次實驗取平均值后,同學們測出黑豬的質(zhì)量為134.75千克,這與直接稱出的黑豬質(zhì)量133千克非常接近。
洪晨凱說,這是他第三次參加稱豬活動。“從初一到初三,每年我都參加了,非常有意思!”
他表示,稱豬活動讓大家嘗試用課本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同學們和老師們不斷嘗試,修改稱量方案,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魅力和科學家們的不易。
一位七年級的稱豬隊員告訴記者,以前就聽說過學校的“挑戰(zhàn)二師兄”活動,一直想來參與。“公式可以這么有趣,課本知識應(yīng)用到實際生活中后,變得通俗易懂了。我們下學期科學課會學到測量,我超級期待!”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書記吳軼玲表示,“挑戰(zhàn)二師兄”項目長期以來都是學校項目化學習中的明星項目。在這個項目里,學生們面對真實的情境任務(wù),思考如何將學科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科興趣與學習動力,同時,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鍛煉。她還表示,明年學校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稱豬方法,也歡迎有創(chuàng)意、有想法的同學積極分享“金點子”。
來看看這些年
大家如何給“二師兄”稱重——
2018年,模擬天平法稱豬
2019年,通過在學校沙坑里測出豬站立時的壓強,來推算體重
2020年,用杠桿原理支起了豬,并算出它的體重
2021年,利用阿基米德定律和等效替代法,向“曹沖稱象”致敬
2022年,運用平衡力稱豬
2023年,利用了胡克定律
2024年,改良“馬德堡半球”實驗稱重
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